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历程如下:
(一)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就已刻有表示数字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就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二)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得到普遍的应用
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中国古代庆高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
(三)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发展
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有利于数学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唐中期以后,商业繁荣,迫切要求简化计算方法,唐代的算法改革使乘除法可以在一个横列中进行运算,它既适用于筹算,也适用于珠算。
(四)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
960年,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数学也迎来了大繁荣。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隙积术。朱世杰解决了更大量的更高阶的等差级数求和问题。者或
(五)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明代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统治者实行极权统治,施行八股考试制度,数学发展逐渐衰落。鸦片战争后,西方初等数学陆续传入中国,中国人学习西方数学,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
主要著作:
1、《张丘建算经》
《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2、《四元玉鉴》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誉嫌尺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垛积法”与“招差术”。
3、《黄帝九章算经细草》
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 B·帕斯卡重新发现。
4、《数书九章》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不久死于任所。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