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游戏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些个游戏是怎样运作的呢?如果你家的小朋友想吃糖,作为妈妈,你会怎么回应呢?
1,吃什么吃,我看你像个糖!(情绪化的妈妈,不仅仅是对孩子欲望的限制,还有对人的贬低,具有很高的权利欲控制欲)
2,还吃糖,自己照照镜子,看看你的牙都啥样了!(矛盾,冲突的妈妈,既想满足孩子,又对这个不舍得拒绝孩子欲望的自己感到愤怒,进而对孩子进行攻击)
3,你都吃一块了,妈妈不是告诉你了吗,一天只能吃一块糖。(欲望节制性妈妈)
4,吃糖啊,别吃了,吃糖牙齿会长虫子的,糖吃多了,牙齿都得掉没了!(打不过孩子的妈妈,需要借助其它力量限制孩子)
5,别吃了,你都吃多少了,一天天的就知道吃糖?(指责型妈妈)
6,宝贝,糖吃多了不好,会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过于理性的妈妈,忽视欲望)
7,那你把你的玩具收好了吧,你要是把你的玩具都收好就可以吃糖!(无原则性妈妈)
8,无回应,无视……(忽视型妈妈)
9,不行!(冷淡的妈妈,无情绪情感)
10,这孩子,你咋这么爱吃糖啊,糖还有了吗?(宠溺型妈妈,欲望压抑型妈妈,孩子捕捉到的是我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妈妈感到的快乐,孩子欲望的满足就是妈妈的满足)
11,你想吃什么糖,要什么口味的?(有爱的妈妈,孩子的欲望不仅仅得到满足,还有更细致的关注)
12,你吃吧,但不要吃太多,吃完糖一定要记得漱口啊,否则糖会腐蚀牙齿,该长蛀牙了。(随和的妈妈,懂得界限的妈妈,爱与责任,欲望与现实的许可)
13,别吃了,你的牙齿不太好,吃多了该长蛀牙了,可以吗?(温柔的妈妈,平等的妈妈,尊重的妈妈)
14,老师和医生都说了,小朋友不能吃糖,吃糖牙不好。(借助第三人的力量控制孩子的欲望,
15,我看你再吃糖的,再吃牙给你掰下来。(暴力)
还可以罗列出很多种回应方式,一千个妈妈有一千个回应方式,小朋友关注的其实并不是妈妈回应的内容,而是回应他欲望时的态度,关于吃糖的好坏是知识,吃糖的想法是欲望,妈妈回应时可以满足,可以拒绝,至于理由是什么也不太重要,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和孩子打交道。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测验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安全型 (Secure),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回避型 (insecure- avoidant),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反抗型 ( insecure- ambivalent),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破裂型 (insecure- disorganized),此类儿童对母亲展现出冷漠。
带着温柔,有爱,随和,情绪稳定的态度的妈妈(11,12,13)容易培养出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妈妈离去并不是因为妈妈和我不好了,并不是妈妈内心拒绝我离我而去,虽然妈妈离开我不愿意,但是妈妈回来后,我对妈妈还是信任的。带着理性、强势、攻击性强的态度的妈妈
(1,2,3,5,6)容易培养出回避型依恋关系,妈妈对孩子缺乏温情的成分,妈妈本身就属于情感抑制型的人,妈妈与孩子的关系中总是包含拒绝的态度,亲子关系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裂痕。如果妈妈离开,同样面临分离的焦虑,当妈妈回来时,不太知道如何去应对,关系中自己属于完全被动的角色,对妈妈没有主动掌控感。带着宠爱,无力感,无原则性的态度
(4,7,10,14)的妈妈容易培养出反抗型依恋关系,这样的关系中,孩子能够掌控妈妈,妈妈变得弱势,让权,无法拒绝孩子的欲望。如果妈妈情感淡漠,忽视孩子,甚至暴力
(8,9,15),就容易形成破裂型依恋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孩子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没有亲密感,缺乏情感的流动,彼此冷漠,关系出现较大的鸿沟裂痕。妈妈离开,不离开对自己没什么区别,都是和自己那么远,无所谓了。
(这个游戏是在一个pet家长群里看到的,每次看到都有不同的感受,会不自觉的想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妈妈?这是我想要达到的状态吗?复制粘贴到上是方便自己随时查看对应)
1,吃什么吃,我看你像个糖!(情绪化的妈妈,不仅仅是对孩子欲望的限制,还有对人的贬低,具有很高的权利欲控制欲)
2,还吃糖,自己照照镜子,看看你的牙都啥样了!(矛盾,冲突的妈妈,既想满足孩子,又对这个不舍得拒绝孩子欲望的自己感到愤怒,进而对孩子进行攻击)
3,你都吃一块了,妈妈不是告诉你了吗,一天只能吃一块糖。(欲望节制性妈妈)
4,吃糖啊,别吃了,吃糖牙齿会长虫子的,糖吃多了,牙齿都得掉没了!(打不过孩子的妈妈,需要借助其它力量限制孩子)
5,别吃了,你都吃多少了,一天天的就知道吃糖?(指责型妈妈)
6,宝贝,糖吃多了不好,会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过于理性的妈妈,忽视欲望)
7,那你把你的玩具收好了吧,你要是把你的玩具都收好就可以吃糖!(无原则性妈妈)
8,无回应,无视……(忽视型妈妈)
9,不行!(冷淡的妈妈,无情绪情感)
10,这孩子,你咋这么爱吃糖啊,糖还有了吗?(宠溺型妈妈,欲望压抑型妈妈,孩子捕捉到的是我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妈妈感到的快乐,孩子欲望的满足就是妈妈的满足)
11,你想吃什么糖,要什么口味的?(有爱的妈妈,孩子的欲望不仅仅得到满足,还有更细致的关注)
12,你吃吧,但不要吃太多,吃完糖一定要记得漱口啊,否则糖会腐蚀牙齿,该长蛀牙了。(随和的妈妈,懂得界限的妈妈,爱与责任,欲望与现实的许可)
13,别吃了,你的牙齿不太好,吃多了该长蛀牙了,可以吗?(温柔的妈妈,平等的妈妈,尊重的妈妈)
14,老师和医生都说了,小朋友不能吃糖,吃糖牙不好。(借助第三人的力量控制孩子的欲望,
15,我看你再吃糖的,再吃牙给你掰下来。(暴力)
还可以罗列出很多种回应方式,一千个妈妈有一千个回应方式,小朋友关注的其实并不是妈妈回应的内容,而是回应他欲望时的态度,关于吃糖的好坏是知识,吃糖的想法是欲望,妈妈回应时可以满足,可以拒绝,至于理由是什么也不太重要,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和孩子打交道。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测验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安全型 (Secure),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回避型 (insecure- avoidant),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反抗型 ( insecure- ambivalent),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破裂型 (insecure- disorganized),此类儿童对母亲展现出冷漠。
带着温柔,有爱,随和,情绪稳定的态度的妈妈(11,12,13)容易培养出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妈妈离去并不是因为妈妈和我不好了,并不是妈妈内心拒绝我离我而去,虽然妈妈离开我不愿意,但是妈妈回来后,我对妈妈还是信任的。带着理性、强势、攻击性强的态度的妈妈
(1,2,3,5,6)容易培养出回避型依恋关系,妈妈对孩子缺乏温情的成分,妈妈本身就属于情感抑制型的人,妈妈与孩子的关系中总是包含拒绝的态度,亲子关系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裂痕。如果妈妈离开,同样面临分离的焦虑,当妈妈回来时,不太知道如何去应对,关系中自己属于完全被动的角色,对妈妈没有主动掌控感。带着宠爱,无力感,无原则性的态度
(4,7,10,14)的妈妈容易培养出反抗型依恋关系,这样的关系中,孩子能够掌控妈妈,妈妈变得弱势,让权,无法拒绝孩子的欲望。如果妈妈情感淡漠,忽视孩子,甚至暴力
(8,9,15),就容易形成破裂型依恋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孩子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没有亲密感,缺乏情感的流动,彼此冷漠,关系出现较大的鸿沟裂痕。妈妈离开,不离开对自己没什么区别,都是和自己那么远,无所谓了。
(这个游戏是在一个pet家长群里看到的,每次看到都有不同的感受,会不自觉的想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妈妈?这是我想要达到的状态吗?复制粘贴到上是方便自己随时查看对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