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字成语
肠字成语有:肠断流离。
肠断流离的典故起源如下:
肠断流离的成语起源于《左传》中的一个故事,楚国国君子囊因为被逼害,流亡到齐国。当时子囊非常瘦弱,又身无分文,只能卖掉自己的肠子来维持生计。后来,齐国召回子囊回楚,并恢复了他的地位和财产。
而此时的子囊,却因过度流亡和身体虚弱,最终在回到楚国途中因内脏萎缩而去世。这一段不幸的经历便成为了“肠断流离”成语的来源。
“肠断流离”是形容人处于极度悲惨、绝境或流离失所的状态。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哀婉境遇,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情感上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深深的绝望,甚至步入自我放弃的边缘等心理状态。
除了子囊的故事,肠断流离还涉及到了很多其他的相关典故。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离开荣府之后,行踪不明、孤苦伶仃,遭受了种种磨难,最终被送到荒山野岭上等待死亡,这一段经历便成为了小说中描述肠断流离的经典场景。
此外,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桃园三结义兄弟张飞和刘备相继去世,他孤军奋战、无依无靠的生活状况也可以用“肠断流离”来形容。肠断流离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一个悲惨的经历,形容人们处于极度失落、孤苦伶仃的状态。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肠断流离几乎都出现过,成为了表达人类痛苦、忧伤情感的重要武器之一。
拓展资料如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