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兵的肩上两道杠的不是班长,是两年兵的意思,而班长是属于士官的级别。
2、军衔分为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类。一般称军衔是指永久军衔。永久军衔又分军官军衔与士兵军衔两大类。 军衔按获得者的兵役状况和所在部队的专业性质,在横向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3、士官一般由拥有专业技术者担任或从资深士兵中选出,各国把士官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军士长(或称士官长)等。
4、军衔等级设置的数量,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最多的设二十多级,最少的只设十几级。军衔等级设置多少,总体上受本国军队的规模和编制体制的制约。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到上校,将军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
5、1988年7月1日规定军官军衔设3等11级: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扩展资料:
1、最初用军衔代替官衔的变革,发生在15世纪-16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等一些西欧国家。其原因是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工商阶级为了发展贸易与国王合作:工商阶级出资支持君主制,国王通过税收所得雇佣国外的军人。雇佣军成了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
2、1905年12月,清廷颁布了《陆军军官军佐任职等级暨陆军人员补官体制摘要章程》。但是,这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旧军队的封建属性, 当时也并未出现“军衔”一词,清末出现过“官阶”、“品目”、“品级”、“等级”、“等差”等称呼。
3、1965年5月22日,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6月1日开始实施。1986年下半年,随着军队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常务会决定实行新的军衔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军衔
当今世界各国的正规军,基本都实行军衔制,军衔即使区分军人军阶高低的标识,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军衔制一般是以军官的职务、战功、才能等综合因素来评定的,战时和平时都有严格的评定和晋升标准。
为了进一步理顺了军官的编配关系,有效地调整军官队伍的比例结构,增强军人责任心和荣誉感、提高军官素 质,加强军队的指挥、管理、保障和协同等重要因素。我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后的1955年就开始对全军实行军衔制,虽然期间因为种种原因也被废除过,但是现在依旧对军队所有指战人员实行军衔制。
我国的军衔分为军官军衔和士兵军衔,军官军衔有三等十级,从高到低分别为: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而士兵军衔由低到高分为列兵、上等兵、一级士官、二级士官、三级士官、四级士官、五级士官、六级士官。 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一般都佩戴在军服的肩膀上,而作战服多是用软肩章,会佩戴在肩上或者是衣服的领口。
将级军衔主要标识为,松枝绿色肩章底版上,缀有金色枝叶和金色星徽。金色星徽又叫将星,一颗代表少将,两颗为中将,三颗为上将;校级军衔主要标识为,松枝绿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两条金色细杠和星徽。一颗星徽代表少校,两颗为中校,三颗为上校,四颗为大校;尉级军衔主要标志为松枝绿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金色细杠和星徽。一颗星徽代表少尉,两颗为中尉,三颗为上尉。
军衔代表的是军人军阶的高低,而要区分军人职务级别的高低,那就要看解放军级别资历章了,这才是真正代表军人在部队里担任职务的高低。
资历章和军衔的区别在于,它仅代表军人服役年限和任职级别,并没有功勋代表的功用,而且只有军官可以使用,士兵没有级别资历章。资历章一般佩戴于军人正装的左胸口。
资历章上面除了显示军人的军龄外,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军人的职务级别了。排级职务底色为青黄色,连级为天蓝色,营级为深蓝色,团级为紫色,师级为红色,军级为土黄色,大军区级为正黄色,军委级以上为金黄色。一颗星为副职,两颗星位正职。
例如上图资历章中,第一排中间位置就是级别部分,图中的级别章底色为红色,我们可以知道是师级干部,而上面缀有一颗星,我们就能看出这是一位副师级干部的级别章,他在军队中担任的职务可能就是副师长或其他副师级别的职务。
就是两年兵,班长一般是士官级别的军人。军衔,在15-16世纪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习惯上称为西欧式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
当兵
当兵,在当代中国是指服兵役。在现代中国是指去国家里成为兵的身份。全民兵役,一大部分入伍,进行服役,时间为两年。
校官:两杠一星,少校;两杠二星,中校;两杠三星,上校;两杠四星,大校。
将官:金色橄榄枝加一颗金星,少将;金色橄榄枝加二颗金星,中将;金色橄榄枝加三颗金星,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