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的历史文化
邵东花鼓戏的形成由初期一旦一丑的对子花鼓发展成“三小戏”,清末民初,逐渐进入“多行旦”阶段“,步入剧种形成的成熟期。
邵东花鼓戏的表演与音乐风格属东路流派,其唱腔丰富,曲牌众多,独具艺术特色,形成了以川调类、牌子类和小调类三种声腔融合一体的音乐体系,有些曲调已具板式形态。
邵东花鼓戏艺人先后继承、整理、移植和创作大小剧目300多个,闻名全国的邵东花鼓戏《磨豆腐》、《打鸟》、《摸泥鳅》、《炉火更旺》、《金钏会》。
2012年创作演出的《阳雀》获湖南省笫四届艺术节金奖。
邵东县人民 *** 于2012年将邵东花鼓戏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邵东玉竹,又名尾参。
为该县原产地域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为中国“玉竹之乡”。
特别是邵东县产的猪屎尾参产量大、品质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玉竹以根入药,性平味甘,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
主治口燥咽干、干咳少痰、风湿咳嗽、发热血汗、心烦心悸、热病烦渴,并可治疗尿频、遗精多汗、腰膝痛疼及糖尿病等症。
宝庆猪血丸子,亦称血粑,是邵阳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黄花菜,又名萱草、金针菜、安神菜、忘忧草,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萱草属缩根多年生草木本植物,其花蕾是我国的名特蔬菜,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
邵东县是黄花菜的原产地,栽培史悠久,据嘉庆25年编篡的邵阳县志记载,邵东在明弘治年间开始种黄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