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裳古时候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古代衣与裳,是两个概念,上为衣,下为裳。裳,专指遮蔽下身的 ‘裙”。《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裳”字也写作“常”。
2、《说文》:“常,下裙也。” “帚”是裙的古体字。《白虎通衣裳》:“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
3、“障”是保护的意思,“蔽”有遮羞的意思。古代的纺织工具简陋,织出来的布幅面狭窄,往往一件裳要用几块狭幅布横向拼接起来,就像一幅腰围。直到周代,这种古老的服制还作为礼服的一种而保留着,在祭祀和朝会时穿着。
2、《说文》:“常,下裙也。” “帚”是裙的古体字。《白虎通衣裳》:“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
3、“障”是保护的意思,“蔽”有遮羞的意思。古代的纺织工具简陋,织出来的布幅面狭窄,往往一件裳要用几块狭幅布横向拼接起来,就像一幅腰围。直到周代,这种古老的服制还作为礼服的一种而保留着,在祭祀和朝会时穿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