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多长?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公里。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公里到1000—2000公里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查看全部39个回答
去长城保险要多少钱?2019年买重疾险,只看这一款就够了!!!
梧桐树保险经纪有限..广告
游长城攻略 一般玩多久好?
游长城攻略很多人想去北京游玩,但是不知道好玩的路线,让你省去挑选酒店的烦恼,更有精品自驾游线路攻略,带您玩转北京
重庆锦华国际旅行社..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象棋多少钱京东时尚,潮流尖货在京东!
象棋多少钱-京东时尚,奢华大牌,潮流好物,刷新超低折扣价,实惠更多更贴心!
572020-05-04
长城的资料故事与历史简介
1、秦长城(秦始皇所筑长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2、明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那十分坚固。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万喜良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劳累饥饿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
56 浏览6532018-05-08
长城的历史简介
发展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艰巨工程与防患意义。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故此,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而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世界的骄傲。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折叠战国时期 万里长城景色 万里长城景色 中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2]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北方有义渠和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有东胡。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至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等民族的劫掠,杀伤。 万里长城-南长城 万里长城-南长城 南长城 1.楚国长城以楚、齐、魏、韩、中山国为代表的南长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 楚长城筑于楚怀王三十年之前,当时称作“方城”。其位置当从今河南泌阳北到叶县,经内乡东北而达湖北竹山县境内,用于防御邻国的进攻。 2.齐国长城 齐长城是利用堤防连接山脉陆续扩建而成的,在齐国南部,西起今山东平阴县东北,至胶州市南的大朱山东入海,结构主要有土筑和石砌两种。 3.中山国长城 中山长城是为了防御西南赵、晋的侵扰修筑的。筑于赵成侯六年(前369 )。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区。 4.魏国长城 魏长城有两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长城(河西长城),二是南长城(河南长城)。河西长城是魏惠王在位时,利用西部边境上洛水的堤防扩大而修筑的,南起今陕西华县华山北麓的相元洞,达内蒙古的固阳。魏惠王晚年,修筑了保护国都大梁的南长城,经今河南原阳县境转向东南,向西直达新密市。 5.韩国长城 长城先为郑国所筑,后韩灭郑,继续修筑使用。 折叠汉朝时期 万里长城景色 万里长城景色 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由于这条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嫁公主给单于为阏氏(即王后),并赐予大量的财物。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军,一般不能进入长城掳掠。其次,如果守将得力,纵有匈奴大军,也进不了长城。程不识也是守长城的名将,与李广齐名,他治军很严,随时防御匈奴突袭,匈奴也不敢来犯,也说明战国长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赵、秦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这表明,直到西汉前期,战国秦、赵、燕长城仍在发挥军事防御作用,虽然它的防御能力已大不如战国时期了。直到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蒙恬所筑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这条战国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它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明长城 修复后的长城为明长城,又张居正部下戚继光所督筑,秦代长城已成为废墟 然而戚继光修建的长城又有南山岭长城,八达岭长城(为实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所修建
34 浏览12012017-11-22
长城的历史简介,越简越好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扩展资料 象征意义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和力量。《义勇军进行曲》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心目中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扩展资料 百度百科-长城
87 浏览105702019-11-14
有关于长城的历史资料。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扩展资料长城的代表地段: 1、山海关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全长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 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距城区约3千米,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万里长城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 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天下第一台”之称。据险临下,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 3、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万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77 浏览42922020-04-08
长城的简介和资料
长城(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里面有这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编辑摘要目录-[ 隐藏 ] 1概况 2起止点 3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4历史 5防御工程体系 6现在的作用 7带的经济结构与民族格局 8带的民族关系 9文化遗产 10山海关长城 11有关长城的传说 12修建长城的历史人物功过 13也是个天文学名词 14太空视野中的长城 15别名 16齐长城 17唐长城 18目前现存几段长城 19关于长城的经典文学作品 20军事意义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概况 长城(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工程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纷纷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而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险长度为2592.2千米。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特殊关口的名称---门] 在万里长城上有许多关口。这些地方多以“关”、“口”命名。而在张家口的长城处,却以“门”命名,谓之“大境门”。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起止点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以下是我国研究长城的专家罗哲文写的一副对联《长城赞》: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例如,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业也体现了规模巨大的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军事意义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後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而是攻击起始线,和交通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前线在长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於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
29评论
快乐陈大宝59
这是神的文章
lxc42147
谢谢,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快乐陈大宝45
好
查看全部29条评论
评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公里。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公里到1000—2000公里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查看全部39个回答
去长城保险要多少钱?2019年买重疾险,只看这一款就够了!!!
梧桐树保险经纪有限..广告
游长城攻略 一般玩多久好?
游长城攻略很多人想去北京游玩,但是不知道好玩的路线,让你省去挑选酒店的烦恼,更有精品自驾游线路攻略,带您玩转北京
重庆锦华国际旅行社..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象棋多少钱京东时尚,潮流尖货在京东!
象棋多少钱-京东时尚,奢华大牌,潮流好物,刷新超低折扣价,实惠更多更贴心!
572020-05-04
长城的资料故事与历史简介
1、秦长城(秦始皇所筑长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2、明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那十分坚固。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万喜良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劳累饥饿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
56 浏览6532018-05-08
长城的历史简介
发展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艰巨工程与防患意义。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故此,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而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世界的骄傲。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折叠战国时期 万里长城景色 万里长城景色 中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2]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北方有义渠和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有东胡。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至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等民族的劫掠,杀伤。 万里长城-南长城 万里长城-南长城 南长城 1.楚国长城以楚、齐、魏、韩、中山国为代表的南长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 楚长城筑于楚怀王三十年之前,当时称作“方城”。其位置当从今河南泌阳北到叶县,经内乡东北而达湖北竹山县境内,用于防御邻国的进攻。 2.齐国长城 齐长城是利用堤防连接山脉陆续扩建而成的,在齐国南部,西起今山东平阴县东北,至胶州市南的大朱山东入海,结构主要有土筑和石砌两种。 3.中山国长城 中山长城是为了防御西南赵、晋的侵扰修筑的。筑于赵成侯六年(前369 )。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区。 4.魏国长城 魏长城有两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长城(河西长城),二是南长城(河南长城)。河西长城是魏惠王在位时,利用西部边境上洛水的堤防扩大而修筑的,南起今陕西华县华山北麓的相元洞,达内蒙古的固阳。魏惠王晚年,修筑了保护国都大梁的南长城,经今河南原阳县境转向东南,向西直达新密市。 5.韩国长城 长城先为郑国所筑,后韩灭郑,继续修筑使用。 折叠汉朝时期 万里长城景色 万里长城景色 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由于这条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嫁公主给单于为阏氏(即王后),并赐予大量的财物。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军,一般不能进入长城掳掠。其次,如果守将得力,纵有匈奴大军,也进不了长城。程不识也是守长城的名将,与李广齐名,他治军很严,随时防御匈奴突袭,匈奴也不敢来犯,也说明战国长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赵、秦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这表明,直到西汉前期,战国秦、赵、燕长城仍在发挥军事防御作用,虽然它的防御能力已大不如战国时期了。直到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蒙恬所筑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这条战国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它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明长城 修复后的长城为明长城,又张居正部下戚继光所督筑,秦代长城已成为废墟 然而戚继光修建的长城又有南山岭长城,八达岭长城(为实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所修建
34 浏览12012017-11-22
长城的历史简介,越简越好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扩展资料 象征意义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和力量。《义勇军进行曲》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心目中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扩展资料 百度百科-长城
87 浏览105702019-11-14
有关于长城的历史资料。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扩展资料长城的代表地段: 1、山海关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全长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 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距城区约3千米,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万里长城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 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天下第一台”之称。据险临下,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 3、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万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77 浏览42922020-04-08
长城的简介和资料
长城(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里面有这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编辑摘要目录-[ 隐藏 ] 1概况 2起止点 3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4历史 5防御工程体系 6现在的作用 7带的经济结构与民族格局 8带的民族关系 9文化遗产 10山海关长城 11有关长城的传说 12修建长城的历史人物功过 13也是个天文学名词 14太空视野中的长城 15别名 16齐长城 17唐长城 18目前现存几段长城 19关于长城的经典文学作品 20军事意义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概况 长城(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工程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纷纷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而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险长度为2592.2千米。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特殊关口的名称---门] 在万里长城上有许多关口。这些地方多以“关”、“口”命名。而在张家口的长城处,却以“门”命名,谓之“大境门”。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起止点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以下是我国研究长城的专家罗哲文写的一副对联《长城赞》: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例如,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业也体现了规模巨大的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军事意义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後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而是攻击起始线,和交通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前线在长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於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
29评论
快乐陈大宝59
这是神的文章
lxc42147
谢谢,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快乐陈大宝45
好
查看全部29条评论
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