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全故事
Ⅰ 三十六计故事的内容简介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的兵家宝典,主要着眼于战场上应敌的计谋、对策,揭示版了如何迅速做出准确判断、采权取正确对策以克敌制胜的道理。两千多年来,它不仅广泛运用于古今中外的各种军事战争中,也常用于政治、经济、外交、情报等方面的斗争或竞争中,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都从《三十六计》的韬略中直接受益,从而获得成功。
Ⅱ 三十六计的故事,要简短的
瞒天过海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
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来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
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国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大败。
以逸待劳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
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
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2)三十六计全故事扩展阅读: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创作背景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Ⅲ 36计的故事(要全哦)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Ⅳ 三十六计名称及故事
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有三十六种计策。这三十六种计策如下: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帝看热闹。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哭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哭那个。
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反客为主: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语出《三国演义》。
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语出元曲《英雄布》。
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语出《三国演义》。
连环计: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语出《儿女英雄传》。
走为上计: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这三十六计,到今天还极具活力,广为流传,特别是在行军用兵、商海谈判,甚至日常生活中都经常用到。例如在 *** 领导的反围巢时和红军长征时多次运用到诸如“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等方法克敌制胜。可以说,这种所谓的计策和这些词语都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便。
Ⅳ 三十六计里的故事详细(全部)
1.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内
2.围魏救赵:共容敌不如分敌,敌阴不如敌阳。
3.借刀杀人:故巳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4.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5.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6.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上兑下”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7.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大阴,太阳。
8.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9.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侍逆,暴戾肆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州以动。
10.笑里藏刀
11.李代桃僵
12.顺手牵羊
13.打草惊蛇
14.借尸还魂
15.调虎离山
16.欲擒故纵
17.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
19.釜底抽薪
20.浑水摸鱼
21.金蝉脱壳
22.关门捉贼
23.远交近攻
24.假道伐虢
25.偷梁换柱
26.指桑骂槐
27.假痴不癫
28.上屋抽梯
29.树上开花
30.反客为主
31.美人计
32.空城计
33.反间计
34.苦肉计
35.连环计
36.走为上
手写的给你总结出来这么多,我也只知道上面那点意思了,下面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估计帮不了你吧
-
-
Ⅵ 三十六计的故事(简写)
1、暗度陈仓
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鼓城一战,项羽打败了刘邦,这年6月,原来已经归附刘邦的魏王豹又叛汉投楚,并率兵占据了刘邦去关中的交通要道,刘邦派谋士郦食前往魏营争取魏王豹,但是遭到了拒绝,于是任命韩信为元帅,同年的八月,率兵攻打魏,魏王豹派重兵把守黄河东岸。
但是在这一天,韩信等领军到达临晋津,韩信与魏兵隔河相峙,暗中则派随精干人员探索上流的形式,不久之后得到探报说世上留个段都有卫兵的严密把守,只有夏阳一处的卫兵比较少,防备空虚。韩信听了这一探报认真的分析,想出了计策。
他先是招了曹参入账命令他立即领兵进入山中砍伐木材,不论大小都可以用,接着灌婴他派出士兵分头前往市中购买瓦罂数千只,每只瓦罂下20的粮食,灌婴听了不知道韩信要用途就想问个究竟,韩信没有回答,时隔两日,曹参灌婴先后带着所办齐的木材巷向韩信缴令。
韩信又命令他们二人按照自己设计制造出一种木罂,用木头夹住罂底四周缚成方格,用绳绊住。一格一罂应合为一排数,数千罂分成数十排。
灌婴听了韩信的安排更加纳闷儿,便问曹参,大军渡河需要用的船只已经征集了,为何还要用这种木罂呢?曹参说这件事情我也不太清楚,就按照元帅的命令形式吧。
是二人日夜的制造,不过几天数千只木罂就制齐了,韩信亲自验收,等到当天的黄昏时刻,韩信命令灌婴领数千人在原地不动,并交代只准摇旗呐鼓守住船只不得擅自渡河有敢为命者斩,然而,韩信自己则和曹参一同督促大军,赶往夏阳并立即将木罂放入河中。
但是这个时候韩信和曹参好不容易到达了对岸,却说临近渡口魏国守将只是率兵严守,这时候韩信在夏阳偷渡成功,魏王豹也迫于大势已去,只得下马扶手束手就擒了,通过在军事上的使用,使自己更便于用谋略战胜敌方。
2、苦肉计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退守于会稽山上,不得不向夫差求和。夫差接受了勾践的请求,但前提条件是勾践要到吴国给夫差当仆人,勾践答应了。
到吴国后,勾践住在山洞里。夫差每次外出,勾践都亲自为他牵马。有人辱骂勾践,勾践始终低眉顺眼,表现出一副驯服的神情。他表面上对夫差忠心耿耿,实际上暗中策划复兴越国的方案。
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我曾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下病人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
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苦,得了‘时气之症’,得了这种病很快就会好,请大王不必担心。”夫差听了很受感动,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定无反叛之心,不久便允许勾践回到越国旧地。
回到越国后,勾践卧薪尝胆,苦身劳心,礼贤下士,招兵买马,20年后,勾践终于报仇雪耻,灭了吴国。
3、连环计
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连环计是发生在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央视版电视剧是在第六集 连环计。
内容为:王允将貂蝉私下许配给吕布,又派人接待董卓,将貂蝉送给董卓,并且告知吕布是董卓接貂蝉回府,择日将与董卓完婚。
后貂蝉在董卓和吕布两人之间离间,使得两人相互猜忌,并且结下怨仇,在三国演义第九回中,吕布杀掉了董卓。
4、偷梁换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
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押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
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5、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 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 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 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 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 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 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 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
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 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 国邯郸, 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 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
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 退回大梁 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