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是指哪九子?求详细资料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句话不仅背后隐藏了一个神话故事,同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上看,因为在遗传过程中,基因不仅会发生重组,而且会发生微小的变异,所以每个个体不仅和父母有区别,和兄弟姊妹也有区别。
(上图为赑屃bì xì)
但单从神话的角度看,龙生九子到底指的是哪九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了解下。
龙为何能生九子?因为九在古代泛指多的意思,并不一定就是九个,龙生九子其实表示了龙很能生,生得很多的意思。龙为何这么能生呢?这是因为龙本性就是如此。
《五杂俎》卷九中有一段话:
龙性淫,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
意思明了,不用解释也能看懂。另外在《万历野获编》卷七还有更加详细的描述:
遇牝必交,如得牛则生麟,得豕则生象,得马则生龙驹,得雉则结卵成蛟
所以你现在知道龙为何能生很多龙子的原因了吧。
龙生九子,都是哪九子?因为这原本源于古代神话,所以有多个版本流传,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版本,其中登场的龙子也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对象。
这个龙子就是饕餮,其最大特点就是食量惊人,长着一张大嘴,见到什么吃什么,但最后被活活撑死了,也被用来象征贪婪。我们在古代青铜器上经常能见到一种用饕餮头部形状做装饰的现象,也被称作饕餮纹。
据推测,饕餮很可能是古人在狼图腾和龙图腾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因为饕餮一般和云纹同时绘制,所以从云端探头,表示饕餮会飞。
既能飞,又长得像狼,所以饕餮也被看作是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过渡阶段的一个图腾。
这个完整的名单在这里:
这个龙生九子的版本是哪里来的,到底哪个版本正确?老大赑屃(拼音:bì xì)
老二螭吻(拼音:chī wěn)/鸱尾(拼音:chī wěi)
老三蒲牢(拼音:pú láo)
老四狴犴(拼音:bì àn)
老五饕餮(拼音:tāo tiè)
老六𧈢𧏡(拼音:bā xià)
老七睚眦(拼音:yá zì)
老八狻猊(拼音:suān ní)
老九椒图(拼音:jiāo tú)
我上面列举的,含有饕餮的龙九子版本,是源于明朝杨慎所著的《升庵外集》。
因为前面说了,九是用来表示多的意思,并没有确定的说法记载龙到底生了哪九子,所以直到明朝,各种版本的说法才出现了,比如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的《怀麓堂集》就记载了另一个版本,在这个版本中部分龙子和杨慎的不同。
但总体而言,这些都是正确的,因为龙并不止生了九个呢。
龙生九子分别是指: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饕餮、赑屃、狴犴、负屃、螭吻/鸱尾。
拓展资料
1、老大:囚牛(qiú'niú),龙生九子之首,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2、老二:睚眦(yá'zì),龙之二子,龙身豺首,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俗语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
3、老三:嘲风(cháo'fēng),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
4、老四:蒲牢(pú'láo),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传说中的龙生九子的老四,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5、老五:关于老五有两种说法,狻猊(suān'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饕餮(tāo'tiè)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
6、老六:赑屃(bì'xì),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7、老七:狴犴(bì'àn),又名宪章,传说中的兽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8、老八:负屃(fù'xī),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9、老九: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在古建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俯视人间,真有点“平步青云”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味。这些东西在老百姓眼里如凶神恶煞一般,是作威作福的象征。因此,狻猊、囚牛、獬豸、凤、狎鱼们流传到民间,就有了俗化的名字,分别为:走投无路、赶尽杀绝、跟腚帮捣、顺风打旗、坐山观火。
老二睚眦(yázī)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ī)
老九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眦(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图(shūtú)龙生九子之传说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而龙的九子在中国古代有有多种说法,暂且不论各种说法,下面来介绍一些传说中的龙的后裔
其中一种说法:
囚牛,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 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嘲风,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狻猊(拼音:Suānní),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赑屃(拼音:Bìxì),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
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屃,因此有*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狴犴(拼音:Bì'àn),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负屃(拼音:Fùxì),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也叫好望。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另外还有说嘲风、囚牛、负屃并非九子,取而代之的则是:
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
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蚣蝮,应为,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还有说螭、麒麟、犼、貔貅也是九子
螭,或螭首,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雄的名麒,雌的名麟。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
现在普遍认为麒麟就是长颈鹿。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ī)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ī)
老九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眦(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图(shūtú)龙生九子之传说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而龙的九子在中国古代有有多种说法,暂且不论各种说法,下面来介绍一些传说中的龙的后裔
其中一种说法:
囚牛,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 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嘲风,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狻猊(拼音:Suānní),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赑屃(拼音:Bìxì),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
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屃,因此有*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狴犴(拼音:Bì'àn),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负屃(拼音:Fùxì),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也叫好望。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另外还有说嘲风、囚牛、负屃并非九子,取而代之的则是:
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
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蚣蝮,应为,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还有说螭、麒麟、犼、貔貅也是九子
螭,或螭首,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雄的名麒,雌的名麟。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
现在普遍认为麒麟就是长颈鹿。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龙的九个儿子分别是:老大囚牛,老二睚眦(yá zì),老三嘲风,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赑屃,老七狴犴,老八负屃(fù xì),老九螭吻。
1、囚牛是龙的大儿子,母亲为水牛。这位乖乖仔,性情温顺,与世无争,没事就蹲在琴头,安静地欣赏丝竹之音。如今,在胡琴、月琴、三弦琴等传统乐器上,均能见到这位音乐发骚友的身影。
2、睚眦是老二,母亲是狼。提起这位仁兄,最熟悉的为成语“眦睚必报”。没错,睚眦遗传了狼的基因,心胸狭窄,嗜杀逞狠,绝对不是善茬。它的躯体长得像豺狼,龙十分厌恶,幸亏母亲哀求,才留下一命。
3、龙和天上的金鸟,生下老三嘲风。嘲风是冒险家,喜爱张望远处,善于飞檐走壁。古代建筑的殿台角上,少不了嘲风坐镇的英姿。据说,嘲风代表吉祥和美好,可以镇压邪气,威慑妖魔。
4、老四蒲牢,龙和蛤蟆蜂狂蝶舞的产物。跟母亲一样,这家伙嗡嗡乱叫,相当呱噪。蒲牢天不怕地不怕,唯一克星是鲸鱼。于是,人们以其形铸为钟纽,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敲起来特别大声,能传很远。
5、龙和狮子强强联合的结晶,是老五狻猊。狻猊不喜欢动,就爱蹲坐着抽烟。由于性格沉稳,外形威严,神仙拉过来当了坐骑。如今,香炉和佛座的足底,能见到狻猊的雕像。
6、赑屃是龙的第六子,母亲是乌龟。赑屃当年是混社会的,驮着三山五岳,在水里欺男霸女。大禹治完水,顺手就把它收服了。从此,赑屃洗心革面,辛苦地搬砖为生,背上常常立起一块碑。
7、老虎是万兽之王,也被龙辣手摧花,生下老七狴犴。狴犴在汉语中,有一个意思是法庭、监狱,狴犴善于断案明法,又急公好义,在官衙之上,可见到它的图腾。
8、老八负屃是老六赑屃的胞弟,同是乌龟所生。民间叫负屃为“王八龙”,听起来不甚文雅,但负屃本身斯文高雅,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最喜在石碑上盘绕,兢兢业业地守护上面的精彩文字。
9、老幺螭吻,母亲是鱼。这家伙是吃货,嘴巴大得惊人,并且拥有水属性,喜欢吞火焰,被当作消防员,安置在殿脊两端,必要时灭火消灾。
拓展资料
【读音】 lóng shēng jiǔ zǐ
【解释】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出自】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说明】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参考资料:2008年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国吉祥图说》
“龙生九子”中的“九子”分别指:
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饕餮、狴犴、赑屃、螭吻/鸱尾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显得威严庄重。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