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陆地上人口密度最大的高度:
海拔为0~200米的陆地上人口密度最大。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 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也必然影响人口的分布。
1.自然条件
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海拔高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水体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土壤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矿产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条件、城市发展、工农业基础、政治因素等等。
拓展资料:
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在面积相同的二个不同区域内,居住多少人一般是不相同的。人口密度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是反映某一区域范围内居住人口疏密程度指标。
同一地区的人口数经常变动,故人口密度的计算要针对一定地区和一定间点进行,以便相互进行比较。1900~1980年,世界人口密度已从每平方公里10.8人增至29人。1980年,欧洲人口密度最高,为67人;亚洲次之,为60人;拉美17人,非洲15.7人,北美11人,大洋洲2.5人。中国的人口密度1981年为105.5人,但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的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4省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8人,而其余26个省、市、自治区平均人口密度达200人左右。其中江苏、山东两省高达500人以上。
海拔0~200米的陆地上人口密度最大。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 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也必然影响人口的分布。
1、自然条件
(1)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的作用可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来说明。除大陆内部的干旱区以及高山区以外的温带地区,水热条件适于作物生长和人民生活,所以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
(2)海拔高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一般说来,山间盆地,谷地,向阳坡,山麓 地带等部位适宜居住和发展农业生产,人口相对集中。
(3)水体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一是为人类提供水源,二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交通条件。地球上的人口稠密地区差不多都沿河沿海分布。
(4)土壤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温带地区及三角洲地带,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恒河,尼罗河以及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5)矿产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采矿中心对人口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有时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淘金热引起的大量移民。许多因开发资源而集中了大量人口的地区,也往往因资源枯竭使人口骤减。
2、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条件、城市、工农业基础、政治因素等.
拓展资料:
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平方公里;人/公顷。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
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由于人口密度指标是假定人口均匀分布在它所涉及的一定地域内,因此,人口密度计算的范围愈小,就愈能如实地反映人口分布的情况;范围愈大则只能概括地揭示人口分布的大势。
人口密度应用
人口密度这一概念虽然已经应用得比较广泛,它把单位面积的人口数表现得相当清楚。但是,这一概念也有不足之处。
例如,它考虑的只是陆地土地的面积,并未考虑土地的质量与土地生产情况。以我国的情况来说,江苏人口的平均密度约为700人/平方千米,而西藏的平均人口密度为2人/平方千米。从数字上看,会认为西藏人口稀少,江苏人口过密,同时,也会想到西藏土地在供养人口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其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西藏地区是海拔平均4000米的高原和山地,耕地只限狭窄的南部河谷地区等,实际耕地面积很有限;高原上的草场,由于干寒,产草量很低,单位面积的载畜量也很有限。相反,江苏位于长江入海处,有大片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开辟成的水网农田的生产力很高,所以有效的耕地面积远远超过西藏。
因此,改用其他表示人口密度的方法,其中有:生理密度(physiological density)与农业密度(agric-ultural density)。而把前面以面积计的人口密度,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arithmatic density)。
人口密度 百度百科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 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也必然影响人口的分布。
1。自然条件
(1)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的作用可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来说明。除大陆内部的干旱区以及高山区以外的温带地区,水热条件适于作物生长和人民生活,所以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
(2)海拔高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一般说来,山间盆地,谷地,向阳坡,山麓 地带等部位适宜居住和发展农业生产,人口相对集中。
(3)水体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一是为人类提供水源,二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交通条件。地球上的人口稠密地区差不多都沿河沿海分布。
(4)土壤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温带地区及三角洲地带,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恒河,尼罗河以及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5)矿产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采矿中心对人口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有时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淘金热引起的大量移民。许多因开发资源而集中了大量人口的地区,也往往因资源枯竭使人口骤减。
2。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条件、城市、工农业基础、政治因素等.
1、海拔低于200米,地形主要是平原,中纬度的平原地区人口最密集。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
2、各个陆地高度的人口密度对比
(1)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占到56.2%。
(2)200--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
(3)500—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
也就是说,世界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24%;500米~1000米的陆地面积占19%,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占到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