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种的研究重点和待解决问题

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种入侵物种,论述其研究重点和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越详细越好!)... 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种入侵物种,论述其研究重点和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越详细越好!) 展开
举报
匿名用户
2013-12-20
展开全部
从SARS防治,反思外来入侵种控制

  SARS因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而成为目前世界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人体对SARS表现出的脆弱的抵抗能力,充分体现了外来生物入侵对人类以及生态系统的入侵危险性。SARS疫情从发生、发展和控制的整个过程的经验和教训,为外来入侵种的控制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借鉴。其中所呈现的问题,正是目前外来入侵种问题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其所引起的世界性重视及所造成的人命、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严重损失,敦促我们对其他外来入侵种给予应有的重视;而此一过程中成功建立起来的控制体系、手段和方法,也是控制其他外来入侵种可资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当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人类对于所将要面对的外来入侵种的认识是那样的模糊和缺乏,对于全球化时代的外来入侵种的控制也基本上是慵懒和杂乱的,人们既不知道外来入侵种将以怎样的方式、速度向全球传播,也不了解未来外来入侵种的性质,更不清楚它们发作时所爆发出来的冲击力和破坏力是何等强烈,以及会否造成大量的人命损失。而SARS疫情却让我们感受到外来入侵种的威力和可怕。
  截止到2003年5月11日,出现SARS病例的国家和地区达到32个,遍及了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病例累计达7699例,死亡多达598人;而中国大陆地区除少有的几个省份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总的确诊病例达5163人,死亡271人。而此时距离在中国广东发现第一个病例相隔仅有6个月的时间。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外来入侵种的传播速度和冲击力,并且正在倍增之中。
  毫无疑问,面对如此迅猛扩展的未知疫情,象以往那样在事实面前保持缄默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疫情的发展已远远超越了一国政府所能够掌控的范围,除了动员社会各界及国际间广泛力量的积极参与,已难以对疫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样,那种"外松内紧"的封闭式管理思路也早已辉煌不再。以现今的国际及地区间的来往人潮和物流,事物输出、扩散的管道可谓芜杂纷繁而畅达,各种各类的信息更是不胫而走,结果,"外松内紧"无异于掩耳盗铃之举,反而耽搁了宝贵的封堵源头或者掐灭导火索的一刹那,而疫情则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全球弥散开来,并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甚至大量的人命损失。
  对于源头信息、实时疫情信息、防治信息,以及诊断技术、疫苗、药物开发等相关信息的公开发布仍应有一定的频率和规范,事实上这种频率和规范正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而这也正是建立任何国内或国际间有效架构的必要前提。目前各国疫情纷纷出现了受到控制的迹象,对病征、病原、诊断试剂、药物和疫苗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迅速的突破或进展,这些都离不开国际及地区间的信息交流环境的改善。
  在这次防治SARS疫情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实现了对疫情24小时周期的实时监控和报告,并实现了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即时发布,极大地提高了疫情的能见度和防治工作的透明度与协调度,从而使传播源及时得到发现和控制,并极大地节约了社会成本。而在以往,外来入侵种的能见度以及防治工作的透明度、协调度不高,一直是困扰外来入侵种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各国应抓住此一机遇,应用目前已知的外来入侵种数据平台,将其与公共传媒进行"捆绑",依照某种频率和格式及时向社会和公众传递外来入侵种的信息。
  不过,要防止类似SARS疫情的扩散和爆发,仅有即时获得信息的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外来入侵种的防治亟需更高效率的快速反应机制和能力。在这方面,越南成功控制SARS疫情的案例很值得各国研究和借鉴。就在香港、广东的民众担心板蓝根、白醋和口罩脱销之际,越南已在第一时间封锁了出现不明可疑病例(当时并不知道有SARS的存在)的一家当地医院,并迅速找到所有当时从该医院离开的人员,实施严密的疫情监控。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对全球化时代外来入侵种的性质、特点及其危害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树立以法治"种"(外来入侵种)的观念和体制,并切实形成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常规化力量。事实上,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外来入侵种,一个法律化、专业化、常规化的快速反应体系对于世界各国可能都是唯一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代价最小的明智选择,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可能尤其如此,并且其本身就是高度政治文明和智慧的一种表现。
  东盟关于SARS峰会的召开,以及中国的积极参与,或许正是表明了世界面对未来的某种决心,那就是开放与合作,而这也正是我们面对所有的外来入侵种所应该坚持的。希望在SARS疫情爆发期间所激发的勇气和动力,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不会因疫情的逐渐平息而被人类淡忘,认真、切实地防范和控制已对人类生存和未来带来严重威胁的各种外来入侵种,这将是一场更加复杂和持久的战役。
北京吉安得尔科技有限公司
2018-06-11 广告
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由于动物行为学对于动物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神经科学的相关性,它对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产生一定的影响。吉安得尔是微循环与微血管研究系统、动物精细表型...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吉安得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匿名用户
2013-12-20
展开全部
1.容易形成入侵:中国从北到南5,500公里,东到西5,200公里,跨越50个纬度,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多样的生态系统使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2.涉及面积广: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

  3.已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水生生态系统的情况最为严重。

  4.入侵物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都有),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高、低等植物,小到细菌、微生物、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

  5.无意引入多:由于交通越来越发达,流动人员和物资,以及压舱水无意带入的物种很多,例如蔗扁蛾、褐家鼠、豚草、北美一枝黄、紫茎泽兰、刺花莲子草、苋属、松材线虫和美国白蛾等。

  6.有目的的引入多:中国引种历史悠久,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更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牵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几乎与养殖、饲养、种植有关的单位都存在大量的外地或外国物种的引进项目。这些单位有农业、林业、园林、水产、畜牧、特种养殖业、各种饲养繁殖基地,其中大部分引种以提高经济收益、观赏、环保等为主要目的。

  7.入侵种的危害已经显现:有害入侵种涉及多个类群,例如:脊椎动物:獭狸、褐家鼠、爪哇禾雀、四大家鱼、小型鱼类鰕虎鱼和麦穗鱼、食蚊鱼和胎鳉无脊椎动物:克氏螯虾、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白蚁、美国白蛾、蔗扁蛾、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植物:豚草、紫茎泽兰、大米草、水葫芦微生物:甘薯长喙壳菌

  无意引入的病虫害在农林牧和园林等各个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很多,并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包括海关检疫部门的重视。农业方面,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甘薯长喙壳菌和豚草;畜牧业方面,紫茎泽兰;林业方面,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材线虫;园林方面,蔗扁蛾等。

  有目的的引进种给国民经济带来危害的事例比比皆是。水产养殖外地引进种四大家鱼;人工养殖国外引进种獭狸;农业畜禽饲料国外引进种水花生和水葫芦;园林观赏和水质净化种类水葫芦;环保方面,沿海护滩国外引进大米草。

  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包括物种组成、种群结构、食物链结构、水土流失控制、土壤营养循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学方面的改变或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的情况也十分严重。陆地、淡水水域和海洋近海入侵种的危害已经十分明显。例如云南水域中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5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鱼类约有130种,约占总种数的30%;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数的34.7%;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均比60年代明显减少,而其中外来鱼类的引入是这些土著鱼类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8.在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引入大量外来物种:中国对外来种危害的认识还极大地局限于病虫害和杂草等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没有意识到或者不重视外来种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和破坏。对没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却正在排挤、取代当地物种,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在许多自然植被的恢复过程中大规模地有意或无意引入外来物种,结果必将造成中国当地丰富而特有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而且很难恢复。目前中国大规模引入外来种的项目包括: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过程中大面积种植外来物种,包括桉树、外来松树、外来落叶松和在不适宜的海拔和地区种植经济树。这些树林的生态功能是十分有限的。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控制和退耕还草过程中主要依靠从国外(特别是美国)进口草种,有关中国当地草种的培育、研究和利用却十分少。中国极其缺乏如何收集当地草种,并培育以便用于当地的植被恢复工作的研究和教育,这将减少和改变中国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恢复使用外来物种。原因主要是对当地特有的物种没有信心,持有外来的就比当地的好的观点的人很多。如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正要用孟加拉的物种(Rhizophora spp.)来恢复红树林。而且在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种植花园,其中使用许多外来物种,这些物种常常是这些地区入侵种的重要来源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举报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