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的诗意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疑:怀疑。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极言其高。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一道飞流从高空中直泻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跌落到人间。前句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的景象写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陡峭,又显出水流之迅疾。后句想象奇特,惊人魂魄,“疑是”二字蕴藉深沉,明知不是,但写来更觉生动、逼真,新奇而又真实。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译文:
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
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
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
2、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礯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不料太子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为太上皇。玄宗得知虽心中不乐,但一来年岁已高,二来考虑到自己在位上引发了叛乱,心中内疚,面对既成的事实也就没有追究。然而永王李縕,正当盛年,身强力壮,雄心勃勃,对太子李亨擅自称帝,心存不满,便没有奉旨入蜀,反而移师江夏,继续扩充军队,召募人才,以便与肃宗李亨分庭抗礼。李白也因此不幸受骗,入其幕府,而后被捕下狱,终被流放夜郎。这是后话。且说李白此时因其妻思弟心切,欲上豫章看望弟弟,遂离开宣城,到距豫章很近的庐山隐居。庐山乃天下名山,景色秀丽无双,李白观察日九,爱之深切,写下不少诗篇赞美庐山美景。《望庐山瀑布》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赏析:
李白生平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近晚年的'作品。《望庐山瀑布》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体,这里选读的是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烟,一般呈灰白色,这儿的烟怎么会是紫色的呢?因为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这样的风景多么美妙啊!香炉冒烟是极为平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
接着向下望到香炉峰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水面上。这里最传神的是一个“挂”字。瀑布原本是从山壁上突然倾泻而下的水,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着的布,所以叫瀑布。作者用“挂”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望庐山瀑布》第一首中有“挂流三百丈”的诗句,也是用“挂”来形容香炉峰瀑布的。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瀑布,“飞流直下”,写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情况。“三千尺”是一个夸张数字,它和上面提到的“挂流三百丈”一样都是夸大地形容瀑布从陡峭的山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说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真是别出心裁的联想。诗人在运用这个比喻时,不取“像”“似”之类的字,而用一个“疑”字,故意说它若真若假,却更强调了两者相似的逼真程度。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疑:怀疑。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极言其高。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一道飞流从高空中直泻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跌落到人间。前句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的景象写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陡峭,又显出水流之迅疾。后句想象奇特,惊人魂魄,“疑是”二字蕴藉深沉,明知不是,但写来更觉生动、逼真,新奇而又真实。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译文:
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
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
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
2、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礯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不料太子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为太上皇。玄宗得知虽心中不乐,但一来年岁已高,二来考虑到自己在位上引发了叛乱,心中内疚,面对既成的事实也就没有追究。然而永王李縕,正当盛年,身强力壮,雄心勃勃,对太子李亨擅自称帝,心存不满,便没有奉旨入蜀,反而移师江夏,继续扩充军队,召募人才,以便与肃宗李亨分庭抗礼。李白也因此不幸受骗,入其幕府,而后被捕下狱,终被流放夜郎。这是后话。且说李白此时因其妻思弟心切,欲上豫章看望弟弟,遂离开宣城,到距豫章很近的庐山隐居。庐山乃天下名山,景色秀丽无双,李白观察日九,爱之深切,写下不少诗篇赞美庐山美景。《望庐山瀑布》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赏析:
李白生平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近晚年的'作品。《望庐山瀑布》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体,这里选读的是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烟,一般呈灰白色,这儿的烟怎么会是紫色的呢?因为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这样的风景多么美妙啊!香炉冒烟是极为平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
接着向下望到香炉峰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水面上。这里最传神的是一个“挂”字。瀑布原本是从山壁上突然倾泻而下的水,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着的布,所以叫瀑布。作者用“挂”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望庐山瀑布》第一首中有“挂流三百丈”的诗句,也是用“挂”来形容香炉峰瀑布的。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瀑布,“飞流直下”,写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情况。“三千尺”是一个夸张数字,它和上面提到的“挂流三百丈”一样都是夸大地形容瀑布从陡峭的山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说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真是别出心裁的联想。诗人在运用这个比喻时,不取“像”“似”之类的字,而用一个“疑”字,故意说它若真若假,却更强调了两者相似的逼真程度。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