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初见孔子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07-15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0万
展开全部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第十九》记载,

【原文】: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也哉?”孔子曰:“夫仁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失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人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

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白话】:子路初次见到孔子时,孔子问:"你都有哪些喜欢爱好?”子路答道:“喜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的这个,只是说以你现在的能力,再加上有了学问,别人谁能赶得上你呢?”子路问:“学习难道真有好处吗?”孔子说:“仁德的君王如若没有劝谏之臣政事必然会有失误,士人若无善于说教的朋友劝导就会闭目塞听。驾驭狂马不能丢掉鞭子。操弓射箭不能弄反檠器,木料受绳墨之规才能锯直,人只有经常接受劝谏才能聪明圣智。接受教育,注重学问,还有什么事情不能顺利成功?诋毁别人捉弄士人,肯定离犯罪受刑不远了。所以君子不可以不学习。”子路说:“南山上有竹子,不用矫正就能长的笔直,砍来做箭,一样能够射穿犀牛皮。由此说来,哪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呢?”孔子说:“如果经过机栝再加上箭羽,装上金属箭头再打磨锋利,用它射进去不是可以更深吗?”子路连连叩拜说:“我愿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思考与新解】:本段话为子路拜师孔子之前的重要史料。文中描绘真实生动,妙趣横生,形象的展现了子路坦荡率直的性格特征和在真理面前勇于认输虚心求教的精神。而孔子作为一代大师慧眼独具,也确实看到子路是一块好材料,只要认真学习锻炼,就能成为栋梁之材。面对貌似理直气壮的子路,孔子镇定自若,晓之以义,服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使子路心悦诚服,甘心情愿地连连叩拜说:我愿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从本文对话的语气看,孔子与子路的交谈是在一种非常平和的气氛中进行的,丝毫没有子路陵暴孔子和搞一些恶作剧的那种迹象。而从孔子所言:“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一番话来看,说明在见到子路之前,孔子对子路已经十分了解,已经知道他是个本领非凡的人。并且对子路预言,有你这些本领,如果再加上有了学问,天下谁能赶得上你呢?

再从本文二人问答的水准来看,子路水平应属不低。子路问孔子:“学岂益也哉?”看来并非真正反对学习,而是对学习的益处不明确。再如后面子路问:“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亦是有事实,有根据,问的有理有据且由此可以看出,子路并非那种平庸粗野而一无所知只会胡搅蛮缠的山野莽夫。孔子对此的回答:“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人之不亦深乎?”这才叫循循善诱,其言既浅白易懂又极富哲理,让子路实在不得不折服,且更知学问之重要,故心悦诚服地再次施礼叩拜道“敬受教!”很有礼貌,丝毫没有仗势欺人陵暴孔子的味道。(参考李汉玉先生《子路评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