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清热的中药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滋阴的中药有哪些 滋阴润燥的食物 一、滋阴的中药有哪些
1、麦门冬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养阴,清心除烦,养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内有燥热的咳嗽,咯痰粘稠不畅,或干咳,痰中带血,心烦失眠,津少口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10-15克,但脾胃虚寒,湿痰内盛者忌服,因本品滋腻。
2、天门冬
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不足,干咳少痰,劳嗽咯血,热病伤阴,或阴虚内热,口渴舌干,消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6-15克,若将天门冬用水洗净,浸泡后去皮心,捣烂取汁,用砂锅文火煎,十成煎至三成,加白蜜,熬至成膏,贮瓶内,7日后服用,每日早晚空腹时,用白开水调1汤匙膏服用,久服可润五脏,补益身体。
3、玉竹
其性平,味甘,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咳嗽,干咳少痰;胃阴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饥,冠心病心悸胸闷。
用量:10-15克,但胃部胀满,不善饮水,痰多,苔厚腻等湿痰盛者忌用。
4、石斛
其性微寒,味甘淡,功能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适用于腰膝酸软,虚热不退,舌干口渴,男子精少等症。
用量:6―15克,不宜用凝水石,巴豆,雷丸,僵蚕同用。
5、女贞子
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补肾滋阴,养肝明日,适用于肝肾阴虚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两目昏糊,视力减退等。
用量:1-15克,若脾胃虚寒,泄泻便溏者不宜服用。
6、旱莲草
其性凉、味甘、酸,功能养阴补肾,凉血止血,适用于肝肾阴虚之眩晕,须发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带下,淋浊等症。
用量:1-15克,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7、山萸肉
其性平、味甘、酸,功能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为滋补肾阴要药,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适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
用量:3-9克,火旺者以及湿热易小便湿滞不畅或尿痛者忌用。
8、冬虫夏草
其性温,味甘,功能滋肺补肾,秘精益气,止咳化痰,适用于痰饮喘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诸症。本晶有“补虚主药”之称,为补肺益肾之珍品。
若炖食:多和鸡、鸭、猪瘦肉等炖食用,可补虚人之体;若水煎服,每剂6-9克。
9、沙参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止咳,养胃土津,适用于肺热阴虚的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劳嗽咯血及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一般说北沙参养阴作用强,而南沙参清肺祛痰作用好。
用量:10-15克,不同藜芦同用。
10、黄精
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肾养胃,适用于肺虚燥咳,肾虚腰酸,头晕,足软脾气不足,倦怠纳差,脾胃阴虚,口干食少及糖尿病等。
若蒸食,黄精与鸡肉同蒸,鸡熟食用。若炖食,黄精与猪肉炖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若水蒸,每剂量为9-15克,鲜者30-60克。
11、灵芝
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肺,养肝肾,宁心神,强身体,适用于虚劳,咳嗽,心悸失眠,消化不良,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等症。
若酒浸,将灵芝切成块,浸于米酒中,20日后饮用,每次1小杯,1日2次。若水煎,剂用量为3―15克。若吞服,将灵芝干燥后,研为细末,每次2-6克。
12、柏子仁
其性平,味甘,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适用于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
用量:3-9克,若隔间多痰及大便泄泻者,不用。
二、滋阴润燥......>>
问题二:滋阴清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知柏地黄丸,青蒿鳖甲汤,黄连阿胶汤,百合固金汤等等
问题三:滋阴降火中药 肾阴不足就会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衡,导致阴不制阳的情况发生。出现虚火上炎的症状。
指导意见:
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其中的知母黄柏具有清热的功效,配合滋阴的药物可以很好的缓解阴虚火旺的症状。
问题四:哪些中药可以去火? 中药泻火有很多,关建是你的针对性,例如泻上中下三焦火用黄连、黄芩、黄柏,泻火又滋阴生津用知母,芦根,石膏。清热又解毒的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蒲公英,鱼腥草等,便宜的话有竹叶,栀子,夏枯草…中成药有穿心连片,板蓝根片,三 *** ,牛黄解毒片等。组方的话连翘,竹叶,银花,桔梗,甘草等,或根据自己情况以上都可以
问题五:常用的清热凉血中药有哪些? 生地,芍药,白茅根,牡丹皮,白菊花等都是清热凉血的中药,泡茶都可以
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丹皮的功效:
清热;活血散 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白菊花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问题六:补肾,滋阴,降火的中药材有哪些 建议去看下中药学的书籍
里面有对各类药材进行分类
你可以仔细看看
1、麦门冬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养阴,清心除烦,养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内有燥热的咳嗽,咯痰粘稠不畅,或干咳,痰中带血,心烦失眠,津少口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10-15克,但脾胃虚寒,湿痰内盛者忌服,因本品滋腻。
2、天门冬
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不足,干咳少痰,劳嗽咯血,热病伤阴,或阴虚内热,口渴舌干,消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6-15克,若将天门冬用水洗净,浸泡后去皮心,捣烂取汁,用砂锅文火煎,十成煎至三成,加白蜜,熬至成膏,贮瓶内,7日后服用,每日早晚空腹时,用白开水调1汤匙膏服用,久服可润五脏,补益身体。
3、玉竹
其性平,味甘,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咳嗽,干咳少痰;胃阴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饥,冠心病心悸胸闷。
用量:10-15克,但胃部胀满,不善饮水,痰多,苔厚腻等湿痰盛者忌用。
4、石斛
其性微寒,味甘淡,功能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适用于腰膝酸软,虚热不退,舌干口渴,男子精少等症。
用量:6―15克,不宜用凝水石,巴豆,雷丸,僵蚕同用。
5、女贞子
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补肾滋阴,养肝明日,适用于肝肾阴虚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两目昏糊,视力减退等。
用量:1-15克,若脾胃虚寒,泄泻便溏者不宜服用。
6、旱莲草
其性凉、味甘、酸,功能养阴补肾,凉血止血,适用于肝肾阴虚之眩晕,须发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带下,淋浊等症。
用量:1-15克,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7、山萸肉
其性平、味甘、酸,功能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为滋补肾阴要药,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适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
用量:3-9克,火旺者以及湿热易小便湿滞不畅或尿痛者忌用。
8、冬虫夏草
其性温,味甘,功能滋肺补肾,秘精益气,止咳化痰,适用于痰饮喘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诸症。本晶有“补虚主药”之称,为补肺益肾之珍品。
若炖食:多和鸡、鸭、猪瘦肉等炖食用,可补虚人之体;若水煎服,每剂6-9克。
9、沙参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止咳,养胃土津,适用于肺热阴虚的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劳嗽咯血及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一般说北沙参养阴作用强,而南沙参清肺祛痰作用好。
用量:10-15克,不同藜芦同用。
10、黄精
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肾养胃,适用于肺虚燥咳,肾虚腰酸,头晕,足软脾气不足,倦怠纳差,脾胃阴虚,口干食少及糖尿病等。
若蒸食,黄精与鸡肉同蒸,鸡熟食用。若炖食,黄精与猪肉炖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若水蒸,每剂量为9-15克,鲜者30-60克。
11、灵芝
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肺,养肝肾,宁心神,强身体,适用于虚劳,咳嗽,心悸失眠,消化不良,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等症。
若酒浸,将灵芝切成块,浸于米酒中,20日后饮用,每次1小杯,1日2次。若水煎,剂用量为3―15克。若吞服,将灵芝干燥后,研为细末,每次2-6克。
12、柏子仁
其性平,味甘,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适用于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
用量:3-9克,若隔间多痰及大便泄泻者,不用。
二、滋阴润燥......>>
问题二:滋阴清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知柏地黄丸,青蒿鳖甲汤,黄连阿胶汤,百合固金汤等等
问题三:滋阴降火中药 肾阴不足就会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衡,导致阴不制阳的情况发生。出现虚火上炎的症状。
指导意见:
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其中的知母黄柏具有清热的功效,配合滋阴的药物可以很好的缓解阴虚火旺的症状。
问题四:哪些中药可以去火? 中药泻火有很多,关建是你的针对性,例如泻上中下三焦火用黄连、黄芩、黄柏,泻火又滋阴生津用知母,芦根,石膏。清热又解毒的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蒲公英,鱼腥草等,便宜的话有竹叶,栀子,夏枯草…中成药有穿心连片,板蓝根片,三 *** ,牛黄解毒片等。组方的话连翘,竹叶,银花,桔梗,甘草等,或根据自己情况以上都可以
问题五:常用的清热凉血中药有哪些? 生地,芍药,白茅根,牡丹皮,白菊花等都是清热凉血的中药,泡茶都可以
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丹皮的功效:
清热;活血散 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白菊花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问题六:补肾,滋阴,降火的中药材有哪些 建议去看下中药学的书籍
里面有对各类药材进行分类
你可以仔细看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