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花放在家有啥好处
芦荟有空气净化专家的美誉.一盆芦荟就等于九台生物空气清洁器,可吸收甲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尤其对甲醛吸收特别强.在4小时光照条件下..一盆芦荟可消除一平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还能杀灭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并能吸附灰尘,对净化居室环境有很大作用.当室内有害空气过高时芦荟的叶片就会出现斑点.这就是求援信号.只要在室内再增加几盆芦荟.室内空气质量又会趋于正常。
芦荟的功效:
一、芦荟花可以经过加工变成肥皂,润滑油等生活用品。
二、芦荟花泡茶喝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清肠减肥,对于一些肥胖的女性来说,喝芦荟花即能够减肥又没有副作用。
三、芦荟花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血脂的功效。
四、芦荟花可以美容养颜,滋阴活血,主要针对于一些体内毒素比较多的女性,可以清除毒素,美白皮
扩展资料:
芦荟(学名:Aloe vera(Haw.) Berg)为阿福花科(又称日光兰科、独尾草科)芦荟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库拉索芦荟 [1] 、中华芦荟、油葱 、洋芦荟、翠叶芦荟、美国芦荟等。 叶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芦荟(即库拉索芦荟)是芦荟属中少数可食用的物种之一,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保健、医药等领域。但芦荟也具有一定毒性,孕妇、婴幼儿不宜食用。普通人每日食用库拉索芦荟凝胶不宜超过30克。对芦荟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肿、粗糙等现象,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可引起急性肾炎。 ]
“芦荟”一词有时也被用作对芦荟属植物的泛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芦荟
芦荟最好的特点芦荟能吸收甲醛,可以净化空气。
一盆芦荟可消除一平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还能杀灭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并能吸附灰尘,对净化居室环境有很大作用。
芦荟花中所含的芦荟多糖有较好的免疫活性,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许多慢性病如哮喘、痛风、高血压等,若在治疗过程中能适当配合服用一些芦荟花,便会增加疗效,有利于病体的康复。
扩展资料:
芦荟花,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Aloe 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er.等的花。斑纹芦荟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止咳,凉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咳血,吐血,白浊。
参考资料:芦荟-百度百科
如遇刀伤、烧伤、烫伤、扭伤或蚊虫叮咬,芦荟的功效与作用折取一段芦荟,涂抹在伤处,有治疗的作用。 芦荟的作用还有很多,对许多疾病多有治疗的功效,家庭中养一盆
其叶含芦荟大黄素、异芦荟大黄素及芦荟苦味素等,药理实验有泻下、抗癌作用。芦荟花性寒,味苦涩,有清热、止咳、止血功效,可治疗
芦荟(即库拉索芦荟)是芦荟属中少数可食用的物种之一[3],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保健、医药等领域。但芦荟也具有一定毒性,孕妇、婴幼儿不宜食用。普通人每日食用库拉索芦荟凝胶不宜超过30克。对芦荟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肿、粗糙等现象,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可引起急性肾炎。[4]
“芦荟”一词有时也被用作对芦荟属植物的泛称。
(概述图来源:[5])
中文学名
芦荟
拉丁学名
Aloe vera(Haw.) Berg [1]
别称
油葱、洋芦荟、库拉索芦荟、美国芦荟、翠叶芦荟、华芦荟[3]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茎较短。
芦荟与其花序
叶近簇生或稍二列(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端有几个小齿,边缘疏生刺状小齿。
花葶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总状花序具几十朵花;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点垂,稀疏排列,淡黄色而有红斑;花被长约2.5厘米,裂片先端稍外弯;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2]
生长习性
1 、土壤: 芦荟以透水透气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 6.5 — 7.2 。
2 、光照 :喜光,耐半阴,忌阳光直射和过度荫蔽。
3 、温度 :适宜生长环境温度为 20 — 30 ℃,夜间最佳温度为 14 — 17 ℃。低于 10 ℃基本停止生长,低于 0 ℃芦荟叶肉受冻全部萎蔫死亡。
4 、水份:芦荟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离土的芦荟能干放数月不死。芦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涝。
5 、生态环境: 芦荟的生态环境(空气、水体、土壤等)不能受污染,注意通风。
6、芦荟不仅需要氮磷钾,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为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要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饼肥、鸡粪、堆肥。蚯蚓粪肥更适合种植芦荟。
芦荟一般都是采用幼苗分株移栽或扦插等技术进行无性繁殖的。无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稳定保持品种的优良特征。[8]
地理分布
芦荟原产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印度和马来西亚一带、非洲大陆和热带地区都有野生芦荟分布。在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也有野生状态的芦荟存在。芦荟的野生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其中非洲大陆就有250种左右,马达加斯加约有40种,其余10种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繁殖方法
(1)分生繁殖是芦荟的主要繁殖方法。将芦荟幼株从母体分离出来,另行栽植,形成独立生活的芦荟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芦荟整个生长期中都可进行,但以春秋两季作分生繁殖时温度条件最为适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芦荟新苗返青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气透水状态,芦荟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复生长。在分生繁殖过程中,具体操作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由芦荟茎基或根部的吸芽长成的,带有幼根的幼株直接从母体剥离下来,然后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中。另一种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将母株萌发出的幼苗与母株分离,但不要拨出来,仍让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长一股时间(一般半个月左右),形成独立的根系,达到完全自养状态,再将幼苗作带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时浇一遍定植水。如果芦荟幼苗彩切离,再带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无“缓苗期”。芦荟幼苗生长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随时进行,但比较费时间。
(2)扦插繁殖也是芦荟良种繁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扦插繁殖与分生繁殖的区别是,分生繁殖是将带根的完整的芦荟幼苗植株,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带根芦荟主茎和侧枝的下端可以发生不定根的特性,分离繁殖芦荟新的植株,这对于分株发达和茎节容易伸长的芦荟种和品种特别适宜。在去除顶芽以后,侧芽迅猛地发育,长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作扦插繁殖材料。芦荟的扦插主要采用茎插和根插,而叶插很难成功。芦荟扦插可以露地进行,也可以在大棚保护地或温室内进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进行大量繁殖,依季节不同,可以适当地地采取塑料覆盖保护或荫棚遮荫等措施,促进芦荟枝条发根和不定芽产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芦荟 - 分株繁殖
(3)移盆芦荟不是生长特别快,因此很少需要移盆。芦荟在春天时倾翻他们的盆或已停止增长。使用快速排水盆栽混合有三分之一的沙或卵石。
栽培技术
芦荟喜温怕冷,当气温降低至15℃时即停止生长,降至0℃以下时开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区须大棚种植或室内盆栽。芦荟是热带、亚热带喜光植物,生长要求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同时,芦荟又是热带沙漠肉质植物,忌积水、潮湿、不通风透气。芦荟适合在透气性强、渗水性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需肥量不大,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肥料。
一、选地整地
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将土适当施以厩肥或堆肥,耕细耙平,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然后作宽0.8-1m,长视地形而定的畦。过湿过粘事的土壤不宜栽种。
二、分株育苗
分株繁殖于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将芦荟每株周围分蘖出来的小苗,连根挖取,并切断与母株连接的地下茎,即可定植。芽插繁殖是从母株的叶腋处,切取长5-10cm的新芽,放在阴凉的地方,夏季4-5小时,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干,扦插在搭有荫栅的苗床上。插后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个月即可出圃定植。
三、定植
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均可定植,用10-20cm高的分株苗或穿插苗,植距为50cm×50cm或40cm×50cm,每畦种2行,每穴栽1株。定植时将根舒展,覆土压紧,如土壤干燥时需浅水定根,并用小树枝做临时遮荫。
四、田间管理
(一)淋水排水 夏季天热时必须淋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于潮湿,注意排除积水,以免烂根。
(二)松土除草 生长期间要勤除草和松土,雨季除草要将除下的杂草清除出园外,堆沤作肥。旱季除草,要将除出的杂草覆盖根际。在除草的同时结合松土或培土。
(三)施肥 为了促进植株的生长,要及时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结合化肥。每年施化肥3-4次,每次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混合尿素6kg,过磷酸钙50kg。[9]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芦荟常见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叶枯病、白绢病及细菌性病害。
芦荟锈病
症状:肉质叶上产生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芦荟锈病
病原物:Uromycesaloes(Cooke)Magnus,又称芦荟单胞锈菌。
侵染途径: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发生条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平均气温27℃-32℃,天气多雨,湿度大,锈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10]
芦荟褐斑病
症状:芦荟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凹陷,呈灰褐色或红褐色,边缘有水渍状坏死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会产生成堆的黑色颗粒,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密布,导致叶片腐烂。
防治方法:
1、选栽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均衡氮、磷、钾肥。做好通风透气,降低田间湿度。
3、清除菌源。及时清除田间发病较严重地病株、病叶,将其深埋,并对发病区土壤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消毒。
4、药剂防治。苗期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5-20天喷1次,1年内喷3-4次。[11]
芦荟叶枯病
症状:多从叶尖或叶缘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圆形干枯,病斑皱缩,中央灰褐色,边缘具水渍状暗褐色的环带,后期病斑上生小黑点排列呈同心轮纹状。
发生规律:南方地区全年发病,经常可见到,比炭疽病轻,该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菌丝体在土中可存活2~3年,靠雨水或昆虫传播。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防止该病向无病区扩散。
2、选用库拉索、中国芦荟、木立芦荟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3、采用组织块繁技术,提供无病优质种苗。
4、芦荟忌湿怕冷,注意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注意磷钾配合使用,增强抗病力。
5、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1100倍式波尔多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2]
家庭盆栽芦荟,对病害宜采取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选择抗病品种和优质无病害种苗,其观赏价值已下降。病害预防:在病害未发生前,或已发病的植株去除带病部位后,将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铜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于芦荟叶面,可有效预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疗。病害发生后,用内吸传导的治疗剂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直接施用,能杀死芦荟体内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13]
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上要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达到既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又能使产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在防治上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适时早防。
农业防治
芦荟开始采收前分别于“立春”及“立秋”前晴天清除旧母茎,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园,消灭潜伏于枯枝落叶和土壤中的病虫源。清园要将旧母茎和新长出来畸形、病虫伤的嫩茎割除,搬离田间集中烧毁;同时喷洒除草剂清除田间杂草,并扒开芦荟蔸头的沙土,把残留茎清除干净,经阳光暴晒1-2天,每667m2用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各0.5Kg,辛硫磷1Kg混合加水500-600Kg淋浇蔸头,然后覆盖5-6cm客沙,消灭病虫源;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若笋园土壤偏酸性,可施入适量的石灰粉调节土壤酸碱度;注意防旱排涝,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不可采收过度,避免造成植株早衰。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