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导语: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表现十分顽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挠不诎(屈),遘闵既多,是用废黜。”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重在体现意志顽强,决不屈服退缩,常与“再接再厉”连用。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表现十分顽强。
:百折不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卑躬屈节、奴颜婢膝、卑躬屈膝;
汉成帝时期,丞相王商为人实事求是,刚正不阿,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后人用“不屈不挠”评价他。有一年京城长安传出谣言说大水要冲进城了。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听到风声信以为真,劝汉成帝躲到船上去。大臣们随声附和,只有王商极力反对。他认为大水进城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如果皇上带头上船,百姓们更是像惊弓之鸟一样,会惹出麻烦。汉成帝派人调查,果然根本没有大水。皇帝很赞赏王商力排众议的胆识,对王凤惊慌失措的表现十分不满,王凤对王商怀恨在心。后来王凤的亲戚琅呀太守杨彤玩忽职守,王商坚持罢免了杨彤的官职。王凤更加怨恨王商,卑鄙地诬谄王商,汉成帝最终听信谗言,将王商革职为民。
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十九回:“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不屈不挠,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间有不屈不挠之士,费尽平生之力以求得一知者,而又以行之为尤难,则虽知之而不敢行之。”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十二章:“反动派的气焰异常紧张,而鲁迅坚守革命阵地,不屈不挠地和恶势力搏斗,为新社会催生,一直战斗到死。”
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家伙,在我跟他患难与共的这段时间,他的性格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
明知道寡不敌众,仍然坚持斗争,不屈不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体现出来的持之以恒的伟大精神
: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挠不诎(屈),遘闵既多,是用废黜。”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重在体现意志顽强,决不屈服退缩,常与“再接再厉”连用。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表现十分顽强。
:百折不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卑躬屈节、奴颜婢膝、卑躬屈膝;
汉成帝时期,丞相王商为人实事求是,刚正不阿,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后人用“不屈不挠”评价他。有一年京城长安传出谣言说大水要冲进城了。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听到风声信以为真,劝汉成帝躲到船上去。大臣们随声附和,只有王商极力反对。他认为大水进城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如果皇上带头上船,百姓们更是像惊弓之鸟一样,会惹出麻烦。汉成帝派人调查,果然根本没有大水。皇帝很赞赏王商力排众议的胆识,对王凤惊慌失措的表现十分不满,王凤对王商怀恨在心。后来王凤的亲戚琅呀太守杨彤玩忽职守,王商坚持罢免了杨彤的官职。王凤更加怨恨王商,卑鄙地诬谄王商,汉成帝最终听信谗言,将王商革职为民。
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十九回:“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不屈不挠,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间有不屈不挠之士,费尽平生之力以求得一知者,而又以行之为尤难,则虽知之而不敢行之。”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十二章:“反动派的气焰异常紧张,而鲁迅坚守革命阵地,不屈不挠地和恶势力搏斗,为新社会催生,一直战斗到死。”
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家伙,在我跟他患难与共的这段时间,他的性格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
明知道寡不敌众,仍然坚持斗争,不屈不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体现出来的持之以恒的伟大精神
2010-03-29
展开全部
方志敏不屈不挠
方志敏,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第一次大革命,1926——1927年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弋阳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创造苏区和红军。1935年1月,方志敏在随红十军团去皖南行动后,回苏区时被俘。
敌军曾悬赏八万银元捉拿方志敏,为了得到双倍的赏钱,敌旅长刘振清想方设法劝降他!在狱中敌人要方志敏写投降书,他却用敌人的笔墨写下了《方志敏自述》。刘振清得知玉山县县长王镇寰与方志敏有点交情,便把方志敏押往玉山县,让王镇寰来劝降。
方志敏一到,王镇寰便盛情款待,感慨万千地说:“方兄,一向可好?时局变迁,想不到你我在此时此地重逢,幸会,幸会!”
“噢!这不是王清尘吗!”方志敏讥讽地答道。
王镇寰一听,方志敏以外号称自己,便认为方志敏没有忘记旧交,不禁满怀希望,连忙答道:“方兄好记性!方兄真是好记性!”
“听说你当大官喽?”方志敏“哼”了一声。
“哪里,哪里。”王镇寰赶紧陪笑。
方志敏接着说:“当年,你我似曾同道;如今你投敌卖国。王清尘,你我没有什么好讲的。”
王镇寰不识相,还抱有一线希望,张嘴刚想说,方志敏将手一挥:“不必多费口舌,我方志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劝降不成,刘振清下令加十斤重镣……
此后敌人多次对方志敏劝降,方志敏回答他们:“让我投降?休想!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劝降失败后,敌人露出了豺狼的凶相,他们用各种残酷的手段折磨方志敏。他忍受着巨大的痛疼,毫不动摇,没有透露一点党的机密。敌人黔驴技穷了,最后拿来纸和笔,让他写“口供”。方志敏却在牢房里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作品。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女性名人的励志故事——居里夫人
她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她认为:“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在这样一位庄严、勇敢、高雅、和平的伟大女性面前,时间的游走显示了它的无力,岁月的长河始终无法将这个名字从人类的纪念册中抹去。她如一朵铿锵玫瑰,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谢,而始终在天地间某个角落里散发着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追求真理的探索者——瞿秋白
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方志敏,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第一次大革命,1926——1927年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弋阳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创造苏区和红军。1935年1月,方志敏在随红十军团去皖南行动后,回苏区时被俘。
敌军曾悬赏八万银元捉拿方志敏,为了得到双倍的赏钱,敌旅长刘振清想方设法劝降他!在狱中敌人要方志敏写投降书,他却用敌人的笔墨写下了《方志敏自述》。刘振清得知玉山县县长王镇寰与方志敏有点交情,便把方志敏押往玉山县,让王镇寰来劝降。
方志敏一到,王镇寰便盛情款待,感慨万千地说:“方兄,一向可好?时局变迁,想不到你我在此时此地重逢,幸会,幸会!”
“噢!这不是王清尘吗!”方志敏讥讽地答道。
王镇寰一听,方志敏以外号称自己,便认为方志敏没有忘记旧交,不禁满怀希望,连忙答道:“方兄好记性!方兄真是好记性!”
“听说你当大官喽?”方志敏“哼”了一声。
“哪里,哪里。”王镇寰赶紧陪笑。
方志敏接着说:“当年,你我似曾同道;如今你投敌卖国。王清尘,你我没有什么好讲的。”
王镇寰不识相,还抱有一线希望,张嘴刚想说,方志敏将手一挥:“不必多费口舌,我方志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劝降不成,刘振清下令加十斤重镣……
此后敌人多次对方志敏劝降,方志敏回答他们:“让我投降?休想!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劝降失败后,敌人露出了豺狼的凶相,他们用各种残酷的手段折磨方志敏。他忍受着巨大的痛疼,毫不动摇,没有透露一点党的机密。敌人黔驴技穷了,最后拿来纸和笔,让他写“口供”。方志敏却在牢房里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作品。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女性名人的励志故事——居里夫人
她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她认为:“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在这样一位庄严、勇敢、高雅、和平的伟大女性面前,时间的游走显示了它的无力,岁月的长河始终无法将这个名字从人类的纪念册中抹去。她如一朵铿锵玫瑰,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谢,而始终在天地间某个角落里散发着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追求真理的探索者——瞿秋白
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