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首先是真人
展开全部
留下《道德经》西去的老子,是被尊为圣人的。当然,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圣人地位要更声名远播,但在人们心中,老子一点都不逊色于孔子,甚至更高一筹。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何谓圣人?世俗之人,多以为圣人是道德无缺陷的人。更进一步者,则认为圣人是为世道立原则、铸基础的人。我以为,圣人首先是真人,而后有所作为,有所影响。
持圣人是道德无缺陷之论者,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典型,言下之意,圣贤是不会产生过失的。这说法,其实站不住脚,而且还危害甚大、流毒甚深。
人,都是血肉之躯,都有七情六欲,都有成长过程,没有什么人是完美无缺的,更没有什么人是天生完美无缺的。圣人,也首先是个凡人,不可能终生不犯错。若是以人格完美为标准树立圣人,树立偶像,则容易在社会上树立过高而不可达致的道德标准,只会让子弟误入歧途或者自戴枷锁,只会让世风浮躁而虚伪。
而且,就圣人自身而言,他也只有具备人性种种弱点,切身理解、理性认识、客观尊重人性种种弱点,不以为自己比别人更强,才能在思想和理论指导上建立符合人性基础、能够普遍实践的学问,而不是建立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都做不到的学问。
持圣人是为世道立原则、铸基础之论者,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典型,言下之意,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主要在于立功。当然,在儒家看来,立功、立言、立德是不可分的,是一体多面、相互交融的。然而,这仍然没有抓住圣人的本质,而且也会带来危害与流毒。
古往今来,立大功者不在少数,历代开国帝王都可谓立了大功,平定天下、建立国家、树立制度、恢复生产、繁荣社会,都是丰功伟绩,而且在自己的时代也普遍被称为圣上,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与立功相匹配的立德。所以,强调圣人立功的一面,容易使成大器者狂妄骄纵、不修大德、自以为是。还有许多学者,也往往倾注其精力去追求为国家为社会乃至为人类奠定文明基础而醉心于自我境界里的哲学,而忽略了知行合一、知行如一、大道至简、日用如常。其实,也是在歧路徘徊,旁门精进。
我以为,圣人者,首先不论其人格完美与否(当然也不能是坏人、甚至是十恶不赦的人),也不论其是否建功立业(功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而是首先要看他是不是个真人。真人,是圣人的基础,也是圣人的灵魂、圣人的核心要素。而所谓真人者,就是说他是一个追求“真”的人,是一个排斥“伪”的人。他的所有思想都建立在对事物真相、常识的基础之上,并以此思想来夯筑人文。只有真而不伪、真而不虚、真而不饰、真而不执,才能符合人性自然、社会规律、世界客观,才能不带来人为的伤害,从而最大程度地有益于人类。做不到真,便不可能为圣,甚至有可能成魔。
老子很真,其言也真,其论也平。孔子也真,但立功之念甚炽,其言有跃乎真之上之论者,难免为帝王所利用,难免为后世沉积虚伪。
我看,千百年下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伪”。若要让中华文明推陈出新、鼎故革新、凤凰涅槃、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是要在“真”字上下功夫。要面对真实的人性,尊重基本的常识,符合客观的规律,研究完整的历史,追求理性的国度,营造求真的氛围,铸就讲真话、做实事、坦诚交流、共同促进的大环境。如此,千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中,或者可诞生千百年未有之大突破。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何谓圣人?世俗之人,多以为圣人是道德无缺陷的人。更进一步者,则认为圣人是为世道立原则、铸基础的人。我以为,圣人首先是真人,而后有所作为,有所影响。
持圣人是道德无缺陷之论者,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典型,言下之意,圣贤是不会产生过失的。这说法,其实站不住脚,而且还危害甚大、流毒甚深。
人,都是血肉之躯,都有七情六欲,都有成长过程,没有什么人是完美无缺的,更没有什么人是天生完美无缺的。圣人,也首先是个凡人,不可能终生不犯错。若是以人格完美为标准树立圣人,树立偶像,则容易在社会上树立过高而不可达致的道德标准,只会让子弟误入歧途或者自戴枷锁,只会让世风浮躁而虚伪。
而且,就圣人自身而言,他也只有具备人性种种弱点,切身理解、理性认识、客观尊重人性种种弱点,不以为自己比别人更强,才能在思想和理论指导上建立符合人性基础、能够普遍实践的学问,而不是建立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都做不到的学问。
持圣人是为世道立原则、铸基础之论者,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典型,言下之意,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主要在于立功。当然,在儒家看来,立功、立言、立德是不可分的,是一体多面、相互交融的。然而,这仍然没有抓住圣人的本质,而且也会带来危害与流毒。
古往今来,立大功者不在少数,历代开国帝王都可谓立了大功,平定天下、建立国家、树立制度、恢复生产、繁荣社会,都是丰功伟绩,而且在自己的时代也普遍被称为圣上,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与立功相匹配的立德。所以,强调圣人立功的一面,容易使成大器者狂妄骄纵、不修大德、自以为是。还有许多学者,也往往倾注其精力去追求为国家为社会乃至为人类奠定文明基础而醉心于自我境界里的哲学,而忽略了知行合一、知行如一、大道至简、日用如常。其实,也是在歧路徘徊,旁门精进。
我以为,圣人者,首先不论其人格完美与否(当然也不能是坏人、甚至是十恶不赦的人),也不论其是否建功立业(功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而是首先要看他是不是个真人。真人,是圣人的基础,也是圣人的灵魂、圣人的核心要素。而所谓真人者,就是说他是一个追求“真”的人,是一个排斥“伪”的人。他的所有思想都建立在对事物真相、常识的基础之上,并以此思想来夯筑人文。只有真而不伪、真而不虚、真而不饰、真而不执,才能符合人性自然、社会规律、世界客观,才能不带来人为的伤害,从而最大程度地有益于人类。做不到真,便不可能为圣,甚至有可能成魔。
老子很真,其言也真,其论也平。孔子也真,但立功之念甚炽,其言有跃乎真之上之论者,难免为帝王所利用,难免为后世沉积虚伪。
我看,千百年下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伪”。若要让中华文明推陈出新、鼎故革新、凤凰涅槃、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是要在“真”字上下功夫。要面对真实的人性,尊重基本的常识,符合客观的规律,研究完整的历史,追求理性的国度,营造求真的氛围,铸就讲真话、做实事、坦诚交流、共同促进的大环境。如此,千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中,或者可诞生千百年未有之大突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