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编写的基本步骤和内容是什么?
展开全部
教案,又称课时计划,通常以一节课为单位编写,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多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条理化、科学化,明确地体现于教案文字之中。它既基孝轮是备课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又是备课的继续和深入。编写教案是使教师的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的重要一步。写成教案,又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
(一)教案的基本内容
编写教案虽有一定的格式,但不能强求一律,应多从实际出发,以方便教学为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准。教案的主要内容有:课题、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回忆等。课题
课题是本课时所讲的题目,一般要醒目地写在一页的首行中间。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篇(节)教材教学的行动纲领,是教学大纲的具体落实,也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必须写得具体、明确、恰当、适中,有指导作用,要防止笼统或琐碎、偏高或偏低的现象。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一是大纲,二是教材,三是学生。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各年级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因此不能脱离大纲的指导;每篇或每节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必须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出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之,拟定教学目的必须有利于学生增强知识,强化智能。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应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出发,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在编写教案时,要在系统地讲述过程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师的作用贵在从重点和难点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要根据教材的分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各课时教学内容的分配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重点难点和合理分布。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各课时教学内容的量要基本相近,不能过轻或过重。教法和教学媒体
6.教学过程(步骤)
这是在教案上编写好落实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实施程序。哪些地方由学生自学试讲,哪些地方由教师讲解;哪些地方使用教具,哪些地方进行板书等,都要有一个周密细致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安排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符合教材的逻辑规律,循序渐进,做到既完整又系统。教学的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学目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逻辑性,力求写得正确、具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7.板书设计和课后回忆
教案中要设计好上课的板书,板书设计要尽量体现编者的用意,的思路,符合学生学习理解的心理,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把传播与吸收的意念联在一起, 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教师还要注意写课后回忆,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为以后的教学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目前各个学校根据教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设计印制出不同格式的教案“表册”。一般在第一页规定一些共同的项目,如班级、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程、教具及作业等,要求教师逐项填写。这可帮助教师思考,并达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教案的第二页通常为空白,供教师填写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教学时间的分配等。
教学进程部分是教案的最重要的部分,编写这一部分必须做到步骤、纲要和教法相结合,使教案不仅能指导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就是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搏信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亦能大体上了解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教学进程的安排,甚至对本堂课每个问题的讲述。一般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引言
用以导入问题,如政治和语文课,可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物理化学可通过日慎指常生活现象,工艺课可通过实习见闻等,并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运用形象化教具的启示,以导入新课。阐述、分析和推导问题
这是关键的、核心的部分,既要写出教材内容的要点,又要写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逻辑推理过程、生动的叙述情况、细致而必要的演算步骤,又要有可以意想到的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以及应当特别强调的问题等等。
现在的教材一般均为叙述性的,且篇幅较大,学生阅读时不易把握住中心。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钻研,进行分析、归纳,加以科学的组织,在教学上写出纲要,并配以讲解的步骤和方法。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可复述要点或强调某些问题,有的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如在一章结尾,还应进行综合性的总结,这些都应在教案上有所反映。
(一)教案的基本内容
编写教案虽有一定的格式,但不能强求一律,应多从实际出发,以方便教学为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准。教案的主要内容有:课题、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回忆等。课题
课题是本课时所讲的题目,一般要醒目地写在一页的首行中间。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篇(节)教材教学的行动纲领,是教学大纲的具体落实,也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必须写得具体、明确、恰当、适中,有指导作用,要防止笼统或琐碎、偏高或偏低的现象。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一是大纲,二是教材,三是学生。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各年级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因此不能脱离大纲的指导;每篇或每节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必须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出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之,拟定教学目的必须有利于学生增强知识,强化智能。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应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出发,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在编写教案时,要在系统地讲述过程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师的作用贵在从重点和难点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要根据教材的分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各课时教学内容的分配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重点难点和合理分布。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各课时教学内容的量要基本相近,不能过轻或过重。教法和教学媒体
6.教学过程(步骤)
这是在教案上编写好落实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实施程序。哪些地方由学生自学试讲,哪些地方由教师讲解;哪些地方使用教具,哪些地方进行板书等,都要有一个周密细致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安排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符合教材的逻辑规律,循序渐进,做到既完整又系统。教学的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学目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逻辑性,力求写得正确、具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7.板书设计和课后回忆
教案中要设计好上课的板书,板书设计要尽量体现编者的用意,的思路,符合学生学习理解的心理,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把传播与吸收的意念联在一起, 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教师还要注意写课后回忆,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为以后的教学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目前各个学校根据教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设计印制出不同格式的教案“表册”。一般在第一页规定一些共同的项目,如班级、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程、教具及作业等,要求教师逐项填写。这可帮助教师思考,并达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教案的第二页通常为空白,供教师填写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教学时间的分配等。
教学进程部分是教案的最重要的部分,编写这一部分必须做到步骤、纲要和教法相结合,使教案不仅能指导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就是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搏信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亦能大体上了解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教学进程的安排,甚至对本堂课每个问题的讲述。一般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引言
用以导入问题,如政治和语文课,可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物理化学可通过日慎指常生活现象,工艺课可通过实习见闻等,并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运用形象化教具的启示,以导入新课。阐述、分析和推导问题
这是关键的、核心的部分,既要写出教材内容的要点,又要写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逻辑推理过程、生动的叙述情况、细致而必要的演算步骤,又要有可以意想到的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以及应当特别强调的问题等等。
现在的教材一般均为叙述性的,且篇幅较大,学生阅读时不易把握住中心。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钻研,进行分析、归纳,加以科学的组织,在教学上写出纲要,并配以讲解的步骤和方法。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可复述要点或强调某些问题,有的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如在一章结尾,还应进行综合性的总结,这些都应在教案上有所反映。
展开全部
一、编写教案的意义
1.教案是实现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需环节
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理解教材,第二步是研究学生对象。按照教学活动这一事物的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的发展,事物必然会运动到编写教案这一环节。从教师的教授活动看,编写教案的目的是实施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思想,它要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它是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措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从而很好地领会知识。
2.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根本保证
不管一位教师教学经验多么丰富,上课前一定要写好教案。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案是教师在钻研课程目标、教材、教学参考书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出来的成果。教案设计的质量如何,往往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年轻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可能将设计的教案熟记于心,教案放在讲台之上,偶尔翻阅一下,可以提示教师循序教学,防止上课时手忙脚乱。
3.教案是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在一些新课程改革实验县(区)发现,一些教师依然采用老办法讲解新教材,课堂几乎与学生的真实成长关系不大,教学改革被简单地看成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基本功的转向,这与传统教案的影响有关。
传统教案,注重知识层面,热衷于知识数量和知识体系,甚至就是大纲的压缩或翻版。课堂实施只见知识不见学生,只管“讲”了多少,不管“学”得好坏,教案成为课堂的“剧本”,老师机械地按照“剧本”化的“程序”轰炸学生,演绎出灌输知识的课堂“陷阱”。
这种传统的教案设计是以教师的教和书本的知识为本位的,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侧重的是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细节化。尽管备课中也提出研究学生的任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处于一个年级阶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只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怎么讲上,依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来思考学生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设计教案时,必须从人文意识、实践意识和课程意识出发,从学生成长的层面来思索,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进行有生命意识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余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案要乡土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使国家、地方和学校同时成为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主体。而且,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为地方、学校甚至教师留出了较大的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空间。但课程的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开发课程资源首先应立足于现有的校内外资源。教案的乡土化竖塌消就是要释放老师的能量,激活学校细胞,用足、用好本地的乡土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教学。这就使得教师要善于捕捉属于本校、本班学生的“兴趣”、“氛围”、“人际关系”、“生活经历”、“社会事件”等乡土信息,并结合乡土信息创造性地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努力做到“教”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吻合学生的“学”,使乡土化教案发挥更大作用。
教案的乡土化使教案具有地方特色,由于筛选的资源大多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倍感亲切,容易信服,使用起来,也有利于促使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2.教案要整合化。课程论专家张华博士提出,衫芦课程是由老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因素构成。那么,整合就是对真实的教学情境的整理与重组,即进行物性与活性的,静态与动态的,显性与隐性等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通过整合,让教材知识动态化,课堂情境人格化,把教案整合成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一种互动的文本,从而促使课堂活动的结构优化。
3.教案要学案化。教案“学案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容纳更多样的学习方式,营造主体的学习地位,根据“学”的具体性实施“教”的方案,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去实现独立,通过合作学习弥补个人的有限,通过学法的习训想学、会学。
教案“学案化”植根于对学生独立生命的尊重,对学生具有的多重智慧优势的充分信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重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相关的体验,从内心感受中体会道理,而不是只记忆一些死的知识点;(2)要重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去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引导学生反复尝试,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3)重合作,课堂上的合作体现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补上;(4)重方法和运用,书上的许多理论知识,它们只是学习的载体,教学的目的应落实在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上。
4.教案要弹性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化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所以,课堂不能再是教案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
现代教学设计的“预设”教案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具有指导性的“动态方案”——弹性化的教学“预设”方案。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再做出详细的、适时的动态调整或调适,从而可以弥补在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中,原先设定的学习难点可能不全成为学习难点或还有新的学习难点,原先设定的教学程序可能不是实际的教学程序等缺陷。所以,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进行调整,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即在“预设”基础上“生成”,在“生成”过程中提升“预设”的层次、水平。
1.教案是实现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需环节
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理解教材,第二步是研究学生对象。按照教学活动这一事物的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的发展,事物必然会运动到编写教案这一环节。从教师的教授活动看,编写教案的目的是实施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思想,它要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它是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措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从而很好地领会知识。
2.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根本保证
不管一位教师教学经验多么丰富,上课前一定要写好教案。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案是教师在钻研课程目标、教材、教学参考书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出来的成果。教案设计的质量如何,往往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年轻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可能将设计的教案熟记于心,教案放在讲台之上,偶尔翻阅一下,可以提示教师循序教学,防止上课时手忙脚乱。
3.教案是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在一些新课程改革实验县(区)发现,一些教师依然采用老办法讲解新教材,课堂几乎与学生的真实成长关系不大,教学改革被简单地看成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基本功的转向,这与传统教案的影响有关。
传统教案,注重知识层面,热衷于知识数量和知识体系,甚至就是大纲的压缩或翻版。课堂实施只见知识不见学生,只管“讲”了多少,不管“学”得好坏,教案成为课堂的“剧本”,老师机械地按照“剧本”化的“程序”轰炸学生,演绎出灌输知识的课堂“陷阱”。
这种传统的教案设计是以教师的教和书本的知识为本位的,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侧重的是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细节化。尽管备课中也提出研究学生的任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处于一个年级阶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只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怎么讲上,依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来思考学生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设计教案时,必须从人文意识、实践意识和课程意识出发,从学生成长的层面来思索,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进行有生命意识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余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案要乡土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使国家、地方和学校同时成为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主体。而且,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为地方、学校甚至教师留出了较大的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空间。但课程的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开发课程资源首先应立足于现有的校内外资源。教案的乡土化竖塌消就是要释放老师的能量,激活学校细胞,用足、用好本地的乡土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教学。这就使得教师要善于捕捉属于本校、本班学生的“兴趣”、“氛围”、“人际关系”、“生活经历”、“社会事件”等乡土信息,并结合乡土信息创造性地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努力做到“教”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吻合学生的“学”,使乡土化教案发挥更大作用。
教案的乡土化使教案具有地方特色,由于筛选的资源大多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倍感亲切,容易信服,使用起来,也有利于促使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2.教案要整合化。课程论专家张华博士提出,衫芦课程是由老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因素构成。那么,整合就是对真实的教学情境的整理与重组,即进行物性与活性的,静态与动态的,显性与隐性等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通过整合,让教材知识动态化,课堂情境人格化,把教案整合成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一种互动的文本,从而促使课堂活动的结构优化。
3.教案要学案化。教案“学案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容纳更多样的学习方式,营造主体的学习地位,根据“学”的具体性实施“教”的方案,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去实现独立,通过合作学习弥补个人的有限,通过学法的习训想学、会学。
教案“学案化”植根于对学生独立生命的尊重,对学生具有的多重智慧优势的充分信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重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相关的体验,从内心感受中体会道理,而不是只记忆一些死的知识点;(2)要重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去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引导学生反复尝试,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3)重合作,课堂上的合作体现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补上;(4)重方法和运用,书上的许多理论知识,它们只是学习的载体,教学的目的应落实在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上。
4.教案要弹性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化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所以,课堂不能再是教案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
现代教学设计的“预设”教案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具有指导性的“动态方案”——弹性化的教学“预设”方案。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再做出详细的、适时的动态调整或调适,从而可以弥补在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中,原先设定的学习难点可能不全成为学习难点或还有新的学习难点,原先设定的教学程序可能不是实际的教学程序等缺陷。所以,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进行调整,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即在“预设”基础上“生成”,在“生成”过程中提升“预设”的层次、水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