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道教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和列子。
1.老子:姓李明儿,字旦,字伯阳,或谥伯阳。 春秋末年,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道教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核心是简单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无言教。 老子在功力和技术上,讲究的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2.庄子: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 姓庄,姓周,是宋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代国君宋代公。 他创立了中国重要的哲学流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道家的代表人物。 他和老子一起被称为老庄。 庄子最先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三声”思想与《易经》中的“三才”一致。
3、列子:姓列,名于口,郑国莆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古籍亦写烈峪口、烈峪口或子列子,与郑木公同时出生于东周未烈王时期。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道家代表人物。 毕生修道,师从关胤子、虎丘子、老上士、知伯高子等。
1.老子:姓李明儿,字旦,字伯阳,或谥伯阳。 春秋末年,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道教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核心是简单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无言教。 老子在功力和技术上,讲究的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2.庄子: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 姓庄,姓周,是宋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代国君宋代公。 他创立了中国重要的哲学流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道家的代表人物。 他和老子一起被称为老庄。 庄子最先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三声”思想与《易经》中的“三才”一致。
3、列子:姓列,名于口,郑国莆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古籍亦写烈峪口、烈峪口或子列子,与郑木公同时出生于东周未烈王时期。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道家代表人物。 毕生修道,师从关胤子、虎丘子、老上士、知伯高子等。
展开全部
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1、老子(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代表作是《道德经》。
2、庄子(前369-前286):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代表作品为《庄子》。
3、杨朱:主张“贵生”、“重己”、“为我”。其名言是:“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4、田骈:主张“贵齐”、“顺道”、“明分”、“立公”,其著作已经佚失。
5、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主张“因循”、“尚法”、“重势”。《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42篇,列法家,现存残本仅7篇。他的名言是:“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者。”
6、宋钘(约公元前370年-前291年):主张“崇俭”、“非斗”、“别宥”。曾有《宋子》十八篇,今亦亡失,仅存辑本。
7、尹文(约公元前360-前280年):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认为“道”即是“气”,明确提出了精气说。并对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进行了论证。其他主张与宋钘类似。现存《尹文子》一卷。
8、嵇康(224-263):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9、王弼:重体用之分,有无之别,提倡“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将易经的研究方向导向了纯粹玄学思想,使中国易学史走向一个新的局面。
10、郭象(约252年-312年):继承了向秀的一些观点,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主张“独化论”,认为世界万物都存在“自为而相因”的关系,只要各顺其适,就可到达理想的“玄冥之境”。
1、老子(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代表作是《道德经》。
2、庄子(前369-前286):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代表作品为《庄子》。
3、杨朱:主张“贵生”、“重己”、“为我”。其名言是:“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4、田骈:主张“贵齐”、“顺道”、“明分”、“立公”,其著作已经佚失。
5、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主张“因循”、“尚法”、“重势”。《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42篇,列法家,现存残本仅7篇。他的名言是:“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者。”
6、宋钘(约公元前370年-前291年):主张“崇俭”、“非斗”、“别宥”。曾有《宋子》十八篇,今亦亡失,仅存辑本。
7、尹文(约公元前360-前280年):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认为“道”即是“气”,明确提出了精气说。并对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进行了论证。其他主张与宋钘类似。现存《尹文子》一卷。
8、嵇康(224-263):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9、王弼:重体用之分,有无之别,提倡“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将易经的研究方向导向了纯粹玄学思想,使中国易学史走向一个新的局面。
10、郭象(约252年-312年):继承了向秀的一些观点,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主张“独化论”,认为世界万物都存在“自为而相因”的关系,只要各顺其适,就可到达理想的“玄冥之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