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形容现在的80后?大神们帮帮忙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80后定义 80后字面意思是指在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但其实包含着一种文化现象,其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文学等简单字面含义。 由于80后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背景,他们在人们眼中一直没有很好的印象,早些年网络等媒体上到处是“歧视”80后的现象,包含攻击的字眼处处可寻,如被称“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味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人们对80后的一些看法和偏见亦在逐渐改变,尤其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以及奥运圣火护卫战中,这一群年轻人的血性表现,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国人又一次的爱国热潮,充满活力地宣传了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至此各种媒体对80后进行的积极报道和正式宣传开始进入主流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80后是一直亲眼鉴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新一代,20年左右的人生历程中目睹到的多是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奋起拼搏史。 与90后不同,他们存有从小到大眼见祖国由相对困难落后直至今天的成就的完整记忆,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多少物质生活享受却简单充实、在今天看来珍贵特别的童年时代,以及率先跨入中国的信息新时代前沿接触新生事物、成为新千年第一批彰显个性的族群的少年时代,最终成为了现今这群开始思考民族荣誉国家前途、日渐成熟进入社会有所担当的青年一代。 80后年龄正处在18岁到28岁之间。现在很多年青写手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85,86往后来的小伙子们,小姑娘,大器早成,不是写书出了名,就是演戏,唱歌出了名的叫“80后现象”、“80后写作”。 狭义80后:指80-89年出生的人 广义80后:指80年后出生的人 另外,还有一种在80后内部细分出85后(85-89年出生的人)的说法,用意大概是旨在强调80-84年出生的这代人身上的过渡特质和宣告85后新时代个性的正式成型,不很普遍。 80后代表人物 80后作家是当今文坛最具冲击力、最有激情的一股文学力量。原先的80后概念就是指80后作家,只是后来概念被宽泛化了。80后作家人物:韩寒、郭敬明,张悦然、陆缄、春树、甘世佳、小饭、李海洋、韩晗、苏德、周嘉宁、郑小琼、胡坚、李傻傻等。 80后不仅仅包括了文学的范围,明星,运动员还有普通的80后出生的人都称为80后。其中运动员中代表为:姚明,易建联,刘翔,丁俊晖,何雯娜等等。另外,值得骄傲的是现中国大陆首富杨惠妍也是80后的著名代表人物,在娱乐圈中有从超女脱颖而出的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 , 何洁 等,还有词曲作家申宝峰,乐队花儿,马天宇等. 学术界的80后也逐渐兴起,甚至吸引了部分搞文学创作的作家,譬如在国内文学评论界风头正劲的韩晗,本人就曾是80后代表作家之一,1984年出生的龚哲轩,现在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最年轻的访问学者,主攻量子物理学,1980年出生的复旦大学博士金理,荣膺“华语传媒年度批评家奖”,1981年出生的张鸿巍是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博士,现在是广西大学法律系的副主任,并具备教授职称,而另一位1981年出生的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胡鹏林,则是湖北师范大学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他们共同承担起了80后在国内学术界继往开来、更新换代、全面构建年轻化学术梯队的历史责任。 80后还包括正在兴起的以‘泡泡网:李想’和‘我是80后:谁知果’为代表的IT和传媒精英。 最新的80后解释:80后字面意思就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但是从网络文学的发展来看,80后是特指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这部分人具有各个行业的专业水平,但是社会并没有发展到能够接受他(她)们的地步,是一个早到的阶层。这个阶层在几年内处在失业或者准失业状态。 另一种说法:80后本质是指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后产生的一代人。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护和潜在竞争而产生的,较前代人更自我膨胀,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人。在中国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政策时,这一代人的出现让中国有了新的家庭结构。 社会学家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每10年分成一个阶段加以研究,80后就是1980年-1989年出生的人。美国也把这一代叫做“Y一代”。 80后的文学 八零后在出现时是一个文学词汇 “所谓八十后作家,就是出生于80年代,以网络为主要创作媒介,以商业利益为主要目的,作品意境与内涵以城市为背景、青春为主题的青年作者群。” ——青年学者、八十后作家 韩晗 目前绝大多数80后作家依然处在学艺期,生活积淀的增多、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文学修养的提高,是写作升华的关键。虽然80后文学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坛的确认,《花城》、《上海文学》《人民文学》等主流刊物已发表他们的大量作品。但文学毕竟应有其特殊的质地和要求,不能降低对他们这一代的评价标准。这时,对80后来说,文学自上的演练与高下之分,需要的既有才力,更有定力,而沉寂、思考、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以为,对传统历史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社会心理、基本的理论等等的了解与掌握是必要的,因为这些是促使有效的写作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诱惑丛生的当下,谁能保持必要的独立和清醒,能够不断地超越、否定自己,维系内心的一份纯净,将文学创作进行到底,谁便能真正地傲立文坛. “80后”不是一个文学概念,是一个市场与商业炒做出来的概念。自己被不被笼络到这个概念之下无所谓。真正的文学不是以年代划分的。一个作家,他不乐意自己被划入任何一个流派,因为作家追求艺术性的独一无二。划分流派,圈定概念是评论家或者出版商愿意做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对他们都有利。前者是学术上的方便,后者则是经济上的利益趋势。、 “80后”主要文本:韩寒《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郭敬明代表作《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 张悦然 《樱桃之远》。 泽婴 《荼縻》、孙睿《草样年华》、春树 《北京娃娃》。 马教授认为,80后现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市场化、文化化的一种表现,是适应青少年阅读需求,在外部商业资本(传媒、出版)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创作现象,是借助小读者和小作者的互动进行偶像化市场造势和炒作的文化现象。80后创作,可以上溯到上海《萌芽》杂志创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他们一方面适应新的环境下小读者对于文学创作、欣赏的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中学生的高考情结和教育弊端,与一些著名高校达成协议,在大赛中表现优异的小作者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录取,从而极大地吸引了中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也引起传媒、家长以至社会的普遍关注。 新概念作文大赛也确实涌现出一些有天分、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小作家。由于他们的作品率真、原态地记录了部分当代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情感特征,适应了他们的阅读需求和心理,个性十足,抒发了他们自己的心声,例如高考的压力、青春的困惑等等,说出了自己心里话,在阅读中得到宣泄,受到广泛的推崇和喜爱。一些敏锐的出版社和书商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市场和商机,全力打造这样一批青春写手、作家,导致80后创作大量出现,一些小说的销量竟逾百万册。由于新概念作文大赛、80后创作在社会上掀起的巨大影响,媒体也热烈地关注、参与其中,不断为80后创作造势、炒作。通过对此的运作,许多涉猎其中的传媒影响力剧增,而他们的宣传、造势,又为80后文学的创作、作家的名誉提高、作品的销售推波助澜,相得益彰。 对于80后创作,马相武的评价中肯而客观。他认为,从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发行量来看,80后创作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是,这种巨大的影响与其说是因为其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不如说是抓住了青少年读者们的阅读心理。80后作品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主要反映在语言层面上富有艺术性,个性十足,同时其细腻、逼真的心理、情感变化,也有十分可取之处。千百万青少年需要在自己的成长期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有自己最喜欢最合适的“青春读本”,80后小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个需求。当然,其价值取向还是有很大争议的,也许争议并未充分展开。现在是大家都愿意表现宽容的年代。 马相武肯定80后创作的积极一面,同时也指出了80后创作的一些弊端。一方面由于书商、出版集团要在短时间内出书、获取利润,所以会要求作家在短时间内交稿,有很有限的工作期限;另外,在版税、稿费以及创作名望的推动下,作者们有时候也希望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创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的质量有时难以保证,部分作品的创作立意源于出版集团的策划,容易造成作者个体写作行为失范。另一方面,由于小作家、小作者们并没有受到专业的写作训练,结构上不免松散;同时,由于年龄、经历,其社会阅历、文化积淀不深,也难以写出较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情节、人物塑造上稍显单薄,而且有雷同的现象。同时,标榜率真很好,但率真、抒情多了,难免沦为矫情,真实便失真了。语言上追求自由纵情,但是有的也很粗糙草率。 青年读者对于80后创作的喜爱与推崇,也反映了一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文化以及生存状态。马相武形象地指出,80后创作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是“我们写我们”,后一个“我们”是指8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也就是青少年群体;前一个我们则是指80后作家们,也就是用青年的手,来写青年的事。这是区别于“他们写我们”的,这里的他们,是指那些先一代的专业作家们。相对于“他们写我们”,“我们写我们”显然更加容易为“我们”所接受,受“我们”的推崇。 然而,“我们写我们”,与“他们写我们”相比,尽管的确更加率真、更加贴近青年生活,也更能反映青少年呼声,但是由于这些“我们”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并不丰厚充实,往往显得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作品的深度有限,难以对青少年青春时期的心理、情感变化作一客观、理智的分析,题材的筛选上难免良莠不齐,某些作品过于暴露、夸大青春期的困惑、迷惘,甚至还有一些赤裸裸的性描写,很容易对身心尚不成熟、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学生产生不利的引导和指向,这也是马相武所深感忧虑的。 沉湎于文字的赤裸狂欢,在安静的夜晚异常亢奋,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过黎明!在熙攘嘈杂的环境中,无法真正宁静地写作;在虚热、浮躁和追捧中…… 这一群人,闹哄哄地走向了文学的殿堂,但是活在尴尬里,活在阴影里,活在文学丧失它纯粹性的危机中!这就是所谓的“80后”。 80后代表作电视剧<奋斗>这是一部描述大学毕业生闯荡社会的作品,讲述三对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面对社会现实与校园...面对人生的挣扎与奋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