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证法的定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反证法是间接论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方法。
反证法的论证过程如下:首先提出论题:然后设定反论题,并依据推理规则进行推演,证明反论题的虚假;最后根据排中律,既然反论题为假,原论题便是真的。
在进行反证中,只有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才能作为反论题,论题的反对判断是不能作为反论题的,因为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可以同时为假。反证法中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反论题的虚假,常常要使用归谬法。
只能用反证法证明的命题,有以下几类:
1、有关纯数字划分的问题很多命题都只能借助反证法得证。这类问题通常都是直接作为定理或常用推论来使用的,比如根号2是无理数。
2.、很多已知当中只有两个元的问题。由于条件有限,基本上也只能采用反证法。这类问题通常是一个公理体系里只有A、B两项,由已知命题推未知命题的真假。
3.、对许多直接建立在定义和公理之上的一级定理:由于这些定理可使用的证明条件太少,只能用反证法才能证明。
4、证明一个集合有无穷多个元素,用反证法。即证明如果它是有限的,则会存在矛盾;与另外一个无穷集合建立映射,这时加进来的已知无穷集合作为引理出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