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三戒》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11-12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7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8.8万
展开全部

《三戒》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期间所写。永州在今湖南零陵。《三戒》包括三篇作品:《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借着刻画麋、驴、鼠这三种典型的动物,以寓言的题材及文笔,嘲讽当时社会上那些趋炎附势之人,最终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使人知所鉴戒,因此题为「三戒」。

作者在此篇前有一段序:「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不认识自己本来面目),而乘物以逞(依恃外物之力肆意行动):或依势以干(冒犯)其非类,出技以怒强(用本身不大的能力以惹怒强于自己的东西),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主旨:这篇说明依托主人的护庇以干其非类,非类并非不想吃它,只是畏惧护庇人而已。一旦超出护庇人势力所及的范围,便要招来杀身之祸。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牴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麇至死不悟。

【注释】「麋「是鹿一类动物,比鹿稍大。13.狼藉:指麋残骸纵横散乱时样子。传说狼群常在草地上卧息,离去时常将草地弄得一片凌乱以灭迹。后用此语形容凌乱不堪。

这篇说明依托主人的护庇以干其非类,非类并非不想吃它,只是畏惧护庇人而已。一旦超出护庇人势力所及的范围,便要招来杀身之祸。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尨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冲败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啖,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尨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1.黔: 指黔州,州治在今四川彭水。2.至:指运到黔州。3.无可用:指派不上用场。4.尨:通「庞」。尨然是高大的样子。5.慭慭然:谨慎恭敬的样子。6.且:将要。7.噬:咬、吃。8.异能:指特出的本事。9.搏攫取、拾取 荡:动荡。倚:身体贴近。11.冲冒:指用头顶撞冒犯。12.跳踉:跳动、跳起。13.啖:同「啖」,嚼。14.噫:慨叹声。15.形之尨也类有德:形体上是庞然大物,类似有高深奥妙的内蕴。16.声之宏也类有能:鸣声宏亮类似有极大本事。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童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兄判旁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童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

1.永:指永州。某氏,隐其姓的说法。寓言先写某氏由于自己的忌讳而纵鼠所为的态度。2.畏日:指一种迷信思想,认为日辰有吉凶,逢凶日行动要有所避忌。3.生岁直子:即生年正当子年。4.鼠,子神也:旧时将十二地支与生肖二属相相配,子为鼠,子年生人,生肖属鼠,所以这里说鼠是子神。5.仓廪庖厨:仓廪,储藏米谷的地方。庖厨,厨房。6.椸:衣架。7.累累:繁多、重积的样子。8.窃啮:偷咬各种东西。斗暴:指凶狠地咬架。9.是阴类:是,代词,羡橡即此,指鼠,认为鼠是阴类,阖门,关上门。撤瓦,拆开屋瓦。灌穴,灌老鼠洞。11.购:悬赏,用钱奖励童仆兜捕老鼠。12.臰:同「臭」。

这几篇寓言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将物状情事尽量形象化,使之情景如见。如《临江之麋》写主人抱幼麋归家,一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八个字活画出群犬一拥而上,急欲啖食之态。下文写麋与犬狎戏,说「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写犬畏主人,一面与麋周旋,一面垂涎三尺之状,也十分传神。《永某氏之鼠》写在主人放纵下,群鼠猖獗之状说:「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可谓淋漓尽致,穷形尽相。

第二,虽属寓言,假托情事,叙来却入情入理。见出作者体味物情之细,文字叙述之工。如《临江之麋》写麇与犬习熟过程,开始入门,群犬垂涎,所以主人叱喝。之后,主人抱麋与犬习熟,由开始之不动,渐至与犬戏耍。进一步写麋渐大,与犬已熟,随意戏闹,竟忘了己之为麋,这个发展过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黔之驴》中对虎的心理描写也极其细腻逼真。开始「虎见之,尨然大物也,以为神」,所以「蔽林间窥之」。次后,「稍出近之」,然而「慭慭然莫相知」。下面写初听驴鸣,大骇远遁,以为要吃自己。及至往来观察,终觉其似乎没有什么突出本事,于是做各种试探。到了摸清底细,乃跳踉大啖,尽食其肉而去。一笔笔写来,煞有介事,使人不觉其为空中楼阁。

第三,寓意深厚,其寓意主要通过故事和形象本身体现出来,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对讽渝之意不作详尽语,也颇耐人玩味。《临江之麋》末尾只一句收束,「麇至死不悟。」冷隽深沉。《永某氏之鼠》结尾说:「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也是意味深长的。只有《黔之驴》结尾议论较透一些,也含有增加篇中思想含意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