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一二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原文节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词句注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2、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3、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扩展资料
《望洞庭》这首著名的风景诗,是刘禹锡在月夜下远观美丽的洞庭湖时写的。描绘出秋天的夜晚,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那样澄澈而碧绿,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一个“和”字巧妙地表现出水天一色、山水交融的美好画面。 而“镜未磨”三字却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辽阔的洞庭湖,在风平浪静安宁温柔时的静美,在月光下显得是如此别具一格。“遥望洞庭山水翠”,从色彩上写出远望湖中青山倒影的美丽。
“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巧妙的比喻,把浮在水中的山,比作放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从侧面写出了洞庭湖浩浩荡荡的壮阔气势。
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色吸引无数文人墨客,使历代著名文人为之倾倒。洞庭湖不仅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物产极为丰富,它还是楚文化的摇篮。洞庭湖古称“云梦泽”,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湖中最著名的山就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峰峰灵秀。刘禹锡从视线转移的角度,把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宛如一只雕刻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这样既写出了湖美,又恰当地表现出山秀, 升华了诗的主题,使这首山水小诗,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文采,诗中的山和水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意思是: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原文: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
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