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8 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思考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思考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联系密切,初中数学有一部分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已有初步的认识。当然也有很多知识是陌生的,到了初中搞好小学初中的数学衔接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先从学习方式、课堂容量和解决方法三方面谈谈区别:
一、 学习方式的区别
小学数学的授课是以教师直接讲授为主,同时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稍差,学生往往是模仿老师的思维推理做题较多。通常小学数学考试的题型相对固定,灵活性及难度较低,只要学会老师讲的知识点,计算没问题,成绩就不错。
初中数学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和知识面的广泛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加大,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初中数学题的灵活性度高,学生不能单纯模仿,单纯模仿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水平。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也可以布置些课后思考内容,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究逐渐增多,可以更好的进行自助、互助、探究,体现新课程理念。
二. 课堂容量的区别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容量小,进度慢,由于课时跟初中一样,但内容简单,所以在课堂中就可以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时间比较充裕。小学数学知识面比较窄,知识比较基础也比较简单,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内容,由于小学的知识结构特点,很多知识只能点到为止。
初中数学课堂容量较大,很多知识需要拓展,需要巩固训练的知识也比较多。初中数学基本上是每天一个新内容,或者一节新课一节习题课,上课节奏也加快,初中知识面比较宽,知识难度增大,随着节奏的加快,很多学生学习会比较吃力。
三. 解题方法的区别
小学数学解题更注重非方程解法,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是会解简单的方程。解题步骤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分步计算的时候也比较多。而初中阶段更注重方程思想的培养,计算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解题步骤规范性强,要条理清晰。哪怕应用题不写个解字都会丢分,而小学数学解应用题解字可以不写。同时初中解题中分类讨论的情况出现增多,而在小学知识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即使出现相对容易很多。
我再结合人教版初一上教材,从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上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章有理数
有理数,第1课时是正数和负数,这节内容与六年级正数和负数几乎一致,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小学数学的衔接,让新初一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感觉第1节内容会很简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数轴这节内容在六年级教材中也有出现,只是没有明确数轴的定义,只是简单的在直线上找点和读数,而初一教材明确了数轴的三要素在小学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过渡,学生学起来会相对容易些。
小学六年级学了倒数知识,而初一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基础上,定义了相反数,又在相反数的基础上定义到绝对值,知识逐渐衔接在一起,环环相扣。
在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们可以联想小学学习正方形的面积及体积时的表示方法,再继续追问平方和立方表示的意义,从而过渡到初一乘方的内容,只是明确了乘方的定义和意义及部分名称,同时又拓展到有理数范围内的乘方。
对于科学计数法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便可以归纳出如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同时这也是模拟题或中考题的一个考点,这个时候可以来个中考链接,让学生知道中考题绝大多数是基础题,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第1节内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其实小学阶段就涉及这些知识,只是没有具体的章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本节课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既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个人认为字母表示数六年级可以系统的讲讲,便于今后的学习,不超纲,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助于今后的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多项式的时候,后面有单位,多项式应该加括号,这个位置强调一下,新初一学生非常容易忽略。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更好的为整式运算及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做很好的铺垫。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对于方程小学生并不陌生,但小学只是解简单的方程,而且没有去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而初一上数学先给了方程的定义。这个小学阶段就已经定义了,学生并不陌生,中小学不同之处在于明确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同时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区别较大,小学只会简单方程的求解,通常用到是等式基本性质、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被除数,除数商及因数因数积的关系去转化。而初一上数学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的求解步骤都有讲解,更注重计算方法的时效性,同时在解题中也提倡方程思想,而小学阶段通常单位一问题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上,行程问题是中考一次函数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型。初一阶段尤为重要,同时离不开小学的基础。小学就学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相遇追击也时常出现。不同之处在于相距问题的出现,使难度增大。因为两地相向而行通常不往返的情况,相距是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这个地方需要让学生掌握好,数形结合尤为重要。
第四章几何的初步认识
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已经学过直线、射线、线段,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简单性质。而初一数学先学的是几何图形,这节小学阶段都有了解,很容易过渡过来。对于直线、线段、射线、角扩展了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在角度学习小学精确到了度,而初一教材精确到分或秒,并且要会角度的计算,在角的学习中出现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同时几何初步的学习要规范学生书写解答的过程,这是初中几何的启蒙阶段,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教学中应多于小学教学联系,多注意与小学所学知识多对比比较,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适应课堂的教学的大容量,掌握更多解题方法,丰富解题的手段。以上是我对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思考,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联系密切,初中数学有一部分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已有初步的认识。当然也有很多知识是陌生的,到了初中搞好小学初中的数学衔接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先从学习方式、课堂容量和解决方法三方面谈谈区别:
一、 学习方式的区别
小学数学的授课是以教师直接讲授为主,同时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稍差,学生往往是模仿老师的思维推理做题较多。通常小学数学考试的题型相对固定,灵活性及难度较低,只要学会老师讲的知识点,计算没问题,成绩就不错。
初中数学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和知识面的广泛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加大,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初中数学题的灵活性度高,学生不能单纯模仿,单纯模仿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水平。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也可以布置些课后思考内容,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究逐渐增多,可以更好的进行自助、互助、探究,体现新课程理念。
二. 课堂容量的区别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容量小,进度慢,由于课时跟初中一样,但内容简单,所以在课堂中就可以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时间比较充裕。小学数学知识面比较窄,知识比较基础也比较简单,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内容,由于小学的知识结构特点,很多知识只能点到为止。
初中数学课堂容量较大,很多知识需要拓展,需要巩固训练的知识也比较多。初中数学基本上是每天一个新内容,或者一节新课一节习题课,上课节奏也加快,初中知识面比较宽,知识难度增大,随着节奏的加快,很多学生学习会比较吃力。
三. 解题方法的区别
小学数学解题更注重非方程解法,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是会解简单的方程。解题步骤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分步计算的时候也比较多。而初中阶段更注重方程思想的培养,计算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解题步骤规范性强,要条理清晰。哪怕应用题不写个解字都会丢分,而小学数学解应用题解字可以不写。同时初中解题中分类讨论的情况出现增多,而在小学知识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即使出现相对容易很多。
我再结合人教版初一上教材,从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上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章有理数
有理数,第1课时是正数和负数,这节内容与六年级正数和负数几乎一致,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小学数学的衔接,让新初一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感觉第1节内容会很简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
数轴这节内容在六年级教材中也有出现,只是没有明确数轴的定义,只是简单的在直线上找点和读数,而初一教材明确了数轴的三要素在小学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过渡,学生学起来会相对容易些。
小学六年级学了倒数知识,而初一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基础上,定义了相反数,又在相反数的基础上定义到绝对值,知识逐渐衔接在一起,环环相扣。
在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们可以联想小学学习正方形的面积及体积时的表示方法,再继续追问平方和立方表示的意义,从而过渡到初一乘方的内容,只是明确了乘方的定义和意义及部分名称,同时又拓展到有理数范围内的乘方。
对于科学计数法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便可以归纳出如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同时这也是模拟题或中考题的一个考点,这个时候可以来个中考链接,让学生知道中考题绝大多数是基础题,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第1节内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其实小学阶段就涉及这些知识,只是没有具体的章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本节课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既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个人认为字母表示数六年级可以系统的讲讲,便于今后的学习,不超纲,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助于今后的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多项式的时候,后面有单位,多项式应该加括号,这个位置强调一下,新初一学生非常容易忽略。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更好的为整式运算及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做很好的铺垫。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对于方程小学生并不陌生,但小学只是解简单的方程,而且没有去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而初一上数学先给了方程的定义。这个小学阶段就已经定义了,学生并不陌生,中小学不同之处在于明确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同时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区别较大,小学只会简单方程的求解,通常用到是等式基本性质、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被除数,除数商及因数因数积的关系去转化。而初一上数学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的求解步骤都有讲解,更注重计算方法的时效性,同时在解题中也提倡方程思想,而小学阶段通常单位一问题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上,行程问题是中考一次函数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型。初一阶段尤为重要,同时离不开小学的基础。小学就学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相遇追击也时常出现。不同之处在于相距问题的出现,使难度增大。因为两地相向而行通常不往返的情况,相距是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这个地方需要让学生掌握好,数形结合尤为重要。
第四章几何的初步认识
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已经学过直线、射线、线段,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简单性质。而初一数学先学的是几何图形,这节小学阶段都有了解,很容易过渡过来。对于直线、线段、射线、角扩展了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在角度学习小学精确到了度,而初一教材精确到分或秒,并且要会角度的计算,在角的学习中出现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同时几何初步的学习要规范学生书写解答的过程,这是初中几何的启蒙阶段,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教学中应多于小学教学联系,多注意与小学所学知识多对比比较,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适应课堂的教学的大容量,掌握更多解题方法,丰富解题的手段。以上是我对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思考,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