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课文的主要内容

 我来答
名成教育17
2022-10-31 · TA获得超过550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3万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两则 主要内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邹县)。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这句话为下 *** 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

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

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 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

【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 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好来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注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写作特点 :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

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两个小孩问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

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科学家们已完全能解答这个问题了,一句话;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纬度不同而不同。

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 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1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

其中1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1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由此可见,这么复杂的问题,对于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不过古人这种善思、好问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没有思考就没有探索,我们相信不论探索有多艰难,计算有多繁杂,只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2. 文言文《学弈》的课文主要内容

学弈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

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学棋.。

3.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的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的主要内容

一篇是《学弈》另一篇是《两小儿辩日》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主要内容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

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学奕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有天鹅飞来,拿弓箭去射它。

即使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5.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的内容都是什么故事

《学奕》奕秋,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于是奕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奕秋的教导;一个人虽然在听奕秋的教导,但一心想着认为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和他(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远远不如前一个人。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子在争辩,问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俯害碘轿鄢计碉袭冬陋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入车盖,到中午的时候如盛物的器皿,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进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吧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6. 人教版六年级下的《文言文两则》内容

(1)学弈注音 xué yì原文 学弈 《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却一心在想着天鹅将要飞过,要怎样拿弓箭去射杀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可是他的成绩却没有第一个人好。

是他的智力不如他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注释 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下棋。

(围棋)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之:全国的。

通:全。善:善于,擅长。

使:让。诲:教导。

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也在听讲。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

援:引,拉。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天鹅。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矣:了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 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u)若/之矣(yi)。

为是其智/弗若与[yu]?曰:/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 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

(2)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注释日:太阳。

东:到东方。游:游历,游学。

辩斗:争辩。 辩:辩论;斗:争斗其:指代两小儿。

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

去:距离。初:刚刚。

日中:正午。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及:到。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者:……的太阳。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阴凉的意思。

探:伸手。汤:热水。

决:判定,判定。孰:谁,哪一个。

汝:你。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谁说你见多识广呢?)孰:谁。

为:通“谓”。“知”通“智”,智慧。

乎:呢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沧沧凉凉:比喻太阳刚升出来时很凉爽。

知:同“智”,智慧。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在争辩,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了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感觉很清清凉凉,到了正午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两个孩子的对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您见多识广呢?”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 /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答案满意的话,能在悬赏分这儿给我加个5分或者几分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