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异同

 我来答
威小人物
高粉答主

2015-06-13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479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934万
展开全部

相同之处

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赔款的内容,

不同之处

马关条约获得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权利,由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同时马关条约的通商口岸更加深入内陆,损害内陆地区的本土经济.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偿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方须同英方商定.

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陆玖白
2020-06-14 · TA获得超过3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03
展开全部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相同之处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赔款的内容,不同之处在于马关条约获得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权利,由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同时马关条约的通商口岸更加深入内陆,损害内陆地区的本土经济.
由商品转为资本输出.
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偿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方须同英方商定.
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各国共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为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足,不许中国人在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相同之处:三条约都割地赔款,给侵略者莫大的好处
不同点:南京:开放通商口岸;马关:允许开设工厂, 使侵略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而且,马关所要求的通商口岸,从南京时的东南沿海转移到内陆地区,以更好地控制中国.辛丑条约,则控制了清政府,直接压制管理中国人民.
因为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从政治上,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的工具,中国被西方势力控制,赔款以海关为担保,从经济上,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清政府拆毁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铁路沿线要地,从军事上,控制了中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86cmm
2015-06-10 · TA获得超过24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2万
展开全部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相同之处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赔款的内容,不同之处在于马关条约获得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权利,由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同时马关条约的通商口岸更加深入内陆,损害内陆地区的本土经济.
由商品转为资本输出.
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偿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方须同英方商定.

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各国共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为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足,不许中国人在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相同之处:三条约都割地赔款,给侵略者莫大的好处

不同点:南京:开放通商口岸;马关:允许开设工厂, 使侵略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而且,马关所要求的通商口岸,从南京时的东南沿海转移到内陆地区,以更好地控制中国.辛丑条约,则控制了清政府,直接压制管理中国人民.

因为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从政治上,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的工具,中国被西方势力控制,赔款以海关为担保,从经济上,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清政府拆毁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铁路沿线要地,从军事上,控制了中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