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
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
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
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
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
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
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
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
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答案 B
解析 B项贼:杀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A.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B.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C.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D.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答案 A
解析 A项表示“用来……”/表示“……的原因”;B项介词,因为;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连词,表并列。
1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 B
解析 第②句是一种结果。第③句是从反面论证。第⑥句是一种劝戒与希望。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答案 C
解析 C项中“迎合君主”并不是一种“小利”,而是一种对国家、对百姓都有害的事情。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⑵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⑶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故也。
译文:
答案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解
析
(1)句中“期(jī)年”译为“一整年”“一年”;“说”通“悦”,喜欢;前一个“故”译为“缘故”,后一个“故”译为“所以”,“是其故”译为“这其
中的缘故”。(2)“利人者”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从而”之“而”表示承接。(3)“何难之有”是宾语前置,即“有何难”;“以为”是“以(之)
为”的省略;“政”译为“施政”,“行”译为“行事”。
【参考译文】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
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
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已经认为这些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彼此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彼此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应该怎
么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
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
爱,就会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
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如果能兼爱固然是好的。 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
墨
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害处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
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绢做的帽子,(用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主,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
腰的人,所以灵王的臣下都只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
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从前越王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暗地让人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
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聚集在一起的人分开了,队伍乱了,蹈火而死的达一百多人,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所以墨子说道:“像少吃饭、穿破
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这样,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彼此相爱、交互得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
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损害他。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
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得好,而厌恶天下混乱,那就应
当彼此相爱、交互得利。这是成为圣王的方法,天下大治的途径,不可不努力去做。”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
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
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
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
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
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
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
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
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答案 B
解析 B项贼:杀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A.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B.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C.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D.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答案 A
解析 A项表示“用来……”/表示“……的原因”;B项介词,因为;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连词,表并列。
1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 B
解析 第②句是一种结果。第③句是从反面论证。第⑥句是一种劝戒与希望。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答案 C
解析 C项中“迎合君主”并不是一种“小利”,而是一种对国家、对百姓都有害的事情。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⑵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⑶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故也。
译文:
答案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解
析
(1)句中“期(jī)年”译为“一整年”“一年”;“说”通“悦”,喜欢;前一个“故”译为“缘故”,后一个“故”译为“所以”,“是其故”译为“这其
中的缘故”。(2)“利人者”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从而”之“而”表示承接。(3)“何难之有”是宾语前置,即“有何难”;“以为”是“以(之)
为”的省略;“政”译为“施政”,“行”译为“行事”。
【参考译文】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
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
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已经认为这些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彼此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彼此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应该怎
么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
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
爱,就会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
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如果能兼爱固然是好的。 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
墨
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害处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
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绢做的帽子,(用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主,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
腰的人,所以灵王的臣下都只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
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从前越王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暗地让人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
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聚集在一起的人分开了,队伍乱了,蹈火而死的达一百多人,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所以墨子说道:“像少吃饭、穿破
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这样,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彼此相爱、交互得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
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损害他。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
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得好,而厌恶天下混乱,那就应
当彼此相爱、交互得利。这是成为圣王的方法,天下大治的途径,不可不努力去做。”
展开全部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庆卒,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3分)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5分)
⑵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5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1)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2)他得了重病,皇帝亲自看望,拿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来询问他。
小题1:
试题分析:躬:亲自。
小题2:
试题分析:②是世称,⑥是明帝的话。而题干问的是“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小题3:
试题分析:兴没后,帝思其言“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并不是答应了阴兴的请求。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尽量用直译。第一句中, “幸”是皇帝亲临某处;“辄”,总是,其前省略了主语“阴兴”;“清宫”“亲信”均为古今异义,“清理宫室”“亲近信任”;“见”表被动,此句为被动句。第二句,疾病,名词用作动词;以,拿、用;不,通“否”;状语后置。
【参考译文】
阴兴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率领武骑随光武征伐,平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途,率先期门。凡光武新临之处,他必先进入清宫,很受信赖。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其有用,同样称其所长而推荐其任官;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不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给推荐。因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
建武九年,改任待中,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受,说:“我并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令天下人为之倾慕向往,实在是过于满溢了。我蒙皇上及贵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加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加封。”光武帝称许他的推让,遂了他的心愿。阴贵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您没有读过书吗?‘亢龙有悔’,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夸奢更为舆论所反对。”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十九年,任卫尉,并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季,光武风眩病很重,后就以阴兴为待中,他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光武临终嘱托。很巧的是光武病好了,召见阴光,想让他代替吴汉任大司马。阴兴叩头流涕,坚决辞让说:“我不敢爱惜生命,只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至诚发自肺腑,感动皇帝左右,皇帝就听从了他。
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友好,不过敬重阴嵩的严肃有威。他病重了,皇帝亲自看望,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他叩头回答说:“臣下愚笨,不足以知道这一切。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阴兴死后,光武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领羽军十多年,以谨慎勤敏受器重。明帝即位,任他为长乐卫尉,后改任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书说:“已故待中、卫尉、关内侯阴兴,管领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军功光荣地受到封爵奖赏,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泽,都被阴兴推让了,安居于里巷之中。他曾辅导于我,体现了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早年去世,朕十分伤悼。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封给阴兴之子阴庆为鲖阳侯,阴庆之弟阴博为?强侯。”阴庆死,子阴琴继承爵位。阴琴死,子阴万全继承爵位。万全死,子阴桂继承爵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庆卒,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3分)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5分)
⑵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5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1)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2)他得了重病,皇帝亲自看望,拿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来询问他。
小题1:
试题分析:躬:亲自。
小题2:
试题分析:②是世称,⑥是明帝的话。而题干问的是“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小题3:
试题分析:兴没后,帝思其言“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并不是答应了阴兴的请求。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尽量用直译。第一句中, “幸”是皇帝亲临某处;“辄”,总是,其前省略了主语“阴兴”;“清宫”“亲信”均为古今异义,“清理宫室”“亲近信任”;“见”表被动,此句为被动句。第二句,疾病,名词用作动词;以,拿、用;不,通“否”;状语后置。
【参考译文】
阴兴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率领武骑随光武征伐,平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途,率先期门。凡光武新临之处,他必先进入清宫,很受信赖。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其有用,同样称其所长而推荐其任官;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不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给推荐。因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
建武九年,改任待中,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受,说:“我并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令天下人为之倾慕向往,实在是过于满溢了。我蒙皇上及贵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加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加封。”光武帝称许他的推让,遂了他的心愿。阴贵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您没有读过书吗?‘亢龙有悔’,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夸奢更为舆论所反对。”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十九年,任卫尉,并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季,光武风眩病很重,后就以阴兴为待中,他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光武临终嘱托。很巧的是光武病好了,召见阴光,想让他代替吴汉任大司马。阴兴叩头流涕,坚决辞让说:“我不敢爱惜生命,只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至诚发自肺腑,感动皇帝左右,皇帝就听从了他。
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友好,不过敬重阴嵩的严肃有威。他病重了,皇帝亲自看望,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他叩头回答说:“臣下愚笨,不足以知道这一切。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阴兴死后,光武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领羽军十多年,以谨慎勤敏受器重。明帝即位,任他为长乐卫尉,后改任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书说:“已故待中、卫尉、关内侯阴兴,管领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军功光荣地受到封爵奖赏,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泽,都被阴兴推让了,安居于里巷之中。他曾辅导于我,体现了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早年去世,朕十分伤悼。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封给阴兴之子阴庆为鲖阳侯,阴庆之弟阴博为?强侯。”阴庆死,子阴琴继承爵位。阴琴死,子阴万全继承爵位。万全死,子阴桂继承爵位。
追问
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