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来,我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 我来答
语文刘老师家庭教育

2022-09-15 · 家庭教育,文化历史,语文阅读,作文新诗
语文刘老师家庭教育
采纳数:761 获赞数:1137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是注重物质和表面,忽视心理和态度;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给予和约束,轻视引导和督促;重视物质奖励,轻视精神激励。

1,注重物质和表面,忽视心理和态度(品格)。对于孩子的身高、体重、成绩所有的家长都很关注,但有几位家长知道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精神需求是怎样的?说到青少年,都知道逆反,说到孩子逆反家长就头痛。有哪位家长知道,有逆反心理其实是好事?如果一个孩子十岁还像三岁小孩子一样听话,那这个孩子肯定有问题。
2,孩子表现、成绩好坏,对于这类结果,每位家长都很重视。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却很少去分析。用“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来衡量孩子,很多家长会觉得只要成绩上去了,怎么都行——这绝对是大部分人的思想,同时也绝对是错误的。只举一个常见的现象:很多孩子为了考个好成绩,十一二岁就开始熬夜,造成睡眠严重不足,影响身心健康的不在少数,这值得吗?
3,很多家长要么得孩子还小不懂事,要么觉得孩子不听话,于是给孩子这个那个,要求这样那样。特别是一些成功人士,会觉得我这么成功,按我说的去做,将来一定成功。而忽视了孩子是一个主体,缺乏应有的尊重,以为孩子是教出来的。孩子不是机器人,严丝合缝的计划并不一定培养出人才来。以孩子为主,引导和启发,是很多家长最缺乏的。孩子如果缺乏主动和自律,家长给得再多,管得再严,都不能持久有效。
武悼天王81

2022-09-13 · TA获得超过253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4%
帮助的人:424万
展开全部
误区一:知识传授多,智力开发少

  
很多父母把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等同起来,错误地认为多教孩子几个字、背几首诗就等于发展了孩子的智力,因此,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硬性灌输各种知识。

  
误区二:娇惯宠爱多,严格要求少

  
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甚至姑息、迁就孩的错误,缺乏必要的约束。

  
误区三: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

  
父母过多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而不注意满足孩子精神成长的需要,如限制孩子交朋友等。

  
误区四: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

  
不少父母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而符合其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的具体措施却很少,造成教育缺乏针对性或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事与愿违,两败俱伤。
误区五: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

  
有些父母过分关注孩子身体方面的发展,为孩子拼命增加营养,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大量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误区六:关心智力因素多,培养非智力因素少

  
很多父母关心孩子的焦点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危机。

  
误区七:硬性灌输多,启发诱导少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不讲究方式方法,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孩子稍有反抗,轻则怒斥一番,重则棍棒相向、拳脚相加,严重地挫伤了孩子地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懦弱、自卑,或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变得难以驾驭。

  
误区八:脑力劳动多,体力劳动少

  
有些父母尽一切可能为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不让孩子分担任何家务,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把脑力劳动凌驾于体力劳动之上,使孩子变得高分低能,眼高手低。

  
误区九:父母分歧多,统一要求少

  
家庭成员之间为孩子的教育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对孩子缺乏统一要求,使得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

  误区十:为个人着想多,为社会着想少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的心理和需要任意摆布,使孩子从小就束缚在家庭这个小圈子里,向孩子灌输利己主义的思想,而很少把孩子当成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教他们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公而忘私、舍己为人、锻炼成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杜莺韵F
2022-09-21 · TA获得超过1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2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8万
展开全部
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好几个,(一)、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按照社会学的有关原理,个人社会化是在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单位等环境中完
成的。其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人生伊始,个体从母体中获得生活的过程,就是个体求生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统一过程,这一过程正是通过家庭实现的。童年时期建立亲密情感,学习语言,内化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等人生社会化的奠基性工作主要是通过家庭进行。家庭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儿童社会化方面的功能是任何其它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
(二)、重智轻德
据1995年零点调查公司参与的世界公民文
化与消费潮流调查,中国国民的价值观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各国公众认为最重要的价值是讲究礼貌、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而中国公众最重视的价值依次是:独立、学识和讲究礼貌;对责任感及宽容地尊重别人,与他人沟通等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只有略多于50%的人认为教育孩子讲究礼貌是重要的;只有30%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世界各国中处于最低位置;同样,只有不到30%的中国人重视容忍和尊重别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中国家庭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三)、重艺轻劳
早期教育理论主张重视0到3岁幼儿的智力开发,这实际上是要通过亲子交流,发现孩子的性格特征和潜在能力,而
并不是要教这么小的孩子学认字或弹琴等专门技能。然而,不少华人家长并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有何天分或爱好,还误以为培养孩子学习技艺越早越好,送年幼孩子去上各类课外班,其实这反会“揠苗助长”。因为幼儿学习是以兴趣为主导的,如果孩子本来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愿意模仿弹琴或跳舞,不妨让他们自由发挥一阵。过早让幼儿上课,他们很可能会受不了枯燥而使兴趣消亡,就更别提学出成了。即便是年龄稍长的孩子,如果没对准他们的特长兴趣去培养,也会枉费时间金钱,得不偿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水天之间888888
2022-09-20 · TA获得超过46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33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52.3万
展开全部
第一、超前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提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点,并且按照这一套理论实施,不少学前儿童被报了各种兴趣班,孩子的童年苦不堪言,这种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疲劳。跟更有甚者,一些搞教育的人提出了胎教的概念,给未出生的孩子放音乐的,这其实毫无意义。隔着厚厚的肚皮孩子根本就听不到,何不让孩子安安心心的睡觉呢,尽是瞎折腾。

第二,结果导向教育。
一些家长只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只要考的好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一旦有些退步就鸡飞狗跳,这样的家长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的成绩本来就是一个波动的范围,你不能一直以一条直线去要求他,但孩子却在波谷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励和帮助,而不是批评指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过程为导向,孩子努力了,结果怎么样不重要,一次考试没有考好也没什么问题,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不断改进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第三,父母口中常说“别人家的孩子”
这实际是对自己孩子自信心的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孩子就没有了学习动力,因为他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人没有自信心是非常可怕的。正确的做法是先肯定自家孩子所取得的成绩,让孩子明白过程努力的重要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e79bc0
2022-09-13 · TA获得超过1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44
采纳率:38%
帮助的人:94.5万
展开全部
在我看来有很多家庭教育。就是太溺爱孩子。过于迁就孩子。让孩子变得。不听话。任性不爱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