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诗的作文

 我来答
唠侃扯云谝
2023-04-30 · TA获得超过516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万
展开全部

《唐诗里的中国》 吴可欣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我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唐朝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寒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无畏,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荡气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消弥。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在心中

扩展资料:

唐诗的成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文化高峰,无论诗歌文体之成熟,诗歌风格之丰富,诗人群体之广泛,创造诗歌总量之巨大,都让后人叹为观止。唐诗的产生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事件,而是政治、经济、文化三结合的产物。如果单纯通过文化手段,也难以让它复兴,为今人和后世服务。

要想让唐诗在新的时代里获得崭新的生命,就必须通过资本运作,把这笔无形的精神资源,转换成有形的物质资本,通过物质资本,推动产业的发展,拥抱唐诗美好灿烂的明天!

每个时代都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他的性格气质,每个时代也有它的性格气质。如果说汉朝像一个雍容华贵的贵妇,宋朝像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那么大唐则像一位性格豪迈的壮士,他积极进取、蓬勃向上,体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强大生命力。


是的,这就是大唐,而唐诗,则是大唐的一身华服。


唐诗的成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文化高峰,无论诗歌文体之成熟,诗歌风格之丰富,诗人群体之广泛,创造诗歌总量之巨大,都让后人叹为观止。在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无数诗歌,仅收录进《全唐诗》的就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达五六十个,大大超过此前著名诗人的总和。

为什么诗歌能在唐朝达到这样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这与唐朝的综合国力有关,换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人类社会遵行的一条规律。繁荣的经济就像一片沃土,开明的政治就像一阵春雨,优良的制度如同一阵南风,拥有这样的客观环境,幼苗自然能长成大树。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在唐代获得了长足发展,进入成熟时期。而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写诗。这一制度,对学校教育影响巨大,对诗歌教育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个时代能够占据这一系列的优势,必然会给文化艺术带来一个黄金时代。以“二王”(王维、王昌龄)、“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二杜”(杜甫、杜牧)等为代表的诗人,以他们各具天才、各具情怀、各具特色的诗歌,尽情地倾泄着他们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理想、对功名、对生活、对未来甚至对爱情的无限憧憬、赞美,哪怕是他们的叹息与哀哭,也是那样的有力,不同凡响。

正是因为他们自如地挥洒着那如橼巨笔,“唐诗”这个令国人无比自豪的文学名词,才永远地镶嵌在中国的历史、民族的血脉和人类的文明中。唐诗影响了中国历史,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是一座雄伟的文化丰碑。


遗憾的是,自上世纪初的新文化以来,国学受到了挑战,包括唐诗在内的古诗形式也越来越被人轻视,取而代之的是白话诗歌。如今汉学热在全世界兴起,许多国家都成立了研究唐诗的团体,有些大学还设立了唐诗专业,然而唐诗在自己的祖国,却门前冷落,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如今,虽然不断有人呼吁,要加强传统诗歌教育,然而着眼点大多停留在战略层面,而在具体战术上,探讨甚少。


在此,笔者想举一个案例。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诗歌,然而山西汾阳杏花村酒厂却独具慧眼,把诗中的杏花村定为自己的企业名称,巧妙地借诗扬名,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了自身产品的销量和品牌价值,并把自己做成了上市公司。

他们不仅成为山西省上市的第一只股票,也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上市的第一只股票,不仅带动了汾阳市的旅游事业,也促进了汾阳市的区域经济,扩大了汾阳市的知名度。可见,唐诗,不仅是一座象牙塔,更是一棵摇钱树!


作为传统产业,都能够这样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寻找最佳切入点,作为文化产业从业者,我们更应该如此。我们应该不断突破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鸿沟,立体地来看唐诗、看待唐诗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既然唐诗的产生,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事件,而是政治、经济、文化三结合的产物,那么单纯通过文化手段,也难以让它复兴,为今人和后世服务。

要想让唐诗在新的时代里获得崭新的生命,就必须通过资本运作,把这笔无形的精神资源,转换成有形的物质资本,通过物质资本,推动产业的发展,拥抱唐诗美好灿烂的明天!譬如说,我们可以以唐代诗人为主人公,编创出一套电视连续剧,通过诗人的悲欢离合,间接反映出国家的沿革兴衰,让观众在了解那段历史的同时,受到唐诗的艺术熏陶,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