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

 我来答
信仰888666
2023-04-25 · 超过4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万
展开全部

父母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人们念念不忘的话题之一。对于孩子所交往的朋友,有人认为要避免和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不端的孩子在一起,而有人则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接受新事物。下面将从两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不要贬低学业成绩或行为举止不端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确存在一些不良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就此贴上不良的标签。如果父母只会把自己的孩子和同样优秀的学生放在一起,那么他们的孩子很难了解和体验与不同背景的人相处的乐趣和挑战,也难以学习到与不同背景的人如何相互尊重和理解,更容易形成偏见和狭窄思维。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加入各种不同的团队和组织,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深入探索这个世界。
其次,了解孩子所交往的朋友。虽然父母不能凭借孩子朋友的成绩或行为评价一个人是否好,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孩子从不良的朋友中拉开。父母应该认真观察孩子所交往的朋友的态度,看看这个孩子是否善良、有礼貌、朝气蓬勃等等,如果孩子所交往的朋友太慢、太消极、太消极,那么对孩子将是负面的影响,这个时候孩子的成长需要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分辨,分辨哪些朋友值得和自己成为好朋友。父母可以与孩子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帮助孩子确定和建立正面、积极和稳定的朋友关系。可以用具体的事例或者措辞告诉孩子,如何看待同学的优缺点,更好的引导孩子认识世界。
总的来说,父母的教育任务不仅是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学生,更让他们成为善良、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能够大力发展孩子身上的“长处”,平衡甚至弥补“短处”,这是父母教育的关键所在,其中就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朋友。

1. 别太勤快,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们

俗话说“懒妈养出勤快孩”,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是“孩子这些事情你都不用做,好好认真学习就行了。”更甚者将孩子的书包、作业都摆好,等孩子来写作业。

还记得之前的“东方神童”魏永康吗?4岁已经达到初中学生水平,13岁成为大学生,17岁成为中科院研究生,达成普通人一生的梦想。但是却被中科院中断课程,只因为其母亲只让他读书,三餐送到他嘴边,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魏永康成为一个生活白痴,吃饭都不能自理。

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培养责任感。

比如购物时让孩子帮忙拿东西;让孩子独立照顾一株植物,告诉孩子多久浇一次水。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经常忘记,那么没有什么能比一盆枯萎的植物更能教会他什么叫做责任。

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和自己的思考。

2. 鼓励+表扬,百试不爽的良方

国外某机构研究发现,对于3-4岁的小孩子,经常鼓励孩子解决问题,并在他独立完成后给予表扬,可以促进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比如:“你刚刚把自己的玩具给小弟弟玩,懂得分享这种美好的品质,小弟弟因为你的分享很开心,你做的很棒。”而不是简单的说:“真棒,妈妈为你骄傲。”这样带着个人感受的话语。

孩子通过家长具体的表扬,知道了自己哪方面做得好、为什么好。也就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小小的“鼓励+表扬”中,孩子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3. 布置任务+复盘,试错中的成长

国外那项研究同时还发现,对于5-6岁的孩子,给他们布置任务、从错误的行为中总结经验更能培养其责任感。比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

我很能体会很多妈妈的心情,不是舍不得孩子干活,而是让他们动手,后果可能很严重、我们可能更累。

但是,孩子的成长从来都是试错的过程,给他犯错的机会,告诉他正确的方式,慢慢地他就能够独挡一面。

4. 适当的惩罚,也是必须的手段

关爱孩子、给予孩子鼓励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给予孩子必要的惩罚。

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国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

有人问他的父母,“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说“孩子犯错”是教育的良机,那么“适度惩罚”就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开始。

从适当的惩罚或者事情本身带来的可见后果,能直观深刻地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对行为负责的习惯。

5. 民主的氛围,给孩子发言权

经常有父母对孩子说“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插嘴”,家里的大小事务也都由父母决定。其实很多大人的事小孩都是可从参与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人一味地阻止他们发言,会导致孩子逐渐丧失主见。家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说不定还能从他们的言论中获得一些启发。即便最后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勇敢地说出来,也会令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里是受尊重的。

研究发现,民主的父母有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而专制/独裁的父母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爸妈在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家务工作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先进行选择,这样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得到了优待,而青春期的孩子则会觉得大人是尊重他们。

当然,父母在生活中的表现,才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

一个对自身、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

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赶走拖延症,真真正正地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未来才能成大事!

1、应该多鼓励和包容,因为孩子出现做事拖拉有可能是因为没有自信,做事没有决断的能力。这时一定要多给予正面的鼓励,而且适当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寻找做事拖拉背后的原因。
适当的指导和教育,学会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不要惧怕做事以后的后果。因为无论任何行为都有好或坏的问题,但是成熟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接受事情的后果,学会勇于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孩子的认识,让其更加积极、主动,做事也更加有效率;

2、进行有效的惩罚和奖励,当孩子做事拖延时可以适当惩罚,比如缩减游戏时间或者缩减看电视的时间,也可以在孩子做事效率特别高、特别认真时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奖励孩子游戏时间,多给予一定的陪伴和言语上的鼓励,也可以给予一定的零花钱等等。

不少家长,都会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觉得他们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明明几分钟就可以吃完一顿饭,偏偏要拖个一个小时都吃不完。
不仅如此,“闹钟响了不起床”“去上学的路上走地慢吞吞”这些都容易让家长上火,对孩子发脾气。偏偏不管怎么发火,孩子仍然不急不躁地,完全不在意家长说的话。
其实任何习惯都不是一下养成的,很多孩子拖拉的习惯其实早在一岁半、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已经养成了。

妈妈们听到开始着急,这从小孩子就开始有拖延症该怎么办?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三岁以前的小孩子并没有一个正确的时间概念。可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时间是什么,时间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更是过于抽象。等再大一些的孩子,可能可以对时间观念有一些理解,但是仍然不能准确地说出时间的意思。

这个时候的孩子,拥有自己的认知发展节奏。在家长眼中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却需要通过不断地重复。这是因为,孩子在通过做这些事情,去协调好身体各个器官,去体验身体的感官系统所带来的感觉。
有时候,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手里总是要拿着一些玩具,家长希望孩子将注意力放在吃饭上,但其实孩子当时的专注力全在玩具上,很难理解家长的愤怒。

孩子做事情慢,可能是因为孩子对这件事情还不熟悉,不太清楚做事情的流程,并不能代表孩子是个拖拉的人。家长在这个时候,应当耐心地加以引导。如果家长总是一味地去干预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甚至去通过喂饭、抱着孩子走等“替办”“包办”的行为,则可能导致孩子最后真的做事拖拉,患上拖延症。
另外,不断地催促孩子是一种极其无效的应对方法。很多家长每天催孩子起床、催孩子吃饭、催孩子上学,既让自己产生一肚子火,又对孩子没有半点帮助。

因为如果家长一味地催促、责骂孩子,孩子并不会真正改变掉拖延症。相反,可能还会觉得父母“啰嗦”,总是去控制自己,从而影响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

01、通过和孩子做游戏改变拖延症
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主动去做一件事,就要激起他对于这件事的兴趣。如果孩子在做某件事之前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很有可能是他从根本上就不愿意、不想要去做这件事。而如果家长如果能够想出办法,让这件事看起来有趣一些,孩子自然就会想要主动去做。

比如当孩子写作业之前,家长可以在旁边看书,然后和孩子说:“宝贝,来看看我们谁先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哦,先完成的可是厉害的第一名哟!”

一旦有了这样一种“竞争关系”的出现,孩子就会意识到珍惜时间,并且努力去在这件事情上提升速度。

小孩子都是有一些“好胜心”的,因而通过游戏比赛,他就会希望自己更快一些,早点完成任务,然后战胜你。

02、陪伴孩子共同完成某件事
如果孩子做事情本身就是“慢慢悠悠”的性子,而不是因为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家长就应该转换自己的方法,去放慢自己做事情的节奏,陪伴孩子去完成某一件事。

同时,家长也可以去鼓励自己的孩子,让他知道自己一定能够做得到,不要去催促和打压孩子。然后在下一次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鼓励:“比上一次快了很多,宝宝真棒!”这样慢慢循序渐进的陪伴,孩子的节奏也会慢慢地快一点。
同时,在关爱中成长的他,也会尽可能努力地将每件事情更好、更快地完成。就算刚开始速度跟不上,但是也会乐此不疲的。

03、创造一个能让孩子专注起来的环境
当孩子专注起来的时候,一定要去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因为虽然孩子当下速度还跟不上,但是确实在为将来提升速度打好基础。

就像孩子搭积木一样,孩子往往会很认真地投入其中。这个时候,他虽然没有行动,但可能脑子里一直在思考下一步怎么搭建、怎么样可以搭得更漂亮。很多家长看见孩子不动,就以为孩子在走神、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出口打断孩子的思考过程,这是不对的
因为如果孩子总是被打扰,心里也会出现一种自暴自弃的想法,专注度更是很难会有所提升,甚至可能会在做事情前变得消极起来。
另外,当孩子去写作业、搭积木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在一旁将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音量开得过大,否则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性。

由于生理限制,孩子磨蹭算得上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一定要耐心、温柔地帮助孩子去改变。只有从根本出发,找到孩子为什么拖延,才能真正解决掉孩子的拖延症。虽然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总是拖延而担心。但是一定要明白,只有先懂得孩子,不给孩子贴上标签,才能让孩子从心里愿意去做出改变!孩子拖拖拉拉的问题是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作为一名AI,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家长需要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孩子没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家长需要教育孩子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制定计划表和目标,让他们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和重要性。
其次,建立明确的规矩和限制。孩子们拖拉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缺乏自律能力。家长可以建立一些规矩和限制,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时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动。
同时,家长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好习惯。当孩子完成任务或按时完成计划时,家长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时,鼓励孩子们尝试新的事物,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此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目标,让孩子们有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权利。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和计划,也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总之,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自律能力,需要家长们的引导和教育。家长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主选择和决策中成长发展。



父母教育孩子要有时间观念

父母监督孩子作业

父母引导孩子作业

芒杪皮游05218
2023-05-10 · TA获得超过2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93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45.7万
展开全部
如何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有出息的孩子怎么定义以及如何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从以下几方面:
一,所谓有出息的孩子,就是首先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先成人后成才,懂得知老知少,懂得有礼貌懂得感恩的孩子,培养一个有出息,有本领的孩子,奠定了人生基础
二,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如果让想让孩子有出息,成为一个有德教育又有才能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有从自身做起,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
三,要想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成长氛围,家长之间首先要和睦共处,对待孩子,对待老人有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叫做以身作则
四,要想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家长应该有一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理念,还有懂得去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能够强逼,更不能棍棒下出孝子
五,要想交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首先,家长要充分的尊重孩子的选择,充分发现孩子的财富天赋,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平等
六,要想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及家长,应该积极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环境,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不能盲目的跟风
七,如何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以鼓励为主,多多的表扬孩子让孩子的身心都健康的成长,而并非是棍棒教育
八,要想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家长要多用心思,多跟学校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孩子平稳的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学习本领
九,所谓的有出息的孩子不一定有多么深的文凭,也不一定去挣多少的钱财,这个孩子只要能够健康的成长,懂得尊老爱幼,并且在学习阶段不荒废学业努力,只要尽心尽力的学习,至于考上什么学校,拿到什么文凭,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无论,他学到什么程度,做什么工作只要踏踏实实?懂得报恩,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可以
十,孩子是否有出息,关键是父母的正确引导,还有父母人生观点,对孩子将来是否成才至关重要。
总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对孩子有极深的影响,父母的三观是否正确,也对孩子的将来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关键在于父母怎么影响孩子?怎么带领孩子?怎么去培养孩子?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孩子应有的天性和特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