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百位将军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11-04 · TA获得超过998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2万
展开全部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我国古代的将军,既是高级武官的职位,也用于高级军政官员的称谓,又是军政官员的名誉职衔,甚至作为爵号使用等等。

作为高级军事统帅,“将军”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出现了。

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

见《国语·晋语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

此皆非正式官名。

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置前后左右将军。

秦因之。

汉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

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西汉还有“中将军”,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这些将军都是朝廷重臣,常加朝中官号,参与朝政。

另外有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将屯将军、伏波将军等杂号将军,地位稍低,统兵征伐时临时设置,因事立名,事讫而罢。

魏、晋、南朝、北魏、北齐时期,专职武官将军有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及其所领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等,典掌禁军,各有职司,其余诸号将军名为朝中大臣和地方长官的加官,虽然也领军兵,但不是专职的军事统帅。

其中晋朝有骠骑、车骑、卫将军,有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位从公,不开府者秩二品。

三品将军秩二千石。

见《晋书·职官志》。

晋诸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

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多,权位不一。

西魏、北周时期实行府兵制,各级府兵组织的统帅也带将军号,如柱国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等。

隋朝十二卫、唐朝十六卫等诸禁卫军都置大将军、将军,分别冠以卫号、军号,统领府兵、禁军。

辽朝北面御帐官、皇族帐官、诸帐官、部族官、属国官、军官中皆置将军,参掌本部军队之政令。

金朝宫中置宿置将军,领亲军,掌宫城及出行禁卫;大宗 *** 下设诸宗室将军,分治宗室事务;金章宗发兵攻宋时曾设置平南诸号将军,军还而罢。

明朝镇守边防的将领挂将军印,如驻守云南的总兵称征南将军,驻守两广的总兵称征蛮将军,驻守辽东的称征虏前将军,驻守宣府的称镇朔将军,驻守甘肃的称平羌将军,驻守宁夏的称征西将军,驻守交趾的是副将军,驻守延绥的称镇西将军等。

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

明朝领兵出征的总兵官临时挂将军印,如平贼将军、平胡将军、平虏将军、征夷将军、征虏将军、讨贼将军、前将军、副将军等,事毕纳印。

清朝临时派遣的军事统帅授以靖逆将军、扬威将军等,班师撤回时,军队各归原建制,印信缴还。

作为高级军政官员的将军,在某些朝代设置。

汉朝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除典领军队外,也常参政。

魏晋南北朝时诸州郡长官加将军名号,可开军府,总领辖区内的军事和民政。

清朝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

见《通典·职官十·武官上·将军总叙》。

这类将军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皆用满人,分别冠以驻防地名,如江南将军、奉天将军、伊犁将军等。

后建新疆、奉天、吉林、黑龙江等行省,将军改为总督、巡抚。

作为名誉职衔,将军名号的使用尤其广泛。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用于诸王、大臣和地方长官的加官荣衔,将军名号繁多,品秩不等,如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等等。

隋朝初期共设翊军、翊师、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内军、镇军、抚军等四十三号自正六品至从九品的散号将军,作为加官。

另外还有员外将军。

至隋炀帝时全部罢止。

自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

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

唐朝、宋朝时置云麾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定远将军、宁远将军、游击将军等散阶名号将军,自从三品至从五品,用以代表武职官员的品阶,并置有怀化将军、归德将军等,授予内附的少数民族首领。

唐朝府兵制度消亡后,十六卫将军成为武官虚衔。

宋朝将十六卫将军置为环卫官,从四品,无定员,无执掌,以宗室、闲散武官为之,也作为武官赠典。

金朝、元朝武职散官置有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信武将军、显武将军、宣武将军、武节将军、武德将军、武义将军、武略将军,金自正五品至从六品,元自正四品至从五品。

明朝置散阶武官骠骑将军、金吾将军、龙虎将军等,自正二品至从五品。

清朝置建威将军、振威将军、武显将军、武功将军,自正一品至从二品,用以封赠武职。

清朝还把将军作为宗室爵号之一使用。

清朝宗室封爵共分十二等,清制规定第九至十二等分别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此外,太平天国军中职官在指挥以下按炎、水、木、金、土名将军军衔,分正副,如炎正将军、炎副将军、水正将军、水副将军等。

出征时总制以下皆听调遣,初期定员一百人。

定都天京后,又增加从一至十的排序,如炎一正将军、炎一副将军、炎二正将军、炎二副将军等,依次类推。

还设有提船将军、巡守将军(十八员)、恩赏将军、职同将军(无定员)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