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1. 贾生的阅读题答案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置门下,甚幸爱 幸:宠幸 B.悉更秦之旧法 悉:全部 C.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 国:国都 D.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 卒:最终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3分)①(贾谊)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③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④谊追伤之,因以自喻⑤文帝思谊,征之 ⑥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A. 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 ④⑤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2)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答案:(二)(15分)2.C 国:封地(3分)3.A( 4贾谊因为遭遇与屈原相近而感伤.5文帝思念贾谊,又让贾谊到身边.6介绍贾谊的后人.)(3分)4.A (贾谊应该改为“吴公”.)(3分)5.(1)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3分)(主要赋分点:“上”“故”“傅”)(2)假如当时能够被重用,他必定能建立伟业,但是他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这是十分叫人悲痛的事.(3分)(主要赋分点:“使”“见”“为……所”)【参考译文】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贾谊的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鵩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鵩鸟的外形跟猫头鹰一样,被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贾谊因为被贬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后来)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之前,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当时,丞相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有人告密说周勃要谋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最后证明周勃没有谋反一事,就让周勃的爵位和封地重新恢复.贾谊通过这件事去劝谏汉文帝,汉文帝完全接纳贾谊的观点,并按照礼节对待大臣.汉武帝即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 刘向说:贾谊对三代和秦朝之所以太平和暴乱的原因相关论述,十分的得体,切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即使是古代的伊尹、管仲,也不可能比他高明多少.假如当时能够被重用,他必定能建立伟业,但是他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这是十分叫人悲痛的事.。
2.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每题2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小题1:A小题1:C小题1:B 小题1:A、B两项均读“zhǔ”,A项意为“连缀”,与例句同,B项意为“嘱咐”。
C、D两项均读“shǔ”,C项意为“归属”,D项意为“属类”小题1:可通过语法分析得知。小题1:理解“秀才”的古今异义。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3. 有没有李商隐的《贾生》的诗歌鉴赏及答案啊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 *** 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 *** 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小题1:B小题2:C小题3:(1)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自己的国君,小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境困窘啊。
(2)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小题4:对屈原志洁行廉(不肯同流合污,宁死也要保持自己高洁)人格的颂扬之情;对黑暗势力迫害忠良的愤慨之情;对世人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痛惜与批判之情。
【答出三种情感中任一点得2分,共4分。只有表情感基调的词没有具体内容,则该点只得1分。】
小题1:。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