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是什么意思
“十五夜望月”意思:在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看月亮。
“十五夜望月”全诗名:《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扩展资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诗文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扩展资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著壁成绘”,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
这一评语也可移之于评一切有意境的唐诗。正因为如此,所以历代画家喜作唐人诗意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它的背景为曲岸远山,长空明月。画面中心是一处临水的胜游之地,曲栏围着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叶梧桐树上有几只栖鸦,树旁生长着枝叶婆娑的秋桂。树下五人,两人望月而语。
参考资料
“十五夜望月”全诗名:《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扩展资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
同学你好
有帮助请点采纳或者右上角好评~
祝你新的一年学习进步,马到成功!!!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扣前一句,一步步渲染中秋之夜。如果你一步步去揣摩,你甚至会认为这桂花可能指的是月中的桂树。这就是偷偷写月亮的诗人,是整个题目的下笔。宁静的夜晚,诗人仰望明月,陷入沉思,感到微微的寒意。他不自觉地想象着,在广寒宫里,寒露一定也打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悠远,更发人深省。诗人选择了“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了冷露的轻盈无迹,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仅仅是桂花,树下的玉兔,挥舞着斧头的吴刚也是如此。古人认为霜露类似天上落下的雨雪,表现了夜的深邃与静谧。好像桂香和寒气来了,带给我们美好的联想。
这是写中秋之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二十八字,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的月光和对月亮的渴望之情,展现了一幅孤独、冷清、宁静的中秋之夜的画。这首诗以景物描写开始,以抒情结束。充满了想象力和魅力。
诗人用形象的语言和优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节特定的环境氛围,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人在远方望月思情的意境,并加入了一个唱罢叹息的无尽结局,婉转动人地表现了离别与共思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