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
展开全部
心得是读者和作者的对话, 这本书看完了?你学到了什么? 这就是 读书心得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1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篇1
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审“苦”。这种审苦,像一位评论家形容波德莱尔的写作状态:他躺在玄色的石板上,拿着明晃晃的刀子给自己解剖。不同的地方是我左手持镜、右手持刀;最后发现刀是钝的、身躯是虚空的。
“我”在石板上铭肌镂骨地“观”着。镜子呢?镜子还是镜子。我从小人书开始“读书”生涯。村里的大小孩,从初中学校借回小人书。有些大小孩还爬到老师家或供销社里去偷小人书。借回来的第二天就要还,于是一本小人书在村里轮流读到天明,轮不着的干瞪眼。读小学的我放学回家,主要任务是放牛,读小人书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当时用得最多的一个 短语 ,可能就是“改革的春风”。在这“春风”中,我感觉到了父辈们一生的“悲惨”。这种“悲惨”感越来越强烈,最后成了未成年的我关注农村一草一木惟一的“眼”。读高中时,我拼命地思考农民的命运。读的书越多,越深入,越感觉到世界的广大、知识的无涯、思考的无穷,而人在其中的命运也越切近,越飘渺。我不知不觉走上抽象之路。当年的“农村之思”远了,“人的命运”这个维度却刻骨铭心了。为何读书?我说不清楚,因为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读书已经是存在本身。但我知道:我读书之所及,无不是“人的命运”,人在盐米油酱醋中的命运,在世界中的命运,在人类中的命运。我关于人的命运的关注就这样地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地展开了。
我信奉叔本华的理论:喜欢阅读一目了然的书的人是懒惰的人,只有阅读那些需要自己反复思考才能明白的书的人,才是真正读书的人。我认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一个没有比较艰深着作的民族是不深刻的民族。真正的艰深,不是因为它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因为它直面世界本身的复杂。我的阅读也是如此。我喜欢阅读艰深的着作。在阅读中我强调想象和联想。再抽象的理论表述,在进行思辨理解的同时,我把它还原成日常生活的图景。有些只需要现成的联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构造。我一直认为,无法进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认为理解抽象概念,这个概念在他那里也已经是一个死的东西了,既没有联结能力,也没有生成能力。
阅读是抽象的,关于命运的感受是具体的。在抽象阅读和现实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观念的命运。我们生长在改革年代,但在接受现成的非个人化的观念里长大。许多 教育 和观念已经深入到生理反应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围。人不能揪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在自圆其说的内部突围中,惟一的途径是自觉引入差异。遇到能够证明自己感受和观点的事物固然高兴,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兴。我称之为差异阅读法。我很少单纯地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种观点。我总会同时将观点不同的许多书放在一起读。我越信服某种观点或某本书,我越要寻找不同的书来 辩论 。
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篇2:《简爱》读书心得
《简·爱》(Jane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下面是一篇简爱 读书笔记 :
花了三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 故事 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 文章 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 文化 氛围。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上,可以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这比较现实,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巧妙的感情戏,让我很意外,很惊喜。
《简爱》的作者如果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毫无疑问,后者的文化底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中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学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广博的多,毕竟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丰盛的多。中肯的说,简爱的确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不管是人物丰富还是物致的描绘上,《红楼梦》都是更为杰出的。但是,《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比方说,《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可以说淋漓尽致。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
读这本书我仿佛读了一遍《圣经》,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真诚的信仰,真很令人敬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在读《简爱》时候,让我感受到在拥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纯美,在现在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其实,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而现在国人却往往忽视了祖先的睿智。比如圣经里劝人从善,劝人宽忍,劝人感恩,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两者是相同的。在读《简爱》的时候,我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心中似乎收获许多。让我坚信,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篇3:《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心得
与歌德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以他自身的一次“荒谬”的爱情经历为原型的小说,歌德曾在一个小城镇里的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名法官的女儿——名叫夏绿蒂·布夫的女子,并不可遏制的爱上了她,但她是他好友的未婚妻,对于这份无法拥在怀里的爱,他感到异常痛苦,曾几度想自杀以求解脱,最后他只好不辞而别,离开了那个让他痛苦不已的小城镇;后来又得知自己的一个朋友因恋友人之妻无望而自杀的消息,相同的情感和遭遇让他深有感触,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在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这部书信体式的情感细腻的悲剧小说。
故事很平淡、简单,年轻的维特因为要替母亲和姑妈交涉遗产的分配问题而来到了一个小城镇,并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心情愉悦而宁静,后来在一个舞会上认识了司法官S的女儿绿蒂,并被她的美貌与优雅的谈吐举止所深深吸引,不可遏制的爱上了她,尽管她早已跟阿尔伯特定婚,后来他和阿尔伯特成了朋友,此时维特已陷入了尴尬痛苦的境地,于是他毅然离开,以求在事业上得到解脱,但是污浊的社会环境与鄙陋的人情世态让他倍受压抑与苦闷,同时对绿蒂的思念也越发深切,于是他又回到了绿蒂所在的那个小城镇,此时绿蒂已和阿尔伯特结婚,他热烈的情感无处寄托,痛苦并慢慢衍生了绝望,他决定以死殉情,于是他用向阿尔伯特的手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中。
据说当时这部小说出版后,有许多和维特迹遇相仿的人因看了这部书而自杀,因此我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打开了这本书。小说用 日记 与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充分而鲜明的让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摆上了纸面,我们读着读着,会感觉到自己就是维特的倾诉对象威廉,仿佛维特就坐在我们面前,向我们一诉忠肠,我们的心境会随着他的讲述而起伏,当然现在的我们读完这本小说后,也许会因维特因恋友人之妻无望而产生的绝望感到不解,我们生活中那些爱来爱去爱个没完没了的歌曲和电影太过于泛滥了。
维特的绝望与痛苦,一方面来源于与社会传统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却是维特个人的性格使然。维特是狂飚突进运动时代的一个形象,体现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他渴望自由,张扬自我,却又处在一个到处是传统束缚与精神桎梏的社会,这促矛盾冲突让他感到痛苦与绝望,却又无力对产生这种痛苦的社会做出过于实质性的反抗,他是一个生活中的弱者,同时又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绿蒂对他来说,她就是自然、质朴和美的化身,是他的精神寄居,逃避现实的避难所,但这份情感在面对她与阿尔伯特时却找不到方向。他的自杀是一种精神反抗,宣告了他同这个社会的决裂,控诉了这样一个社会对他这样的青年人的压抑与窒息。
维特是悲哀的,他的自杀是一个悲剧,即使他活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他也依旧会是这样一个悲剧,这是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强烈背离而衍生的性格使然,他是一个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看着这个现实世界的一切并渴望它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重合的人,这注定了他的悲剧性;他对绿蒂的情感,也过多的倾向于他的精神想象,如果最后绿蒂跟他在一起,也许(或者可以说是一定)也会发现她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也许我们应该庆幸这一点,绿蒂一直到最后在他心中依旧是美好的);他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死后也不能以__的方式安葬在教堂墓地,他在活着的时候是孤独的,死后也依旧孤独。
看过“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的人还看了:
1. 1000字的读书心得3篇
2. 读书心得1000字7篇
3. 读书心得1000字左右3篇
4. 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
5. 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3篇
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篇1
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审“苦”。这种审苦,像一位评论家形容波德莱尔的写作状态:他躺在玄色的石板上,拿着明晃晃的刀子给自己解剖。不同的地方是我左手持镜、右手持刀;最后发现刀是钝的、身躯是虚空的。
“我”在石板上铭肌镂骨地“观”着。镜子呢?镜子还是镜子。我从小人书开始“读书”生涯。村里的大小孩,从初中学校借回小人书。有些大小孩还爬到老师家或供销社里去偷小人书。借回来的第二天就要还,于是一本小人书在村里轮流读到天明,轮不着的干瞪眼。读小学的我放学回家,主要任务是放牛,读小人书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当时用得最多的一个 短语 ,可能就是“改革的春风”。在这“春风”中,我感觉到了父辈们一生的“悲惨”。这种“悲惨”感越来越强烈,最后成了未成年的我关注农村一草一木惟一的“眼”。读高中时,我拼命地思考农民的命运。读的书越多,越深入,越感觉到世界的广大、知识的无涯、思考的无穷,而人在其中的命运也越切近,越飘渺。我不知不觉走上抽象之路。当年的“农村之思”远了,“人的命运”这个维度却刻骨铭心了。为何读书?我说不清楚,因为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读书已经是存在本身。但我知道:我读书之所及,无不是“人的命运”,人在盐米油酱醋中的命运,在世界中的命运,在人类中的命运。我关于人的命运的关注就这样地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地展开了。
我信奉叔本华的理论:喜欢阅读一目了然的书的人是懒惰的人,只有阅读那些需要自己反复思考才能明白的书的人,才是真正读书的人。我认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一个没有比较艰深着作的民族是不深刻的民族。真正的艰深,不是因为它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因为它直面世界本身的复杂。我的阅读也是如此。我喜欢阅读艰深的着作。在阅读中我强调想象和联想。再抽象的理论表述,在进行思辨理解的同时,我把它还原成日常生活的图景。有些只需要现成的联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构造。我一直认为,无法进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认为理解抽象概念,这个概念在他那里也已经是一个死的东西了,既没有联结能力,也没有生成能力。
阅读是抽象的,关于命运的感受是具体的。在抽象阅读和现实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观念的命运。我们生长在改革年代,但在接受现成的非个人化的观念里长大。许多 教育 和观念已经深入到生理反应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围。人不能揪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在自圆其说的内部突围中,惟一的途径是自觉引入差异。遇到能够证明自己感受和观点的事物固然高兴,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兴。我称之为差异阅读法。我很少单纯地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种观点。我总会同时将观点不同的许多书放在一起读。我越信服某种观点或某本书,我越要寻找不同的书来 辩论 。
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篇2:《简爱》读书心得
《简·爱》(Jane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下面是一篇简爱 读书笔记 :
花了三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 故事 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 文章 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 文化 氛围。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上,可以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这比较现实,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巧妙的感情戏,让我很意外,很惊喜。
《简爱》的作者如果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毫无疑问,后者的文化底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中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学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广博的多,毕竟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丰盛的多。中肯的说,简爱的确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不管是人物丰富还是物致的描绘上,《红楼梦》都是更为杰出的。但是,《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比方说,《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可以说淋漓尽致。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
读这本书我仿佛读了一遍《圣经》,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真诚的信仰,真很令人敬佩。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在读《简爱》时候,让我感受到在拥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纯美,在现在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其实,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而现在国人却往往忽视了祖先的睿智。比如圣经里劝人从善,劝人宽忍,劝人感恩,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两者是相同的。在读《简爱》的时候,我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心中似乎收获许多。让我坚信,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篇3:《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心得
与歌德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以他自身的一次“荒谬”的爱情经历为原型的小说,歌德曾在一个小城镇里的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名法官的女儿——名叫夏绿蒂·布夫的女子,并不可遏制的爱上了她,但她是他好友的未婚妻,对于这份无法拥在怀里的爱,他感到异常痛苦,曾几度想自杀以求解脱,最后他只好不辞而别,离开了那个让他痛苦不已的小城镇;后来又得知自己的一个朋友因恋友人之妻无望而自杀的消息,相同的情感和遭遇让他深有感触,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在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这部书信体式的情感细腻的悲剧小说。
故事很平淡、简单,年轻的维特因为要替母亲和姑妈交涉遗产的分配问题而来到了一个小城镇,并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心情愉悦而宁静,后来在一个舞会上认识了司法官S的女儿绿蒂,并被她的美貌与优雅的谈吐举止所深深吸引,不可遏制的爱上了她,尽管她早已跟阿尔伯特定婚,后来他和阿尔伯特成了朋友,此时维特已陷入了尴尬痛苦的境地,于是他毅然离开,以求在事业上得到解脱,但是污浊的社会环境与鄙陋的人情世态让他倍受压抑与苦闷,同时对绿蒂的思念也越发深切,于是他又回到了绿蒂所在的那个小城镇,此时绿蒂已和阿尔伯特结婚,他热烈的情感无处寄托,痛苦并慢慢衍生了绝望,他决定以死殉情,于是他用向阿尔伯特的手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中。
据说当时这部小说出版后,有许多和维特迹遇相仿的人因看了这部书而自杀,因此我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打开了这本书。小说用 日记 与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充分而鲜明的让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摆上了纸面,我们读着读着,会感觉到自己就是维特的倾诉对象威廉,仿佛维特就坐在我们面前,向我们一诉忠肠,我们的心境会随着他的讲述而起伏,当然现在的我们读完这本小说后,也许会因维特因恋友人之妻无望而产生的绝望感到不解,我们生活中那些爱来爱去爱个没完没了的歌曲和电影太过于泛滥了。
维特的绝望与痛苦,一方面来源于与社会传统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却是维特个人的性格使然。维特是狂飚突进运动时代的一个形象,体现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他渴望自由,张扬自我,却又处在一个到处是传统束缚与精神桎梏的社会,这促矛盾冲突让他感到痛苦与绝望,却又无力对产生这种痛苦的社会做出过于实质性的反抗,他是一个生活中的弱者,同时又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绿蒂对他来说,她就是自然、质朴和美的化身,是他的精神寄居,逃避现实的避难所,但这份情感在面对她与阿尔伯特时却找不到方向。他的自杀是一种精神反抗,宣告了他同这个社会的决裂,控诉了这样一个社会对他这样的青年人的压抑与窒息。
维特是悲哀的,他的自杀是一个悲剧,即使他活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他也依旧会是这样一个悲剧,这是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强烈背离而衍生的性格使然,他是一个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看着这个现实世界的一切并渴望它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重合的人,这注定了他的悲剧性;他对绿蒂的情感,也过多的倾向于他的精神想象,如果最后绿蒂跟他在一起,也许(或者可以说是一定)也会发现她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也许我们应该庆幸这一点,绿蒂一直到最后在他心中依旧是美好的);他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死后也不能以__的方式安葬在教堂墓地,他在活着的时候是孤独的,死后也依旧孤独。
看过“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的人还看了:
1. 1000字的读书心得3篇
2. 读书心得1000字7篇
3. 读书心得1000字左右3篇
4. 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
5. 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3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