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 》最早着墨于西方

(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 (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 》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材料二 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 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材料三 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 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1,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2分)(2)阅读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5分) 展开
 我来答
斑竹威武383
推荐于2016-03-27 · 超过6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3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68.1万
展开全部
答案:(1)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2分)
(2)宣传维新变法, 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4分)
(3)过程: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 (3分)
探索:建立中华民国及颁布《临时约法》。(2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后半部分“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原因: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2)郑观应和康有为二者都属于维新派,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因此鼓吹宪法(3)19世纪30年代开始传入议会思想,19世纪末开始传播宪政思想,20世纪初开始传播责任内阁思想。因此过程应是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建立宪政建设探索为建立中华民国及颁布《临时约法》。
点评: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反应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与此相关的一些学习西方的基本知识如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等也需要掌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