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宝刀削铁如泥,为何现代刀做不到?
古代宝刀削铁如泥,为何现代刀做不到?
在我国古代,评价一把宝刀可以用“削铁如泥”四个字。不过在现代社会,这种宝刀却很少出现,起码做不到削铁如泥的程度。
可明明现代的锻造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为什么还是比不过古代的宝刀呢?难道是因为古代技术更先进更用心吗?
而要解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古代的刀说起。
一、古代的宝刀
在茹毛饮血的新旧石器时代,人们所谓的“刀”其实大多是由石头制成,一如河姆渡、半坡文明都发现了大量的石制物品,石刀、石斧等比比皆是。但这些“刀”从用途来说也多是用于一般的生活之中,自然也更是达不到削铁如泥的地步。
而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则标志着中国的青铜时代早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一时期,青铜制品的铸造和使用逐渐增多。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国的纷争也更为频繁。这时的“刀”更主要的作用也成为了战场上杀敌的武器,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对其硬度和刀刃的锋锐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的铸造大师如欧冶子等相继出现。
不过,青铜刀虽然比之石刀在锋锐度以及硬度上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青铜刀却仍旧很难做到“削铁如泥”。
因为要做到削铁如泥,首先要刀本身硬度高,而且刀刃要薄,才能在刀切到“铁”时做到将其切开,又能保证自身不会断裂。
而受到技术、材料的限制,刀真正提升到更高层次则要从铁器的出现和大规模使用算起。
自战国时期铁器被广泛使用之后,辅以冶铁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汉代时出现了环首刀;隋唐时期出现了屈刀、掩月刀、眉尖刀、凤嘴刀以及后人熟知的长柄刀——陌刀;而在明代时戚继光的戚家军所用的“戚家刀”也是几乎人人皆知。
而在这些“刀”的锻造上,铁匠师傅都会多次捶打金属,并对金属进行无数次的拉伸、弯曲,以此来排除杂质以及增加它的柔韧程度。
但这时的刀是否能够削铁如泥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二、宝刀是否真的会削铁
从古代金属的珍贵程度来看,不论是铁还是刀,都是要经过千锤百炼,耗时耗力才能得到。所以为了检验刀的坚硬程度就用它与铁器对抗,不论是什么结果都会十分惨重。
更重要的是,单从成分上看宝刀的成分也是铁元素,只不过是在经过更好的技术、更多的锻打之下的产物,让其具有了钢的硬度。但要做到“削铁如泥”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便是真的能击断对方的“铁”也是只不过锻造技术发达,刀的材料先进的原因罢了。
比如汉朝的环首刀,一经出现就受到众多军伍的推崇,尤其在战场上汉军与匈奴的兵器相对时,经常会将对方的兵器砍断。
这确实表明环首刀的锋利,但用削铁如泥来形容明显名不副实。说到底,这只是西汉拥有更先进的冶炼技术而已。
匈奴以游牧为生,没人会冶炼、锻造,兵器方面大都是从汉朝获得,有的干脆就地取材,用铁叶子之类的坚硬植物自制。
在强度不对等的情况下,环首刀能够一把斩断匈奴人的兵器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古代检验道具时的参考物也各有不同,这“削铁如泥”的“铁”有的是用铜钱来检验,有的是在竹筒里装上金属来检验,这也就与“真铁”有着显著不同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削铁如泥的美称,大部分也不过是有心之人故意造势,或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或是鼓吹兵器的稀有程度,以便卖个好价钱。
三、现代技术能够做到吗
那么现代技术是否能做到削铁如泥呢?其实也不太容易。
现在用来切割金属的大部分是机器,或是通过化学软化,或是通过物理高温和剪切力的作用达到切割的目的,很少有直接用刀进行分割的实际情况。
而且现在的铁已经不同于古代的铁,现代高科技加持下,铁的硬度纯度有了提高,若想用刀切成两半,就要要求刀的硬度更好,而且刀刃要尽可能的薄。
如果不通过机器的加速、升温,单纯靠人力劈开,难度还要更大一些。
而且现代人用刀基本上是切菜,不需要使用精度如此高的刀具,自然也就没有企业回去研究、生产了。
更重要的是,即便研究出真的能够削铁如泥的刀,或许它本身就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刀了。
所以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削铁如泥的刀一般只存在与传说中。而历史文献记载的种种事迹,一部分是铁不是真正的铁,另一部分是经过口口相传,有人将宝刀过于美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