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文章赏析?
推荐于2018-12-04
展开全部
一、 怎样写作赏析短文
怎样写作赏析短文,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符合基本要求;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写作质量。
符合基本要求就是要“入格”,所写的文章首先保证是一篇赏析文。具体地说,它应符合以下三项要求。
第一层次:符合基本要求
1、符合文体。赏析文是议论文,是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评说。既是议论文,就应符合议论文的基本要求;要有论点,那就是对作品某个方面的结论性的认识;要有论据,那就是引述作品的材料、语句;要有论证,那就是把这些材料经过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以完成对原作的鉴赏、评价。有学生在这方面犯错误,没有写成议论文,那就是单纯地概括原作的内容,简单重述作品中的故事,形同介绍电影、电视剧的“本事”。
2、符合内容。赏析文必须是对文章进行分析、鉴赏、评价,不能写成自己阅读的感想、感受、感悟。前者是对作品“客体”的评论,后者是阅读“主体”的感受。前者是写这篇作品好,好在哪里,后者是写自己阅读后的心得收益。写这类文章一定要以评价为主,而不能以心得为主。它穿插几句感受、心得当然可以,但也应是为了论证评价的观点,如果把主要篇幅落到写心得体会上面,那就不符合对内容的要求了。
3、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是文章形式完整。作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即使再短小,也应有标题、有正文。(标题拟得好,会大大提高评卷者的欣赏兴趣,增加印象分)同学们容易忽略的是,不写标题。2005年湖南高考题要求考生写赏析文,没有要考生写标题,那是怕考生初做此题不懂得要写标题,先给大家把题目也拟定了,这只是对考生现状的一种“妥协”,本来文章的标题是应由考生自拟的,自拟题既可看出考生的写作能力,也可让学生自由展开论述,真正各抒己见。
赏析文的标题分正题与副题两部分。正题揭示评析的内容或观点,副题揭示所评的文章及评析的角度。如2005年高考卷中所标出的题目:①“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②“老师”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这两道文章其正题都是指赏析的内容,副题指所评的作品和赏析的某一角度。
强调一句,如果是要求写一篇短文而不是写一段评语,那就必须要有文题(含正、副题),如果试卷没有标出文题来,考生就必须自拟完整,然后再写作正文。
二是文章内容的完整。作为一篇议论文必须是有论点、论据、论证。作为一篇文学鉴赏(特殊的文体),必须是有述有评,而中心又是“评”。“述”是述原作,或者是概述原作内容,或是引入作品原句。“述”是“评”的基础,也是“评”的依据,“评”是“述”的生发,也是赏析文的核心。如果只是提炼了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理清了文章的
思路,或展示了文章的语言,而没有对它的评价,不说出它的意义、好处,那就好像展出了一件宝物,但并没说出其价值来,这就不符合“鉴赏”的要求。所以说有“述”还要有“评”,而且这个“评”要落在原作的实处,落在所述的基础上,不要尽大话、套话。“评”是核心,并不是就字数多少来说的,有时述可以文字多一些,评析精要,说得中肯,如画龙点腈,虽然文字少一点,同样是可以的。
第二层次:提高文章质量
一篇好的赏析文,除了符合一般作文的常规要求,如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等等之外,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起码还应符合以下标准。
1、中心明确。中心明确是就赏析的内容来说的,你是赏析的人物形象,就要围绕形象这个中心来评述,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再深一步也可说到这个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游离于赏析形象之外的话就不要说,例如结构如果铺排,作者语言有何风格,所说这些如果完全不关涉到形象的塑造时就不要说了。
2、观点正确。这是就评析者的认识来说的,要符合原作品本身的思想观点,也就是你对作品的评价要适合作品的实际。例如评析《背景》的语言,它本来是质朴中含有凝重,而你却说它典雅、华丽,这就是观点不合实际。又如评析《祝福》中“我”的形象,他本来是一个具有反封建进步思想,对统治者憎恶,对下层受压迫民众充满同情的知识分子,但明显有无可奈何而妥协,因软弱而逃避的一面;如果你把他说成反封建的旗手,坚强不屈的斗士,那也就不符合作品实际。不符合作品实际的认识,就是不正确的观点,不是客观应允的;凭这种观点写成的赏析文章,即使再思路清晰、文从字顺,也肯定算不上好文章。
3、论证吻合论点。赏析文的中心论点总是对某篇文学作品的一个结论性的认识评价,而这个中心论点又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根植于作品本身,从作品中提炼出来的。因此要论证这个结论就要从文中去找凭据,找到那些能证明论点的事件、情节描写以及语句,这才是论证论点的关键性的材料。如果找不准这些材料。论据与论点脱接,论点没有支撑,也就必然成不了好文章。(详见后面《带着村庄上路》赏析例文的解说)
4、摘引灵活。写赏析文总会摘引原文以作例证。或概括叙述内容,或摘引原词原句。摘引,很见写作的功力,会摘引的,不仅准确中肯,而且很灵活,不会摘引的则长段抄录,这便是写短文的大忌,总共才三四百字,抄得几个长句就满足了字数,全文只剩下一个观点,此外没有自己的话展开评说。所谓灵活,一是指语言概括力强,二是把原文中的重点词语、短句摘下来,嵌进自己的话语中,读起来流畅、生动,如后面的评《带着村庄上路》思路的例文中说:接着又娶了一个具有“村庄风韵”的女子,开着“村庄风昧”的餐馆,就只引用“风韵”、“风味”两个词语嵌进自己的概述语句之中,“在城市‘播撒’着村庄”,也只引了“播撒”一词,这样既不失其原昧,又显摇曳灵动,多了一些语言的情味。 .
力,也可让学生自由展开论述,真正各抒己见。
5、发掘原作的特点。
考卷要求写赏析文章只是提出一个角度,即限制从哪个方面去评析作品,至于你如何去赏析评价,那就要你自己去发掘作品的亮点、特点。这就需要有阅读的慧眼。只能看到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写出来的赏析只能是一般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抓到特点,就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例如评析《带着村庄上路)的语言,一般地说它的语言风格清新、隽永、晓畅,如果要抓到特色,那就是例文所列的两点,一是把词语“炒”活,给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赋予许多临时性的意义,显得简洁、丰富而灵动。如“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这句中的“村庄”就是指“村庄带来的土气”,如果要求像说明文一样,把原句改为“在我尽力掩藏村庄带来的土气”,这样说虽然更明白了,但就失去了语言的艺术和特有的情味。本文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是用形象来代替抽象的叙述。如“让村庄打个盹儿”等。抓住了这两个特点(不同于一般之处),见解有新意,表述才会有新意。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下面附录散文《带着村庄上路》和两篇赏析短文。文后再加评点,以作例证。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已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子菜、酸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崖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叉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
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侠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例文1】
心潮逐浪高
——《带着村庄上路》思路试析
卢年初的《带着村庄上路》,写的是“游子”始终怀念村庄,无法舍_夺村庄的恋乡情结。它的行文思路十分明晰,逐级扬升,逐浪推高,引领着读者进入它的情感世界。
为了欣赏外面世界的精彩,追求人生的出息,“我”下决心悄悄地离开村庄,想不带走村庄的任何东西,这既是“我”行踪的起点,也是“我”情绪的起点。然而一切都出乎所料。首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离不开村庄,吃的是母亲亲手做的咸鱼、炒米,嚼的是村庄,咽的是村庄。尤其难干洗汰的是一身村庄的上气,村庄文化的熏陶,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头,走到哪里也还是村庄的儿子。这是文章的第一浪。
接着又娶了一个具有“村庄风韵”的女子,开着“村庄风味”的餐馆,不仅没有忘却,而且在城市里“播撤”着村庄。这是第二浪。
当“我”意识到村庄不仅养育了“我”的童年,而且又哺育着“我”的今天的时候,村庄就成了“我”的骄傲,说话高昂爽朗,言必村庄。感情的潮水又高过一浪。于是,“我”有了对村庄的负疚,决定反哺村庄。我怀着新的愿望再次上路了。“后半生”的愿望,回应着“那时”想离开村庄的懵懂,至此,文章收柬在一个更加真挚而深沉的情愫里。
怎样写作赏析短文,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符合基本要求;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写作质量。
符合基本要求就是要“入格”,所写的文章首先保证是一篇赏析文。具体地说,它应符合以下三项要求。
第一层次:符合基本要求
1、符合文体。赏析文是议论文,是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评说。既是议论文,就应符合议论文的基本要求;要有论点,那就是对作品某个方面的结论性的认识;要有论据,那就是引述作品的材料、语句;要有论证,那就是把这些材料经过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以完成对原作的鉴赏、评价。有学生在这方面犯错误,没有写成议论文,那就是单纯地概括原作的内容,简单重述作品中的故事,形同介绍电影、电视剧的“本事”。
2、符合内容。赏析文必须是对文章进行分析、鉴赏、评价,不能写成自己阅读的感想、感受、感悟。前者是对作品“客体”的评论,后者是阅读“主体”的感受。前者是写这篇作品好,好在哪里,后者是写自己阅读后的心得收益。写这类文章一定要以评价为主,而不能以心得为主。它穿插几句感受、心得当然可以,但也应是为了论证评价的观点,如果把主要篇幅落到写心得体会上面,那就不符合对内容的要求了。
3、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是文章形式完整。作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即使再短小,也应有标题、有正文。(标题拟得好,会大大提高评卷者的欣赏兴趣,增加印象分)同学们容易忽略的是,不写标题。2005年湖南高考题要求考生写赏析文,没有要考生写标题,那是怕考生初做此题不懂得要写标题,先给大家把题目也拟定了,这只是对考生现状的一种“妥协”,本来文章的标题是应由考生自拟的,自拟题既可看出考生的写作能力,也可让学生自由展开论述,真正各抒己见。
赏析文的标题分正题与副题两部分。正题揭示评析的内容或观点,副题揭示所评的文章及评析的角度。如2005年高考卷中所标出的题目:①“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②“老师”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这两道文章其正题都是指赏析的内容,副题指所评的作品和赏析的某一角度。
强调一句,如果是要求写一篇短文而不是写一段评语,那就必须要有文题(含正、副题),如果试卷没有标出文题来,考生就必须自拟完整,然后再写作正文。
二是文章内容的完整。作为一篇议论文必须是有论点、论据、论证。作为一篇文学鉴赏(特殊的文体),必须是有述有评,而中心又是“评”。“述”是述原作,或者是概述原作内容,或是引入作品原句。“述”是“评”的基础,也是“评”的依据,“评”是“述”的生发,也是赏析文的核心。如果只是提炼了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理清了文章的
思路,或展示了文章的语言,而没有对它的评价,不说出它的意义、好处,那就好像展出了一件宝物,但并没说出其价值来,这就不符合“鉴赏”的要求。所以说有“述”还要有“评”,而且这个“评”要落在原作的实处,落在所述的基础上,不要尽大话、套话。“评”是核心,并不是就字数多少来说的,有时述可以文字多一些,评析精要,说得中肯,如画龙点腈,虽然文字少一点,同样是可以的。
第二层次:提高文章质量
一篇好的赏析文,除了符合一般作文的常规要求,如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等等之外,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起码还应符合以下标准。
1、中心明确。中心明确是就赏析的内容来说的,你是赏析的人物形象,就要围绕形象这个中心来评述,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再深一步也可说到这个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游离于赏析形象之外的话就不要说,例如结构如果铺排,作者语言有何风格,所说这些如果完全不关涉到形象的塑造时就不要说了。
2、观点正确。这是就评析者的认识来说的,要符合原作品本身的思想观点,也就是你对作品的评价要适合作品的实际。例如评析《背景》的语言,它本来是质朴中含有凝重,而你却说它典雅、华丽,这就是观点不合实际。又如评析《祝福》中“我”的形象,他本来是一个具有反封建进步思想,对统治者憎恶,对下层受压迫民众充满同情的知识分子,但明显有无可奈何而妥协,因软弱而逃避的一面;如果你把他说成反封建的旗手,坚强不屈的斗士,那也就不符合作品实际。不符合作品实际的认识,就是不正确的观点,不是客观应允的;凭这种观点写成的赏析文章,即使再思路清晰、文从字顺,也肯定算不上好文章。
3、论证吻合论点。赏析文的中心论点总是对某篇文学作品的一个结论性的认识评价,而这个中心论点又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根植于作品本身,从作品中提炼出来的。因此要论证这个结论就要从文中去找凭据,找到那些能证明论点的事件、情节描写以及语句,这才是论证论点的关键性的材料。如果找不准这些材料。论据与论点脱接,论点没有支撑,也就必然成不了好文章。(详见后面《带着村庄上路》赏析例文的解说)
4、摘引灵活。写赏析文总会摘引原文以作例证。或概括叙述内容,或摘引原词原句。摘引,很见写作的功力,会摘引的,不仅准确中肯,而且很灵活,不会摘引的则长段抄录,这便是写短文的大忌,总共才三四百字,抄得几个长句就满足了字数,全文只剩下一个观点,此外没有自己的话展开评说。所谓灵活,一是指语言概括力强,二是把原文中的重点词语、短句摘下来,嵌进自己的话语中,读起来流畅、生动,如后面的评《带着村庄上路》思路的例文中说:接着又娶了一个具有“村庄风韵”的女子,开着“村庄风昧”的餐馆,就只引用“风韵”、“风味”两个词语嵌进自己的概述语句之中,“在城市‘播撒’着村庄”,也只引了“播撒”一词,这样既不失其原昧,又显摇曳灵动,多了一些语言的情味。 .
力,也可让学生自由展开论述,真正各抒己见。
5、发掘原作的特点。
考卷要求写赏析文章只是提出一个角度,即限制从哪个方面去评析作品,至于你如何去赏析评价,那就要你自己去发掘作品的亮点、特点。这就需要有阅读的慧眼。只能看到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写出来的赏析只能是一般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抓到特点,就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例如评析《带着村庄上路)的语言,一般地说它的语言风格清新、隽永、晓畅,如果要抓到特色,那就是例文所列的两点,一是把词语“炒”活,给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赋予许多临时性的意义,显得简洁、丰富而灵动。如“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这句中的“村庄”就是指“村庄带来的土气”,如果要求像说明文一样,把原句改为“在我尽力掩藏村庄带来的土气”,这样说虽然更明白了,但就失去了语言的艺术和特有的情味。本文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是用形象来代替抽象的叙述。如“让村庄打个盹儿”等。抓住了这两个特点(不同于一般之处),见解有新意,表述才会有新意。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下面附录散文《带着村庄上路》和两篇赏析短文。文后再加评点,以作例证。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已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子菜、酸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崖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叉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
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侠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例文1】
心潮逐浪高
——《带着村庄上路》思路试析
卢年初的《带着村庄上路》,写的是“游子”始终怀念村庄,无法舍_夺村庄的恋乡情结。它的行文思路十分明晰,逐级扬升,逐浪推高,引领着读者进入它的情感世界。
为了欣赏外面世界的精彩,追求人生的出息,“我”下决心悄悄地离开村庄,想不带走村庄的任何东西,这既是“我”行踪的起点,也是“我”情绪的起点。然而一切都出乎所料。首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离不开村庄,吃的是母亲亲手做的咸鱼、炒米,嚼的是村庄,咽的是村庄。尤其难干洗汰的是一身村庄的上气,村庄文化的熏陶,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头,走到哪里也还是村庄的儿子。这是文章的第一浪。
接着又娶了一个具有“村庄风韵”的女子,开着“村庄风味”的餐馆,不仅没有忘却,而且在城市里“播撤”着村庄。这是第二浪。
当“我”意识到村庄不仅养育了“我”的童年,而且又哺育着“我”的今天的时候,村庄就成了“我”的骄傲,说话高昂爽朗,言必村庄。感情的潮水又高过一浪。于是,“我”有了对村庄的负疚,决定反哺村庄。我怀着新的愿望再次上路了。“后半生”的愿望,回应着“那时”想离开村庄的懵懂,至此,文章收柬在一个更加真挚而深沉的情愫里。
杂志社
2024-11-11 广告
2024-11-11 广告
大家好,这个发表论文问题老生常谈了,此篇内容也先给准备发表论文的小白同学,内容也是我多年的精华经验总结,包括了凭个人之力如何在期刊上成功发表一篇论文的全部过程,主要内容有,论文发表的两种渠道,如何鉴别发表论文机构真伪方法,快速写作论文的方法...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杂志社提供
2013-11-28
展开全部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直接写出自己看后的感觉,所得的感受。 不用好文笔,直接写出自己觉得如何如何。 如果要复杂些,就要依靠文笔,来形容这文怎样怎样,你自己感受到的是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鉴赏方法
如何鉴赏文章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要能正确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关键是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②要全面、辩证地评价文章;③评价要有理有据;④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照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如何鉴赏文章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要能正确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关键是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②要全面、辩证地评价文章;③评价要有理有据;④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照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