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中部有一所大学新上任了一位毕分办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她专门为毕业班的学生们辅导了一通求职面试中的常见问题及标准答案,就像有些中学的会考题一样,试卷和答案都握在学生手里,只等着考试的时候来个“乾坤大挪移”。
学生们人手一册“面试问题宝典”,个个都能倒背如流。招聘人员在面试中听到的答案如出一辙,根本分辨不出学生们的智力水平和特色。于是,招聘经理们只得出奇制胜,问的都是“宝典”上没有囊括的考题,使得投机取巧的学生们张口结舌。那一届毕业生就业率比前一年低了40%。
有了前车之鉴,本书就不会重蹈覆辙地把一大堆问题罗列出来攒成一本《面试问题宝典》,那样就等于把大家引入歧途。但要做到面试时成竹在胸,又不能完全不准备面试问题,所以本书精选了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招聘公司提问的意图和评判标准,而不是指导大家具体的问题应该怎么答。有些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坏的区别。好的回答主要是能够抓住提问的思路,有的放矢地进行回答,同时在答题的过程中,言谈举止也是招聘经理考察的重要方面。
1. 有关成就/成绩的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是想用最简洁、最直截了当的方式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通过你把哪类事情当作成就/成绩以及你评判成就/成绩的尺度,可以判断你的价值观和认识水平。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不足挂齿,否则将显得你不够成熟,对于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
(2)通过你对取得成就/成绩过程的描述,可以分析出你是如何努力来获取成就/成绩的。同时也能通过自述的方式在短时间内了解你的工作表现。如果你的成绩完全来源于大树底下好乘凉(父母的威慑力、知名度和关系网等等),而且换作任何一个人都能干出这番“成绩”,那么这样的“成绩”就不能证明你有什么优秀的技能,招聘经理也不会信服。
(3)在你的回答中,面试官可以把你的资质与其他应聘者的资质进行一番横向比较。
2. 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
这是个难题!诚实、坦白地说出自己的缺点固然值得提倡,但是也许你的某个缺点正是招聘公司拒收理由黑名单上的一条,那么这个缺点就成了“死穴”,点中就可能导致你的面试以失败告终。
绝口不提你的明显缺点必然表明你不够诚实。于是有些人借用了美国商学院回答缺点的方式,把优点当作缺点来大做文章,既回答了问题又推销了一把。有人说自己忘我工作而不注意休息,亏待了身体,并且假惺惺地检讨一番。还有人说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事事追求完美,以致影响了工作效率。这两个缺点的名字分别叫工作狂(work-holic)和完美主义者(perfectionist)。
坦率地讲,这两根稻草的确能救命,算是很好的答案,但从其他方面看又可能加速失败的进程,此时又是很差的答案,所以说它们是双刃剑毫不为过。
你是不是一个工作狂或者完美主义者,老练的招聘经理一看便知,如果他认为你根本不像自己所说的那样优秀,他会认为你对自己的赞美之词完全是借用过去的谎言。
有些人在面试中凭借这两条缺点尝到了甜头,很多同学打算使用这两个“缺点”蒙混过关。有经验的面试官可以看出你的回答根本就是在背诵标准答案,而你又没有把真实的缺点向他坦诚相告,这时他会认为你的偷梁换柱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
建议大家还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找出几个招聘经理一见到你就能发现的缺点,这样比较能博得招聘经理的认同。同时你还可以指出改进措施和改善结果,但是着墨不要太多,以免答非所问。
3. 举例说明你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经历
有些人能把自己编的例子讲得绘声绘色,口沫横飞,但他并不知道招聘经理根本不是在听故事,而是希望你把故事回放以便他搜集证据,证明你是富有团队精神的合作者。
在回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你的口气,不要老把“我是如何如何富有团队精神”这样的句子挂在嘴边,“我”字(应多用“我们”)用多了本身就不是团队精神的体现。
4. 有关职业生涯计划的问题
有时候招聘经理会比较严肃地问你:“三五年后你打算做什么?”“你将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同类型的公司希望员工有不同的抱负。这个问题要问的就是看你是不是有“留学倾向”。
有些人只是为了出国不成之时还能有个保底的工作而求职,但是又怕面试中被招聘公司看出有出国倾向,对求职不利,所以就主动提出自己将来不想出国,这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老练的招聘经理一听就能听出你是否心虚。
有些招聘经理会直接问你是否会出国,有没有考过TOEFL、GRE、GMAT,有些学生明明考过却矢口否认,也是撒谎的表现,其实大可不必。
近年来新东方的应试培训越来越成功,许多人就是不想出国也跟着同学去考G、考T,以图有所寄托。出于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许多人会随大流地把考试当成补习,学习也是为了感受新东方个人奋斗的精神。而且确实有很多人虽然参加了复习和考试,但工作多年后并未出国。基于这些事实,招聘经理也没有理由认为谁去新东方上过课,考过G、T,谁就一定会很快出国。
5.你为什么要来我们公司工作?
很多学生为了表示自己的渴望,一味强调参加某公司可以得到如何好的培训机会,可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但他们忽略了招聘者的感受,雇主并不是为了提供免费培训而去进行招聘,而是要新人能够对公司有所贡献,出一分力,添一分彩。因此回答这类问题时要强调自己在公司有发展的空间。
6.你对工资有什么期望?
有些企业尤其是不经常在校园开展招聘或者招聘人数不多的公司,很希望知道应聘者对工资的预期,所以会问这类问题。
许多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大谈工资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求标准的入行工资,并且拍着心虚的胸脯说自己最关心的是在公司有没有发展前途、工作有没有挑战性。但只有同学们确实觉得工资不是最重要的时候,说出来的语气才不会心虚,可信度也才能比较高。
有些招聘经理会追问你到底需要多少钱,以便了解你的胃口以及你的抢手程度。如果针对小企业,你不妨说出你的真实预期,反正你的首要目的是拿到聘书,又不是一定要去上班,只要你的预期有助于你拿到聘书就可以了。经常在校园招聘的公司或者较大型的公司,通常是在面试的最后一轮才问你这个问题,这时你的回答不要超高,只要让他感到你能真心接受根据历年新员工入行工资以及市场行情制定的标准工资就可以了。
那自己应该如何出价呢?若没有把握,可以给出一个幅度,下限可以低些,上限不要太高,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在工资问题上,以上回答并不算挑战,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有些同学恨不得在面试第一轮就先知道对方能支付多少工资及福利待遇如何。这可是你被拒的致命误区。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有一个错误的理解,以为工资谈判是面试中的重要部分,其实招聘公司录取你的前提是对你各方面都满意,此前无需过早谈论工资。
7.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有些同学把招聘公司对爱好的询问简单地理解为用人单位想招聘特长生,这显然是个错觉。如果想要特长生,他们大可不必去综合高校,去体育代表队岂不省时省力。其实他们的目的是想借此判断你的性格、涵养、为人以及品德。
比如你从6岁就开始弹钢琴,直到大学还经常在文艺演出中表演,人家会对你的毅力及音乐修养肃然起敬。有的人喜欢中长跑,而且成绩也比较好,你会让人认为你有毅力、耐力,竞争意识强,而且能够忍受长时间工作。有的人会下围棋,经常看棋谱,说明爱动脑子,善于分析,逻辑性强。
8.你和其他求职者有什么不同?
有些人想从这个问题中判断你如何评价别人,你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或者团队精神较差。也有的招聘者想走捷径,想发现你们班谁是秀的人才,谁不适合被录取。
无论对比着谈你自己还是说别人,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评论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信息没有必要泄漏太多,你好心好意贡献了大量信息,别人却认为你这个人缺心眼儿,城府不够,是个大漏勺,而且爱说别人坏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9.最基础的工作你也会愿意干么?
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愿意做最基础的工作,还画蛇添足地补充说自己级别低也干不了什么大活,这无疑暴露出如果给你这份工作,你明显不会心甘情愿地贡献,只是在应付差事。
倒不如承认自己有弱项,如果不在压力的环境中得到锤炼,也就不可能往上提升。有些基本功不够扎实,没有通过单调、枯燥的工作得到磨炼的人,将来在挑战性很大的工作中,很难有毅力去征服困难。某种程度上,早期的单调工作对长远的更大成功是一种难得的磨炼机会。
10.哪位老师/人物对你影响?
从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将来的职业生涯路径有可能朝哪个方向发展,对你影响大的人物的职业发展路径,通常都成为你追求的目标。很早就崇拜比尔·盖茨的人可能会有进入计算机领域大展拳脚的目标,或者希望自己也能靠创业发家致富。
一旦你被问到这个问题,那么你应及时想好与之密不可分的另外两个问题:“为什么你认为他们对你影响?”“他们在哪些方面对你影响?”此外,类似的连环问题也可能是:“你最喜欢哪本书?其中的什么观点最能吸引你?为什么?”对此你一定要思而后言,脱口而出之后又不能自圆其说会很尴尬,也显得浮躁。
11.你认为你适合干什么
一般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选择是从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这两个方面着手考虑的,这两点都得到满足才是选择。但现实中不可能都得到化的满足。
细致的审计工作并非每个人都真正喜欢,有些人去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要长时间加班加点,工作简单枯燥,可为什么有的人却能一做十几年,还能升到合伙人的位置?这说明这些人有现实追求,不好高骛远,做每件事不论喜欢不喜欢只要不厌恶都能做出一流质量。这种人也不是没想过去应聘工资更高、名头更响的美国证券公司,但他们一直被认为能力和特长与这些公司不是对接,有的也是没有机会去就索性不强求了。这种人的心态是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可有些人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甚至也做不来。抱着这种心态,能拿到的聘书有限,即使拿到了,也会觉得哪个都不满意。
许多同学只从表面上了解工作性质,甚至对自身的了解也流于表面,认为善于交流的人就适合做营销,沉稳的人只适合搞研究。其实,善于交流的人如果不能踏实工作,而且过于自傲、不善于察言观色,也做不好营销工作。反而是那些被认为只配埋首研究的人由于爱动脑筋反而更受客户的尊重。面试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观察谈一些看法,但也要认识到自己涉世不深、阅历尚浅,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有待完善。
12.你对公司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招聘经理通常都会给你一些时间来对公司提些问题,此时千万不要说“我没什么问题”,那无异于向他表明你对他们公司没什么兴趣,问不问都意义不大,而且还会给他留下迫不及待离开的浮躁印象。
问题一定要问,但是工资万万不能问。有些同学还爱问公司给新员工提供了什么培训机会,以显示自己虚心好学。在大家都问的情况下你问一问当然不会显得你的提问水平特别低。但这实在不是的问题,所以还是不要一上来就问,不能把它当作重点问题来提出。
很多常在校园招聘的大公司都会在招聘会上透露新员工培训计划,同时你也可以从师兄师姐的口中获悉相关程序,像这种常识性的问题应该在面试前就搞清楚,因此已经不属于面试中的高质量提问了。尤其如果大公司在招聘会上已经介绍过,那么你的问题就是在不打自招地说:“我没去参加招聘会,我对你们公司根本不了解,我不懂行规。”
有的学生追问道:“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小公司和招聘人数不多的公司的信息呢?”小公司一般没有正规的培训机会,你贸然地问招聘经理有没有培训可能会吓着他,以为你没有培训机会就不愿加入他们公司呢?如果有培训机会,他们早就当个大卖点反复播放了。
建议同学们可以向几年前加入有关公司的师兄师姐们多加询问,他们公司的员工发展机会、工作挑战、职业生涯路径是怎样的,这些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也是你最关心的。
假如你在面试前做了很好的相关研究分析,不妨就公司发展战略问一个微观、具体问题,但不能一无所知地问,而是要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
9.我们和另一个公司都聘用你,你会如何选择?
一般大家都会以公司名气和工资高低作为取舍依据,而很少有人会把工作部门、职位、公司发展前景、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如何、将来的顶头上司和团队成员是什么样的人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做出结论。
许多很优秀、明显竞争力很强的人同时拿到大公司与中小公司的聘书时,却选择了工资并不高的小企业,他们考虑到优秀人才在小公司出头的机会更多、更早,可见小企业也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学生们人手一册“面试问题宝典”,个个都能倒背如流。招聘人员在面试中听到的答案如出一辙,根本分辨不出学生们的智力水平和特色。于是,招聘经理们只得出奇制胜,问的都是“宝典”上没有囊括的考题,使得投机取巧的学生们张口结舌。那一届毕业生就业率比前一年低了40%。
有了前车之鉴,本书就不会重蹈覆辙地把一大堆问题罗列出来攒成一本《面试问题宝典》,那样就等于把大家引入歧途。但要做到面试时成竹在胸,又不能完全不准备面试问题,所以本书精选了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招聘公司提问的意图和评判标准,而不是指导大家具体的问题应该怎么答。有些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坏的区别。好的回答主要是能够抓住提问的思路,有的放矢地进行回答,同时在答题的过程中,言谈举止也是招聘经理考察的重要方面。
1. 有关成就/成绩的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是想用最简洁、最直截了当的方式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通过你把哪类事情当作成就/成绩以及你评判成就/成绩的尺度,可以判断你的价值观和认识水平。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不足挂齿,否则将显得你不够成熟,对于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
(2)通过你对取得成就/成绩过程的描述,可以分析出你是如何努力来获取成就/成绩的。同时也能通过自述的方式在短时间内了解你的工作表现。如果你的成绩完全来源于大树底下好乘凉(父母的威慑力、知名度和关系网等等),而且换作任何一个人都能干出这番“成绩”,那么这样的“成绩”就不能证明你有什么优秀的技能,招聘经理也不会信服。
(3)在你的回答中,面试官可以把你的资质与其他应聘者的资质进行一番横向比较。
2. 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
这是个难题!诚实、坦白地说出自己的缺点固然值得提倡,但是也许你的某个缺点正是招聘公司拒收理由黑名单上的一条,那么这个缺点就成了“死穴”,点中就可能导致你的面试以失败告终。
绝口不提你的明显缺点必然表明你不够诚实。于是有些人借用了美国商学院回答缺点的方式,把优点当作缺点来大做文章,既回答了问题又推销了一把。有人说自己忘我工作而不注意休息,亏待了身体,并且假惺惺地检讨一番。还有人说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事事追求完美,以致影响了工作效率。这两个缺点的名字分别叫工作狂(work-holic)和完美主义者(perfectionist)。
坦率地讲,这两根稻草的确能救命,算是很好的答案,但从其他方面看又可能加速失败的进程,此时又是很差的答案,所以说它们是双刃剑毫不为过。
你是不是一个工作狂或者完美主义者,老练的招聘经理一看便知,如果他认为你根本不像自己所说的那样优秀,他会认为你对自己的赞美之词完全是借用过去的谎言。
有些人在面试中凭借这两条缺点尝到了甜头,很多同学打算使用这两个“缺点”蒙混过关。有经验的面试官可以看出你的回答根本就是在背诵标准答案,而你又没有把真实的缺点向他坦诚相告,这时他会认为你的偷梁换柱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
建议大家还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找出几个招聘经理一见到你就能发现的缺点,这样比较能博得招聘经理的认同。同时你还可以指出改进措施和改善结果,但是着墨不要太多,以免答非所问。
3. 举例说明你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经历
有些人能把自己编的例子讲得绘声绘色,口沫横飞,但他并不知道招聘经理根本不是在听故事,而是希望你把故事回放以便他搜集证据,证明你是富有团队精神的合作者。
在回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你的口气,不要老把“我是如何如何富有团队精神”这样的句子挂在嘴边,“我”字(应多用“我们”)用多了本身就不是团队精神的体现。
4. 有关职业生涯计划的问题
有时候招聘经理会比较严肃地问你:“三五年后你打算做什么?”“你将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同类型的公司希望员工有不同的抱负。这个问题要问的就是看你是不是有“留学倾向”。
有些人只是为了出国不成之时还能有个保底的工作而求职,但是又怕面试中被招聘公司看出有出国倾向,对求职不利,所以就主动提出自己将来不想出国,这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老练的招聘经理一听就能听出你是否心虚。
有些招聘经理会直接问你是否会出国,有没有考过TOEFL、GRE、GMAT,有些学生明明考过却矢口否认,也是撒谎的表现,其实大可不必。
近年来新东方的应试培训越来越成功,许多人就是不想出国也跟着同学去考G、考T,以图有所寄托。出于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许多人会随大流地把考试当成补习,学习也是为了感受新东方个人奋斗的精神。而且确实有很多人虽然参加了复习和考试,但工作多年后并未出国。基于这些事实,招聘经理也没有理由认为谁去新东方上过课,考过G、T,谁就一定会很快出国。
5.你为什么要来我们公司工作?
很多学生为了表示自己的渴望,一味强调参加某公司可以得到如何好的培训机会,可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但他们忽略了招聘者的感受,雇主并不是为了提供免费培训而去进行招聘,而是要新人能够对公司有所贡献,出一分力,添一分彩。因此回答这类问题时要强调自己在公司有发展的空间。
6.你对工资有什么期望?
有些企业尤其是不经常在校园开展招聘或者招聘人数不多的公司,很希望知道应聘者对工资的预期,所以会问这类问题。
许多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大谈工资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求标准的入行工资,并且拍着心虚的胸脯说自己最关心的是在公司有没有发展前途、工作有没有挑战性。但只有同学们确实觉得工资不是最重要的时候,说出来的语气才不会心虚,可信度也才能比较高。
有些招聘经理会追问你到底需要多少钱,以便了解你的胃口以及你的抢手程度。如果针对小企业,你不妨说出你的真实预期,反正你的首要目的是拿到聘书,又不是一定要去上班,只要你的预期有助于你拿到聘书就可以了。经常在校园招聘的公司或者较大型的公司,通常是在面试的最后一轮才问你这个问题,这时你的回答不要超高,只要让他感到你能真心接受根据历年新员工入行工资以及市场行情制定的标准工资就可以了。
那自己应该如何出价呢?若没有把握,可以给出一个幅度,下限可以低些,上限不要太高,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在工资问题上,以上回答并不算挑战,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有些同学恨不得在面试第一轮就先知道对方能支付多少工资及福利待遇如何。这可是你被拒的致命误区。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有一个错误的理解,以为工资谈判是面试中的重要部分,其实招聘公司录取你的前提是对你各方面都满意,此前无需过早谈论工资。
7.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有些同学把招聘公司对爱好的询问简单地理解为用人单位想招聘特长生,这显然是个错觉。如果想要特长生,他们大可不必去综合高校,去体育代表队岂不省时省力。其实他们的目的是想借此判断你的性格、涵养、为人以及品德。
比如你从6岁就开始弹钢琴,直到大学还经常在文艺演出中表演,人家会对你的毅力及音乐修养肃然起敬。有的人喜欢中长跑,而且成绩也比较好,你会让人认为你有毅力、耐力,竞争意识强,而且能够忍受长时间工作。有的人会下围棋,经常看棋谱,说明爱动脑子,善于分析,逻辑性强。
8.你和其他求职者有什么不同?
有些人想从这个问题中判断你如何评价别人,你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或者团队精神较差。也有的招聘者想走捷径,想发现你们班谁是秀的人才,谁不适合被录取。
无论对比着谈你自己还是说别人,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评论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信息没有必要泄漏太多,你好心好意贡献了大量信息,别人却认为你这个人缺心眼儿,城府不够,是个大漏勺,而且爱说别人坏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9.最基础的工作你也会愿意干么?
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愿意做最基础的工作,还画蛇添足地补充说自己级别低也干不了什么大活,这无疑暴露出如果给你这份工作,你明显不会心甘情愿地贡献,只是在应付差事。
倒不如承认自己有弱项,如果不在压力的环境中得到锤炼,也就不可能往上提升。有些基本功不够扎实,没有通过单调、枯燥的工作得到磨炼的人,将来在挑战性很大的工作中,很难有毅力去征服困难。某种程度上,早期的单调工作对长远的更大成功是一种难得的磨炼机会。
10.哪位老师/人物对你影响?
从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将来的职业生涯路径有可能朝哪个方向发展,对你影响大的人物的职业发展路径,通常都成为你追求的目标。很早就崇拜比尔·盖茨的人可能会有进入计算机领域大展拳脚的目标,或者希望自己也能靠创业发家致富。
一旦你被问到这个问题,那么你应及时想好与之密不可分的另外两个问题:“为什么你认为他们对你影响?”“他们在哪些方面对你影响?”此外,类似的连环问题也可能是:“你最喜欢哪本书?其中的什么观点最能吸引你?为什么?”对此你一定要思而后言,脱口而出之后又不能自圆其说会很尴尬,也显得浮躁。
11.你认为你适合干什么
一般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选择是从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这两个方面着手考虑的,这两点都得到满足才是选择。但现实中不可能都得到化的满足。
细致的审计工作并非每个人都真正喜欢,有些人去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要长时间加班加点,工作简单枯燥,可为什么有的人却能一做十几年,还能升到合伙人的位置?这说明这些人有现实追求,不好高骛远,做每件事不论喜欢不喜欢只要不厌恶都能做出一流质量。这种人也不是没想过去应聘工资更高、名头更响的美国证券公司,但他们一直被认为能力和特长与这些公司不是对接,有的也是没有机会去就索性不强求了。这种人的心态是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可有些人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甚至也做不来。抱着这种心态,能拿到的聘书有限,即使拿到了,也会觉得哪个都不满意。
许多同学只从表面上了解工作性质,甚至对自身的了解也流于表面,认为善于交流的人就适合做营销,沉稳的人只适合搞研究。其实,善于交流的人如果不能踏实工作,而且过于自傲、不善于察言观色,也做不好营销工作。反而是那些被认为只配埋首研究的人由于爱动脑筋反而更受客户的尊重。面试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观察谈一些看法,但也要认识到自己涉世不深、阅历尚浅,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有待完善。
12.你对公司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招聘经理通常都会给你一些时间来对公司提些问题,此时千万不要说“我没什么问题”,那无异于向他表明你对他们公司没什么兴趣,问不问都意义不大,而且还会给他留下迫不及待离开的浮躁印象。
问题一定要问,但是工资万万不能问。有些同学还爱问公司给新员工提供了什么培训机会,以显示自己虚心好学。在大家都问的情况下你问一问当然不会显得你的提问水平特别低。但这实在不是的问题,所以还是不要一上来就问,不能把它当作重点问题来提出。
很多常在校园招聘的大公司都会在招聘会上透露新员工培训计划,同时你也可以从师兄师姐的口中获悉相关程序,像这种常识性的问题应该在面试前就搞清楚,因此已经不属于面试中的高质量提问了。尤其如果大公司在招聘会上已经介绍过,那么你的问题就是在不打自招地说:“我没去参加招聘会,我对你们公司根本不了解,我不懂行规。”
有的学生追问道:“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小公司和招聘人数不多的公司的信息呢?”小公司一般没有正规的培训机会,你贸然地问招聘经理有没有培训可能会吓着他,以为你没有培训机会就不愿加入他们公司呢?如果有培训机会,他们早就当个大卖点反复播放了。
建议同学们可以向几年前加入有关公司的师兄师姐们多加询问,他们公司的员工发展机会、工作挑战、职业生涯路径是怎样的,这些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也是你最关心的。
假如你在面试前做了很好的相关研究分析,不妨就公司发展战略问一个微观、具体问题,但不能一无所知地问,而是要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
9.我们和另一个公司都聘用你,你会如何选择?
一般大家都会以公司名气和工资高低作为取舍依据,而很少有人会把工作部门、职位、公司发展前景、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如何、将来的顶头上司和团队成员是什么样的人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做出结论。
许多很优秀、明显竞争力很强的人同时拿到大公司与中小公司的聘书时,却选择了工资并不高的小企业,他们考虑到优秀人才在小公司出头的机会更多、更早,可见小企业也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