关于韩非子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10-09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8万
展开全部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介绍韩非生平

解析:

韩非子生平

韩非,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周报王三十五年),卒于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他口吃,不善于说话,而善于著书。

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才学超人,李斯自以为不及他。韩非虽曾师事荀卿,可是他没有继承荀卿儒家的思想,而是“喜刑名法术之学”,并“归本于黄、老”,继承和发展法家的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集大成者。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是最弱的一个国家,韩非眼看韩国日趋衰弱,多次上书向韩王进谏,希望韩王安能变法图强,但都未被采用。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这些著作流传到了泰国,秦始皇读了他的《孤愤》、《五蠹》,大为赞赏,发出了“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由此可见秦始皇对韩非的仰慕和推崇的高度了。秦始皇不知道这二篇是谁所作,问李斯,李斯告诉他,是韩非所著的书。为了能见到韩非,秦始皇急切地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起初不任用韩非,到了这样危急的时刻,于是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始皇见了韩非,大为高兴,但未加以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最终是为保存韩国着想,而不为泰国合并诸侯着想,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大王长期留着不用,以后还是要放他归国,这是自留祸患,不如用罪名把他杀掉。”秦始皇听了,以为说得有理,就把韩非交法官审讯。李斯派人送毒药给韩非,使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但不让他进见。秦始皇后来懊悔,使人赦免,但已死在狱中。韩非一生事迹,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的。《史记·韩长孺传》说:“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这《韩子杂家说》或即今所传的《韩非子》。起先称为《韩子》,宋以后的刻本,才开始用《韩非子》这一书名。《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的阮孝绪《七录》(孙星衍《廉石居藏书记》以为是刘向《七录》之误。)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无残缺。王先慎《韩非子集解》所列佚文,大都见于五十五篇,乃王氏一时疏忽,误作佚文。这些佚文,也有见于他书的,则似类书删节改削或引他书而误题《韩子》而造成的。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以为韩非著书三十余篇,号曰《韩子》,不知他何所据。孙星衍《廉石居藏书记》以为有两种可能:“《初见秦》诸篇由后人所续”;“唐本缺卷”。我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三”为“五”之形讹。这都是推测,无材料可以证实。又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有“《韩非子》十二卷,明正德间刻本。……严时泰序云:‘其书几十有二卷’,今此本正作十二卷,考卷十二为《外储说左》第三十三,尚缺二十二篇,八卷。严序不见有改窜痕迹,疑时泰所据为残本也。”如正德本所依据的祖本,即司马贞所说的三十余篇本,则此当为孙星衍说的“唐本缺卷”。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韩子》五十五篇,本之刘向据中秘之藏编录的《别录》,因此今五十五篇,当即刘向校定的篇数。但这五十五篇,是否都是韩非所作,学术界意见不一,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初见秦》和《存韩》两篇,更是众说纷纭,梁启超、胡适、容肇祖、刘汝霖等以为不是韩非所作。邓思善、高亨、张心征、陈奇猷等以为是韩非所作。没有定论。《韩非子》各篇的真伪,认为其中靠得住的韩非真作最少的是胡适和容肇祖,胡适以为“《韩非子》十分之中仅有一二分可靠,其余都是加入的。那可靠的诸篇如下;《显学》、《五蠹》、《定法》、《难势》、《诡使》、《六反》、《问辩》。(见《中国哲学史大纲》)容肇祖则认为:“确为非所作者,为《五爱》与《显学》,”思想与韩非合而又有旁证足证为韩非所作者《难》四篇、《孤愤》, “从学说推证为非所作者,为《难势》、《问辩》、《诡使》、《六反》、《八说》、《忠孝》、《心度》、《定法》篇”(见《韩非子考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