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企业通过商务谈判,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在一买一卖之间,得到最大的利润。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谈判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谈判双方:
A公司――国内某著名商用车公司
B公司――欧洲著名汽车设计企业
案例背景:
A公司是国内某著名商用车公司,在进行某款商用车开发时,要进行整车外流场仿真设计(CFB),但公司没有CFB分析工程师,也缺乏分析的软件与硬件设施,但这项工作事关整车产品的性能,必须要做。因此A公司产品开发经理开始在国内外寻找有能力的CFB分析合作方,并展开了多家设计咨询公司的多轮谈判,从技术谈判开始,最终筛选出两家企业,期间历时半年。技术方案与 实施方案 谈判完成后,进入最后的商务谈判阶段。
B公司虽然在欧洲享有盛誉,但从来没有在中国市场实施过项目,因此A公司担心项目花费巨资后达不到预期效果。由此,A公司希望在与B公司的首次合作中,B公司能免费给A公司做一次CFB分析,如果首次合作效果良好,则考虑与B公司进行长期合作。而B公司在金融危机的环境,急用拓展中国新业务以缓解企业财务危机,摆脱破产的风险,因此B公司想凭借自己在CFB丰富的 经验 和口碑在中国第一个项目希望有较高的利润。 谈判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
谈判过程:
第一轮价格谈判,会议地点为A公司会议室。B公司开价300万欧元,A公司无法接受。A公司坚持首次合作是尝试性合作,B公司应该放眼长远利益,双方各持己见,达不成统一意见。
第二轮谈判,会议地点改在某五星级酒店,会议前派技术部副经理开GL8商务车亲自前往机场接机,并安排外方所有参会人员入住该酒店,会议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机票和酒店)均由A公司承担。会议前一天,A公司的总经理亲自宴请B公司所有谈判人员,当晚餐桌上,双方相谈甚欢乐。第二天,谈判开始,外方调整报价,由原先的300万欧元调整为250万欧元。A公司见此报价心生不爽,但还是面带笑容,坚持首次合作为尝试性合作,双方仍坚持不下。谈判间歇,A公司的翻译向B方解释,250万这个报价不符合中国国情,并且“250”在中
文中的深刻含义。B方对中国的国情有所了解,但可能是顾及在欧洲一贯的高姿态,此轮他们他们仍然坚持报价,不做让步。
第三轮谈判,由A方提出邀请,选择在青岛谈判。一方面A企业在青岛有厂房,另一方面正值青岛啤酒节。B公司的谈判代表多数为德国人,对啤酒有深厚的感情。一下飞机,B方代表团就被直接带到啤酒节现场,加之青岛很多地方仍然保留当年租借地的风格建筑,谈判地点也被安排在一个具有德式风格的酒店里,B方代表显然很高兴。此轮谈判A方最高领导人与B方最高领导人同时出席,谈判还请来当地政府的一些官员亲临现场。谈判当天上午,A企业带着B方代表团参观青岛的工厂车间。下午谈判正式开始,不等B方报价,A方领导人首先发言,表示此次合作是在当地政府官员的见证下的友好合作,希望做一次成功的项目,A方愿意承担由此项目B方代表往来于中国的全部费用,希望B企业考虑将来在中国顺利开展业务,有诚意得与中方合作。并表示首次合作一旦成功,将会与其签署5年的合作合同,价格按照国际惯例支付。最后,B方领导人决定:免费为A企业做一次CFD分析,但是硬件由双方一起采购,并同意培养中方工程师为CFD工程师,但是此次合作的成果,双方共享,B方有权利将相关项目信息作为后续的宣传资料。最后双方在青岛主管工业的官员见证下,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
案例分析:
经过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我发现此谈判历经三个回合,最终签订合同归根溯源是符合谈判宝典的八项基本准则。
首先,对于A公司来说,BATNA就是寻找其他合作伙伴。事实上,在第一轮谈判失败后,A公司已经在与另外一家美国公司洽谈,寻找合作的机会。当然,A公司的第一选择是B公司。其次,谈判的关联方。第三轮谈判,A公司请来了当地的政府官员,旨在表现出此项目是由政府支持的,让B公司对A公司更加信任,并且暗示B企业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有政府作为靠山,前景光明。 至于双方的首要利益,我认为,A企业的首要利益是寻求长期合作伙伴,并回避第一次合作的风险。而对于B方来说,其首要利益是寻求新的合作对象,摆脱破产的威胁。A方的谈判代表带B方去参观厂房,让政府官员做签订合同的见证人,让B方意识到A方是个有实力的企业,让B方感觉到虽然第一次可能没
法赚钱,但只要项目开展成功,长远利益远大于眼前利益。
谈判还有个成功的关键在于,经过几轮的谈判,双方进行了足够的沟通。B企业作为一个完全没有在中国开展过业务的企业,初次谈判对中国的国情与 文化 相当不了解,以至于报出了“250W”这样一个数字。而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流,AB企业一起吃饭,一起到啤酒节,双方都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B企业对中国的国情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即使这次合同谈不下来,但是双方员工也慢慢建立起了友谊。最后一轮谈判,A公司派出了最高领导人,更显A公司对B公司的尊重及殷切希望与B公司合作的愿景。事实证明,A公司采取的这一系列 方法 ,正是促使谈判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三轮谈判不像第一轮谈判这个机械,一上来就谈价钱,而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展开的。在第三轮谈判中,明显感觉到B公司对此次合作的诚意,这也是源于A公司所表现出来的真诚。
B企业在最后一轮谈判中愿意接受中方提出的第一次免费为A企业做设计的合作方式,但是硬件的资金要A企业承担。这也是谈判的一个创新点。B企业由于金融危机,资金有限,能为A公司免费设计一次已属于比较大的让步,这在B企业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是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让步充分体现了B企业的诚意。虽然提出了要去A企业承担硬件的要求,但这个要求也合情合理,一方面B企业目前资金确实有限,另一方面硬件设备属于可反复利用的设备,A企业购买硬件,所有权属于A企业,因此这样的提议是一个双赢的提议,A企业没有拒绝的理由。
总结 :
这次谈判是个双赢的谈判,对于A企业来说,能够得到外放的技术支持,并通过项目锻炼队伍;而外方也能借助这次合作进入庞大的中国汽车开发市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层。谈判之所以经历了三轮才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之前双放没有对对方的文化没有进行了解,一上来就谈价格,必定注定失败。之后A方及时调整策略,扭转局势,这也跟A方采取的先建立关系再谈判的策略密不可分。 总之,商务谈判是一个讲究双赢的游戏,不是彼消此长、你死我活,而是追求共同的利益,彼此成长。在涉外谈判中,谈判方要知道自己的优劣势,运用关系手段,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作为谈判的重要环节。这个案例也证实了一个原则: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谈价格!
经典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制造虚假情报,声东击西
某工厂要从日本A公司引进收音机生产线,在引进过程中双方进行谈判。在谈判开始之后,日本公司坚持要按过去卖给某厂的价格来定价,坚决不让步,谈判进入僵局。我方为了占据主动地位,开始与日本B公司频频接触,洽谈相同的项目,并有意将此情报传播,同时通过有关人员向A公司传递价格信息,A公司信以为真,不愿失去这笔交易,很快接受我方提出的价格,这个价格比过去其他厂商引进的价格低26%。
评点: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往往应该去探索另一种方法,在本例中,我方运用了传播假情报,获取了主动权,取得了胜利。
商业谈判是最常见的商业活动之一,在买卖交易、企业兼并、技术引进乃至各种商业冲突中,人们都可能采取谈判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谈判就是在谈判的双方进行的情报博弈。在这场博弈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不仅仅有谈判者的口才、素质、公司的实力地位,更重要的是各自所掌握的相关情报。在本文中将要介绍的就是商业谈判中的一些运用情报策略取得谈判胜利的案例。
掌握情报,后发制人
在某次交易会上,我方外贸部门与一客商洽谈出口业务。在第一轮谈判中,客商采取各种招数来摸我们的底,罗列过时行情,故意压低购货的数量。我方立即中止谈判,搜集相关的情报,了解到日本一家同类厂商发生重大事故停产,有了解到该产品可能有新用途。再仔细分析了这些情报以后,谈判继续开始。我方更具掌握的情报后发制人,告诉对方:我方的货源不多;产品的需求很大;日本厂商不能供货。对方立刻意识到我方对这场交易背景的了解程度,甘拜下风。在经过一些小的交涉之后,乖乖就范,接受了我方的价格,购买了大量该产品。
评点:在商业谈判中,口才固然重要,但是最本质、最核心的是对谈判的把握,而这种把我常常是建立在对谈判背景的把握上的。
掌握环境情报,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1987年6月,济南市第一机床厂厂长在美国洛杉矶同美国卡尔曼公司进行推销机床的谈判。双方在价格问题的协商上陷入了僵持的状态,这是我方获得情报:卡尔曼公司原与台商签订的合同不能实现,因为美国对日、韩、台提高了关税的政策使得台商迟迟不肯发货。而卡尔曼公司又与自己的客户签订了供货合同,对方要货甚急,卡尔曼公司陷入了被动的境地。我方根据这个情报,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沉着应对,卡尔曼公司终于沉不住气,在订货合同上购买了150台中国机床。
评点:在谈判中,不仅要注重自己方面的相关情报,还要重视对手的环境情报,只有知己知彼知势,才能获得胜利。
厚积薄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80年代我国光冷加工的水平较低,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决定为南京仪表机械厂引进联邦德国劳(LOH)光学机床公司的光学加工设备。南京仪表机械厂的科技情报室马上对劳公司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情报分析。在与劳公司谈判时,劳公司提出要对我方转让24种产品技术,我方先前就对劳公司的产品技术进行了研究,从 24种产品中挑选出13种产品引进,因为这13种产品技术已经足以构成一条先进完整的生产线。同时我方也根据对国际市场情报的掌握提出了合理的价格。这样,我国既买到了先进的设备又节约了大量的外汇。事后劳公司的董事长R·柯鲁格赞叹道:“你们这次商务谈判,不仅使你们节省了钱,而且把我们公司的心脏都掏去了。”
评点:在平时注意对情报的收集和处理,在谈判中往往能够游刃有余,获得成功。
掌握历史情报,逼出谈判底牌
我国某厂与美国某公司谈判设备购买生意时,美商报价218万美元,我方不同意,美方降至128万美元,我方仍不同意。美方诈怒,扬言再降10万美元,118万美元不成交就回国。我方谈判代表因为掌握了美商交易的历史情报,所以不为美方的威胁所动,坚持再降。第二天,美商果真回国,我方毫不吃惊。果然,几天后美方代表又回到中国继续谈判。我方代表亮出在国外获取的情报——美方在两年前以98万美元将同样设备卖给以匈牙利客商。情报出示后,美方以物价上涨等理由狡辩了一番后将价格降至合理。
评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谈判中的价格竞争也室情报竞争,把握对手的精确情报就能在谈判中的价格竞争中取胜
获得有用情报,正确认定价值
1982年,石家庄市第三印染厂准备与联邦德国卡佛公司以补偿贸易形式进行为期15年的合作生产,规定由外方提供粘合衬布的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该工艺包含了大量的专利。初次谈判的方要求我方支付专利转让费和商标费共240万马克。我方厂长马上派人对这些专利进行了专利情报调查。调查发现其中的主要技术 ——“双点涂料工艺”专利的有效期将于1989年到期失效。在第二轮的谈判中,我方摆出这个证据,并提出降低转让费的要求,外商只得将转让费降至130马克。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谈判双方:
A公司――国内某著名商用车公司
B公司――欧洲著名汽车设计企业
案例背景:
A公司是国内某著名商用车公司,在进行某款商用车开发时,要进行整车外流场仿真设计(CFB),但公司没有CFB分析工程师,也缺乏分析的软件与硬件设施,但这项工作事关整车产品的性能,必须要做。因此A公司产品开发经理开始在国内外寻找有能力的CFB分析合作方,并展开了多家设计咨询公司的多轮谈判,从技术谈判开始,最终筛选出两家企业,期间历时半年。技术方案与 实施方案 谈判完成后,进入最后的商务谈判阶段。
B公司虽然在欧洲享有盛誉,但从来没有在中国市场实施过项目,因此A公司担心项目花费巨资后达不到预期效果。由此,A公司希望在与B公司的首次合作中,B公司能免费给A公司做一次CFB分析,如果首次合作效果良好,则考虑与B公司进行长期合作。而B公司在金融危机的环境,急用拓展中国新业务以缓解企业财务危机,摆脱破产的风险,因此B公司想凭借自己在CFB丰富的 经验 和口碑在中国第一个项目希望有较高的利润。 谈判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
谈判过程:
第一轮价格谈判,会议地点为A公司会议室。B公司开价300万欧元,A公司无法接受。A公司坚持首次合作是尝试性合作,B公司应该放眼长远利益,双方各持己见,达不成统一意见。
第二轮谈判,会议地点改在某五星级酒店,会议前派技术部副经理开GL8商务车亲自前往机场接机,并安排外方所有参会人员入住该酒店,会议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机票和酒店)均由A公司承担。会议前一天,A公司的总经理亲自宴请B公司所有谈判人员,当晚餐桌上,双方相谈甚欢乐。第二天,谈判开始,外方调整报价,由原先的300万欧元调整为250万欧元。A公司见此报价心生不爽,但还是面带笑容,坚持首次合作为尝试性合作,双方仍坚持不下。谈判间歇,A公司的翻译向B方解释,250万这个报价不符合中国国情,并且“250”在中
文中的深刻含义。B方对中国的国情有所了解,但可能是顾及在欧洲一贯的高姿态,此轮他们他们仍然坚持报价,不做让步。
第三轮谈判,由A方提出邀请,选择在青岛谈判。一方面A企业在青岛有厂房,另一方面正值青岛啤酒节。B公司的谈判代表多数为德国人,对啤酒有深厚的感情。一下飞机,B方代表团就被直接带到啤酒节现场,加之青岛很多地方仍然保留当年租借地的风格建筑,谈判地点也被安排在一个具有德式风格的酒店里,B方代表显然很高兴。此轮谈判A方最高领导人与B方最高领导人同时出席,谈判还请来当地政府的一些官员亲临现场。谈判当天上午,A企业带着B方代表团参观青岛的工厂车间。下午谈判正式开始,不等B方报价,A方领导人首先发言,表示此次合作是在当地政府官员的见证下的友好合作,希望做一次成功的项目,A方愿意承担由此项目B方代表往来于中国的全部费用,希望B企业考虑将来在中国顺利开展业务,有诚意得与中方合作。并表示首次合作一旦成功,将会与其签署5年的合作合同,价格按照国际惯例支付。最后,B方领导人决定:免费为A企业做一次CFD分析,但是硬件由双方一起采购,并同意培养中方工程师为CFD工程师,但是此次合作的成果,双方共享,B方有权利将相关项目信息作为后续的宣传资料。最后双方在青岛主管工业的官员见证下,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
案例分析:
经过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我发现此谈判历经三个回合,最终签订合同归根溯源是符合谈判宝典的八项基本准则。
首先,对于A公司来说,BATNA就是寻找其他合作伙伴。事实上,在第一轮谈判失败后,A公司已经在与另外一家美国公司洽谈,寻找合作的机会。当然,A公司的第一选择是B公司。其次,谈判的关联方。第三轮谈判,A公司请来了当地的政府官员,旨在表现出此项目是由政府支持的,让B公司对A公司更加信任,并且暗示B企业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有政府作为靠山,前景光明。 至于双方的首要利益,我认为,A企业的首要利益是寻求长期合作伙伴,并回避第一次合作的风险。而对于B方来说,其首要利益是寻求新的合作对象,摆脱破产的威胁。A方的谈判代表带B方去参观厂房,让政府官员做签订合同的见证人,让B方意识到A方是个有实力的企业,让B方感觉到虽然第一次可能没
法赚钱,但只要项目开展成功,长远利益远大于眼前利益。
谈判还有个成功的关键在于,经过几轮的谈判,双方进行了足够的沟通。B企业作为一个完全没有在中国开展过业务的企业,初次谈判对中国的国情与 文化 相当不了解,以至于报出了“250W”这样一个数字。而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流,AB企业一起吃饭,一起到啤酒节,双方都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B企业对中国的国情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即使这次合同谈不下来,但是双方员工也慢慢建立起了友谊。最后一轮谈判,A公司派出了最高领导人,更显A公司对B公司的尊重及殷切希望与B公司合作的愿景。事实证明,A公司采取的这一系列 方法 ,正是促使谈判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三轮谈判不像第一轮谈判这个机械,一上来就谈价钱,而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展开的。在第三轮谈判中,明显感觉到B公司对此次合作的诚意,这也是源于A公司所表现出来的真诚。
B企业在最后一轮谈判中愿意接受中方提出的第一次免费为A企业做设计的合作方式,但是硬件的资金要A企业承担。这也是谈判的一个创新点。B企业由于金融危机,资金有限,能为A公司免费设计一次已属于比较大的让步,这在B企业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是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让步充分体现了B企业的诚意。虽然提出了要去A企业承担硬件的要求,但这个要求也合情合理,一方面B企业目前资金确实有限,另一方面硬件设备属于可反复利用的设备,A企业购买硬件,所有权属于A企业,因此这样的提议是一个双赢的提议,A企业没有拒绝的理由。
总结 :
这次谈判是个双赢的谈判,对于A企业来说,能够得到外放的技术支持,并通过项目锻炼队伍;而外方也能借助这次合作进入庞大的中国汽车开发市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层。谈判之所以经历了三轮才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之前双放没有对对方的文化没有进行了解,一上来就谈价格,必定注定失败。之后A方及时调整策略,扭转局势,这也跟A方采取的先建立关系再谈判的策略密不可分。 总之,商务谈判是一个讲究双赢的游戏,不是彼消此长、你死我活,而是追求共同的利益,彼此成长。在涉外谈判中,谈判方要知道自己的优劣势,运用关系手段,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作为谈判的重要环节。这个案例也证实了一个原则: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谈价格!
经典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制造虚假情报,声东击西
某工厂要从日本A公司引进收音机生产线,在引进过程中双方进行谈判。在谈判开始之后,日本公司坚持要按过去卖给某厂的价格来定价,坚决不让步,谈判进入僵局。我方为了占据主动地位,开始与日本B公司频频接触,洽谈相同的项目,并有意将此情报传播,同时通过有关人员向A公司传递价格信息,A公司信以为真,不愿失去这笔交易,很快接受我方提出的价格,这个价格比过去其他厂商引进的价格低26%。
评点: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往往应该去探索另一种方法,在本例中,我方运用了传播假情报,获取了主动权,取得了胜利。
商业谈判是最常见的商业活动之一,在买卖交易、企业兼并、技术引进乃至各种商业冲突中,人们都可能采取谈判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谈判就是在谈判的双方进行的情报博弈。在这场博弈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不仅仅有谈判者的口才、素质、公司的实力地位,更重要的是各自所掌握的相关情报。在本文中将要介绍的就是商业谈判中的一些运用情报策略取得谈判胜利的案例。
掌握情报,后发制人
在某次交易会上,我方外贸部门与一客商洽谈出口业务。在第一轮谈判中,客商采取各种招数来摸我们的底,罗列过时行情,故意压低购货的数量。我方立即中止谈判,搜集相关的情报,了解到日本一家同类厂商发生重大事故停产,有了解到该产品可能有新用途。再仔细分析了这些情报以后,谈判继续开始。我方更具掌握的情报后发制人,告诉对方:我方的货源不多;产品的需求很大;日本厂商不能供货。对方立刻意识到我方对这场交易背景的了解程度,甘拜下风。在经过一些小的交涉之后,乖乖就范,接受了我方的价格,购买了大量该产品。
评点:在商业谈判中,口才固然重要,但是最本质、最核心的是对谈判的把握,而这种把我常常是建立在对谈判背景的把握上的。
掌握环境情报,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1987年6月,济南市第一机床厂厂长在美国洛杉矶同美国卡尔曼公司进行推销机床的谈判。双方在价格问题的协商上陷入了僵持的状态,这是我方获得情报:卡尔曼公司原与台商签订的合同不能实现,因为美国对日、韩、台提高了关税的政策使得台商迟迟不肯发货。而卡尔曼公司又与自己的客户签订了供货合同,对方要货甚急,卡尔曼公司陷入了被动的境地。我方根据这个情报,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沉着应对,卡尔曼公司终于沉不住气,在订货合同上购买了150台中国机床。
评点:在谈判中,不仅要注重自己方面的相关情报,还要重视对手的环境情报,只有知己知彼知势,才能获得胜利。
厚积薄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80年代我国光冷加工的水平较低,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决定为南京仪表机械厂引进联邦德国劳(LOH)光学机床公司的光学加工设备。南京仪表机械厂的科技情报室马上对劳公司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情报分析。在与劳公司谈判时,劳公司提出要对我方转让24种产品技术,我方先前就对劳公司的产品技术进行了研究,从 24种产品中挑选出13种产品引进,因为这13种产品技术已经足以构成一条先进完整的生产线。同时我方也根据对国际市场情报的掌握提出了合理的价格。这样,我国既买到了先进的设备又节约了大量的外汇。事后劳公司的董事长R·柯鲁格赞叹道:“你们这次商务谈判,不仅使你们节省了钱,而且把我们公司的心脏都掏去了。”
评点:在平时注意对情报的收集和处理,在谈判中往往能够游刃有余,获得成功。
掌握历史情报,逼出谈判底牌
我国某厂与美国某公司谈判设备购买生意时,美商报价218万美元,我方不同意,美方降至128万美元,我方仍不同意。美方诈怒,扬言再降10万美元,118万美元不成交就回国。我方谈判代表因为掌握了美商交易的历史情报,所以不为美方的威胁所动,坚持再降。第二天,美商果真回国,我方毫不吃惊。果然,几天后美方代表又回到中国继续谈判。我方代表亮出在国外获取的情报——美方在两年前以98万美元将同样设备卖给以匈牙利客商。情报出示后,美方以物价上涨等理由狡辩了一番后将价格降至合理。
评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谈判中的价格竞争也室情报竞争,把握对手的精确情报就能在谈判中的价格竞争中取胜
获得有用情报,正确认定价值
1982年,石家庄市第三印染厂准备与联邦德国卡佛公司以补偿贸易形式进行为期15年的合作生产,规定由外方提供粘合衬布的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该工艺包含了大量的专利。初次谈判的方要求我方支付专利转让费和商标费共240万马克。我方厂长马上派人对这些专利进行了专利情报调查。调查发现其中的主要技术 ——“双点涂料工艺”专利的有效期将于1989年到期失效。在第二轮的谈判中,我方摆出这个证据,并提出降低转让费的要求,外商只得将转让费降至130马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