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沟通?
第一种把问题看作是情况,这一种有魔法,会让我们如其所是地去接纳孩子。比如把老二弄脏床单这件事看作是情况而不是问题,让我多了一份客观与理性。因为问题本身带着责备与不满,而情况则是客观存在。《正面管教》这本书关于孩子犯错这样说:“作为父母,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把问题看作是情况,可以让我们有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有这样的意识,可以让我们处于冷静的状态,不带情绪地看待发生的事情,从而让理性脑发挥作用,将注意力放在和孩子一起面对状况、解决状况上,而不是发火与责备上。
第二种:苏格拉底式提问得名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习惯性用挑衅性问题挑战人们对世界的主观认知。苏格拉底式提问在亲子日常上的应用,是通过问孩子问题来让孩子自己说出事实、参与或者负责提出解决方案。《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到“启发式提问能引发孩子的合作。”问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可以让解决方案更容易落地执行。问孩子问题、让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最佳时机是父母和孩子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如果有什么状况出现,孩子或者父母没有办法平静时,可以把苏格拉底式提问这一环节缓一缓。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平和地用苏格拉底式提问与孩子深入沟通。问孩子问题而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会让亲子沟通处于一种很舒适的状态。问问题让父母和孩子平等对话,会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从而更愿意敞开,更愿意和作为父母的我们沟通。
第三种:热反馈+冷反馈,凡事都有两面性,孩子出现状况时,作为父母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孩子值得鼓励的方面。就像前面老二把床单弄脏了这件事,他想要自己解决、想到寻求哥哥的支持这些都值得被看见和鼓励。这种看见和鼓励,会让孩子感受到价值感,强化他的责任感,这些比指出孩子的问题更为重要 先通过热反馈鼓励孩子那些做得好的方面,再通过问问题引导孩子冷静思考,这样会让孩子练习将经历看成是学习的机会。
第四种“坏事变好事”是一种思维,带着这样的思维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孩子的“犯错”就不再是恼人的错误,而是情况。带着这种心态,可以更加平和,而我们平和,孩子也就能够习得我们应对状况的心态,养成“坏事变好事”的思维习惯。 培养孩子在“坏事”面前不慌张、不焦虑、不纠结,引导孩子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把“坏事”当成一个新的问题来解决,这一点尤为重要。复盘“床单被弄脏了”这件事不仅让我体会到了亲子相处时需要的这四种,也让我看到孩子是本自具足、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更让我体会到老大、老二平时的“掐架”是一种相处方式,真到了“事儿”上,两个人依然可以互相支持与帮助。这也是“坏事变好事”的思维带来的收获。
“把问题看作是情况”、“苏格拉底式提问”、“热反馈+冷反馈”、“坏事变好事”这四招你学会了吗?学到是第一步,做到才更为重要,希望你用起来,助力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
2024-03-12
选择时机问:有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会处于变化状态。比如看到孩子郁闷不乐时,你可以问:“宝贝,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吗?来,和妈妈说一说,看看妈妈能否帮助你。”“哟,谁惹我的宝贝不开心了,来告诉妈妈,我听听什么事。”“孩子,遇到困难了吗?妈妈看你有点不高兴呢,说说好吗?”“嗬,宝贝,看你这个高兴劲,遇到什么开心的事了,和妈妈分享一下好吗?”“孩子,妈妈看你心情不错,肯定有什么令你开心的事发生了,说说吧,让妈妈听听呗?”像类似的时机,需要年轻父母平时细心观察孩子,你肯定能做出问的时机选择。相信你合理的问会让孩子敞开心扉,把心事告诉你。
巧妙地反问: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孩子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不解的事,总会跑来问妈妈,如果你总沿用以前的方式——有问必答,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思维懒惰现象。特别是孩子进入一年级以后,在学习中表现的更为明显,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请求妈妈给答案。为了锻炼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你可以巧妙地反问孩子:“宝贝,你再把刚才的问题重复一遍好吗?”(这是让孩子加深对问题的印象)“宝贝,刚才的问题你怎么想?”(把球踢给孩子,引起孩子的思考)“宝贝,你刚才回答的不错,妈妈再补充一下就完善了。”(把功劳让给孩子,有利于增强孩子主动思考的自信。)
请教式提问:这种方法可以展示出年轻父母谦虚的一面,用你的谦虚榜样来影响孩子。比如看到孩子在组装玩具,你可以问:“宝贝,为什么要把这个部件装在这个地方呢?”“宝贝,你把这个部件装在这个位置上,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能告诉妈妈吗?”比如看到孩子在阅读(只是概略式阅读,孩子目前还不能完全独立阅读)可以这样问:“宝贝,能给妈妈讲讲你正看的这个故事是什么大概意思吗?”“宝贝,图中的这个人做什么呢?能给妈妈讲讲吗?”“宝贝,刚才动画片中某某为什么要这样做啊?能给妈妈说说吗?”像类似请教式的问,可以让激发孩子表达的兴趣,或者展开想像,或者主动思考。
引导式发问:在时间意识培养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引导式问,这种引导式问,并不说出孩子即将要做的事,避免每天总是重复性追问,让孩子产生听觉疲劳,比如很多家长在孩子每天写作业时,总会直奔主题:“为啥还不写作业去?”“到了写作业时间,你还没完没地玩儿?快去写。”但如果你用引导方式来提醒孩子,效果会截然不一样,比如你可以问:“宝贝,能告诉妈妈现在几点了吗?”“宝贝,再过五分钟,你应该到做什么事的时间了?”“好样的,你能够把自己要做的事安排的明明白白,真是了不起呢,妈妈相信你能认真执行作息时间内容的,加油!”看,这里是不是没有提作业一词?而是让孩子主动思考,然后做事呢?
迂回曲折问:有时孩子本来已经从你这里获得过问题的答案,但是由于不愿意主动思考,而是想坐等你给答案,为了避免孩子思维懒惰现象,你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比如孩子提出问题后,你可以这样问:“宝贝,这个问题的答案,妈妈以前告诉过你,现在想一想,妈妈以前怎么对你说的,好吗?”“宝贝,这个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怎么讲的?给妈妈讲一讲好吗?我也想听听呢。”“宝贝,这个字以前妈妈告诉过你读音,现在我给你组一个词,你肯定一下子就想起来了,试试,好吗?”象类似的问,会减少孩子对你的心理依赖现象。当然这需要你保持足够的耐心,并且要鼓励孩子,肯定孩子,不要用责怪面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