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男生如何变外向
外向”与“内向”,本来只应该是两个中性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格倾向,这两种性格本无所谓孰优孰劣的问题-只存在谁更适合哪种工作或出现在哪种场合的问题。
然而,在现实中,“外向”往往以褒义词的面目出现,“内向”则沦落为贬义词;外向者往往被认为“更优秀”,个别自认为外向者往往有种优越感-他们喜欢居“高”临“下”地认为地同情内向者;被贴上“内向”标签的人则容易有自卑感-我曾经或一直是一些外向者们居“高”临“下”地同情的对象,他们的怜悯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我曾经为此自卑过,故而才对这个问题格外敏感。
至于需要处理太多人际关系的事只能由外向者来干,这已是常识,故出色的政治家和商人只能是外向者;但也有例外,如李彦宏就不是明显的外向者。过于外向、对交际依存度较高的人 ,往往缺少独处的能力,不敢面对自我,也更容易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做事;
故而,最出色的科学家、学者、作家、思想家及艺术家大多(如果“大多”一词用得不太准确的话,最起码也不算荒唐)为内向者——也有很多原本很出色的学者/思想者因过分热衷于社交而变得“泯然众人矣”。
说句有点儿过分的话:社交,天然具有肤浅的本性;我见过很多深邃的人因把精力过多地耗费在社交上而最终变得肤浅,却鲜见一个肤浅的人在社交中变得深刻——除非他进入了一个高质量的、人数又较少的社交圈子,
并且他自己也勤于沉思。当然,我并非要将所有的社交和所有的外向者一棍子打死,毕竟,现实中的所谓“winner”大多为外向者,并且外向与沉思和知性并不必然冲突;我想说的是,从字面意思看,“内向”更侧重于同自己的灵魂交流,因而内向者便更容易有思想的深度。
通常,人们鉴定一个人外向还是内向的依据是看他“爱不爱(跟别人)说话”,而不是看他所说之话的内容和质量;话多的人为“外向”,沉默寡言者为“内向”。
“普通的”外向和内向就不必在这里说了,说了也没意思,我下面重点谈一下两种“极端”现象-事实上,这两个“极端”,绝非极少数。
我所遇见的那些对自己外向的性格充满优越感、对自己的“健谈”和“出色口才”充满自信心的人,往往是一些只要几秒钟不说空话废话套话就能憋死的无话找话者、“交际爱好者”——实则可能是“独处恐惧症”患者,即没有勇气独自面对自己空虚贫乏的灵魂;我所遇见的内向者,几乎个个都有语言洁癖,只在必需说话的时候才说些有实际内容的话,
例如在公司开会发言的时候,永远都没有其他人那么自信、淡定,给人侃侃而谈的感觉。
然后自身的状态又有点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在一个群体中,总是有种想逃离的冲动,能不投身其中就不投身其中,能远离社交就尽量远离。
可是,这个样子,很难让自己在工作上获得晋升啊!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通过锻炼口才,让自己变得更加外向呢?
坦白说,我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以前也是很讨厌自己那种被动、退缩、逃避的心理倾向。
后来为了改变,就主动去锻炼口才,学习演讲辩论,才让自己从“自我的世界中”逃脱出来。
但,这并不代表,我已经是一个外向的人。因为我依然具备内向者的特质,就是在外面工作与人打交道之后,我需要回家静静地看书,好好休息一番来给自己充电。
而那些真正外向的人,反而身处热闹中,会变得越来越精神;让他们一个人待在家里?他们只会疯掉!
所以,改变不是从一个性格特质的人,变成另一个性格特质的人,而是让自己在原有的性格特质上,掌握和学会另一种性格的特质。同时,不被原有的性格特质影响到自己,这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