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焚的什么书
文/小冷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召开了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众多臣子在对秦始皇敬了酒以后,仆射周青臣对秦始皇说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赞词。
秦始皇剧照
周青臣说道:“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胜,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自然,听到周青臣所说的话,秦始皇感到很受用。是的,在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又发起了北征匈奴,南战百越的战争。
为了进行这两场战争,在公元前214年至公元前212年,咸阳城进入了战时体制,并开始了一些列的土木工程建设。
李斯剧照
而作为丞相的李斯,更是表达了自己在全国贯彻临战状态的决心。也是在公元前212年,发生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事件的导火线,是淳于越反对在秦国推行郡县制,李斯认为淳于越奈是妖言惑众,于是,李斯向秦始皇建议: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焚书坑儒画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于是,焚书坑儒事件就发生了。
那么,在焚书坑儒事件当中,究竟哪些书被烧了呢?为什么呢?
首先是六国时期的史书全部被烧掉,因为,六国的史书肯定会被秦国对他们的战争记为侵略战争。
第二就是《诗》、《书》,诸子百家的书籍统一被烧毁,这些书又没有批判秦帝国,为什么也被烧毁呢?
李斯剧照
李斯认为,这些书都是在过去的历史之中发现理想政治,讽刺现实的批判工具,这些书有可能被作为批判郡县制的工具,所以得烧毁。
另外,医学,占卜,农业这三类的书籍,并没有被焚烧。因为这些书上,并没有李斯认为有批判秦国体制的内容。
焚书坑儒事件,一度被认为是秦始皇暴君形象的体现,更是被历朝很多读书人所不齿。被秦二世腰斩的李斯,更是被古代的儒生认为罪有应得。
秦始皇与李斯剧照
不过,小冷却觉得,分析一些历史上伟大人物的所作所为,一定要结合当时具体的社会坏境,背景来分析。
李斯之所以建议秦始皇这么做,是为了扫清阻碍其推行郡县制的障碍,因为郡县制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可以突出秦始皇至高无上的皇权。
自然,秦始皇为了自身的利益,自己的统治,就同意了李斯的建议,作为皇帝,丞相这一方面来看,他们二位做的是没错的。
秦坑儒谷
焚书坑儒的说法虽然被后世的人认同了,不过其实很多人都是误解的,为什么呢?
一、焚书
焚书
焚书在历史上确有其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呢?焚书的目的当时是为了统一全国的思想,李斯对始皇说,天下之所以能够分离是因为百姓有知识和想法,应该消灭他们的思想,也就是“以愚黔首”,虽然这对于抹杀禁锢思想的作用很大,但是对于刚刚实行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作用使相当大的,有利于更好的治理以前的六国军民,保证国家的高效运转。
所有书都焚烧了吗?这个焚书并不是烧毁所有的书籍,秦始皇焚烧的是春秋战国时百家所著的典籍,主要是两类:
一是:史官非秦记者,即六国之史记,以其多讥讽于秦。
二是:诗书、百家语,尤其诗书,乃是淳于越之流以古非今的武器仓库。烧之等于缴械。看尔等还怎么援引去。从上面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烧的基本是史书,诗集,史书每个朝代有着不同的写法,其实意义不大,但是诗歌确实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但是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就是所有书籍,包括烧毁的书籍,在秦朝的皇宫中是都有备份的,所以秦朝不灭,书将一直存在,这些书后来哪去了,我告诉你哦,不是秦朝自己烧了,还记得项羽先生进入咸阳吗?就是他一把大火烧毁秦宫,毁了所有。
二、坑儒
坑儒
秦始皇当年坑杀的其实不是儒生,而是术士,准确的说是炼丹的术士。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幻想长生不老,为此他一方面派遣徐福两次东渡寻找海上的仙山,另一方面让术士炼丹药祈求长生,不过他们练不出丹药,于是私下议论诽谤秦始皇,并且逃跑了,秦始皇知道后大怒,下令坑杀所有的术士,这是坑儒的原型,其中有被波及的几个书生,比如淳于越,说他是儒生也对,不过秦始皇的初衷可不是杀光儒生!这是后世对这段历史的误解。
在秦始皇的统治时期下,有一起著名的事件,是一场中国文化史上的大浩劫,这就是“焚书坑儒”。这起事件成为秦始皇暴政的一项有力的证据。后世尊崇儒学,秦朝之后的汉朝还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更是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的评价贬到了低谷。那么,当时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颁布这一命令呢?什么原因竟让他对天下的儒生如此痛恨,竟然要活埋才能抵消心中的愤怒!
“焚书坑儒”的原因大概有两点,首先来讲一讲“焚书”发生的原因。秦朝从商鞅变法的时候起就奉行以法治国的统治思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了郡县制。李斯虽然出身儒家,后来却成为了法学思想的主要践行者,他的政治风格就是法家的思想体现。李斯认为,周王朝和夏王朝实行的分封制不利于实现中央集权,容易滋生强大的诸侯国来对抗君主,所以应该摒弃这种落后的政治制度。可是法学思想要想真正的实施起来却是不容易的。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以超前的速度发展着。到了秦国,国君奉行法学,其他学术必然会对法学有所意见。在知识分子兴办的私学中,他们就会对国家的政策进行分析和评论,以此来反对政府的政策。这本来就令秦始皇感到麻烦了。后来,秦朝有一个大臣博士淳于越在公元前213年的时候上奏秦始皇,他建议秦始皇分封诸子,就是说让秦始皇给那些皇子们分封土地,实行分封制。
丞相李斯就有意见了,他建议始皇行郡县制,你淳于越却说要搞分封,难道你这是在借“私学”来做一些“不师今而学古”以及“道古以害今”的事吗?他对秦始皇说,若不禁止这种情况,一定会出现“主势降乎下,党与成乎下”的情况。所以,李斯建议焚烧除了秦国以外的史书列传,私人所藏的诗、书、百家语。私下讨论诗、书的就处死,随意议论政治的就灭族。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始皇此举遭到了众多有术之士的抨击,于是各种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
而“坑儒”的原因则是因为有两个术士惹怒了秦始皇。秦始皇派遣徐良福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术士卢生和侯生就因为骗秦始皇要去寻找长生药,他们多次觐见始皇,不但得到了始皇的信任还获得了许多的封赏。但是假话就是假话,所以他们就悄悄逃走了。秦始皇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很是生气,就把火气都撒在儒生身上,他颁下诏旨,命令御史拿问众儒生。御史等人知道秦始皇对这些儒生恨之入骨,就想尽办法严加拷打,屈打成招,几乎都定为了死罪。秦始皇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部赶到深山谷底,派人从上面抛掷土石,就这样,四百多人的读书人全部葬身在无名深山中,这就是第一次坑儒。
你以为只死了这么四百来个儒生就能够让秦始皇消气吗?那可是秦始皇,惹怒了他自然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不过这群儒生就惨了,秦始皇分明是想杀鸡儆猴,他们就是牺牲品。
秦始皇想将天下的儒生杀光杀尽,但是他怕没有罪名就抓来这些儒生会遭到民众的反抗,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令各地的官员向中央推荐优秀的儒生,然后把这些儒生接到咸阳来。最后被送到咸阳的儒生有七百人之多。当年冬天,有一则消息称马谷地方严冬生瓜,是难得一见的奇观。秦始皇问这七百个儒生,他们都回答不上来是什么原因,于是秦始皇就派他们去马谷看看。一个惊天的灾难就要降临在他们头上了!
马谷早有秦始皇的人马,他们在七百儒生到了马谷的时候,上面有无数的土石落下,一下子就把这七百人给活埋了!这就是著名的“马谷坑儒”!
秦始皇焚了除了秦国的书以外的其他书,只留下了种树,卜筮及医书这几种书幸免于难。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一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先河。实施一系列统一的措施,比如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建立军衔制度等,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为了统一思想,制止书生们对朝政的非议,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布系列发令。其中焚书坑儒就是最重要的一项发令。
当时焚书令一经颁布,熊熊烈火将许多珍贵的文化宝典付之一炬,造成千古遗恨的文化浩劫。书可以毁灭,而人心难平,士子们议论朝政的言论不绝于耳。于是,秦始皇在大规模的焚书之后,残忍地将数百儒生活埋了。这就是腥风血雨的“坑儒”事件。
二
现在很多史学家都认为造成这场浩劫的导火索是官中方士卢生和侯生的逃亡。但是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耗费巨资请方士为他寻找可以不死的灵丹妙药,卢生和方生就是秦始皇养在宫中为其炼药的方士。
焚书令下来明显是针对士子,这令卢生等方士十分不安。卢生等心知肚明,这长生不老的丹药是练不出来的,如果没有丹药,那么秦始皇的严刑酷法就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批评秦始皇刚强暴戾,贪于权势,这种人不值得为他寻找仙药,这样痛骂一顿之后他就逃之夭夭了。秦始皇对书生们以古非今本就已经十分恼火,现在看到他花巨资豢养的卢生等人如此愚弄于他,就更加的怒火万丈,于是下了坑儒令。
同时也有人认为坑儒令实际上是焚书的继续,是秦始皇实现思想统一的行动。对此还有人提出疑问,到底被坑的是方士还是儒生呢?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杀的是骗他的方士,因此被坑的应该是方士,所以应该叫做“坑方士”。但是也有不同学者给出不同解释,他们认为秦始皇坑的既有儒生,又有方士,而且以儒生居多。因为秦始皇本来就轻视儒生,因为方士逃走,于是迁怒于儒生,所以儒生才是这场灾难的主角,而这个观点在扶苏给秦始皇的进谏中也得到了证实。
三
言归正传,回归正题。秦始皇坑的儒生到底有多少?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坑儒上数目为四百余人。而在《轮衡.语增》中就更加准确——467人。在马瑞的《文献通考.学校考》中还记载,秦始皇先后两次坑儒,第一次是卢生等人逃跑之后,秦始皇命令御史在咸阳地区抓捕儒生,亲笔圈定四百六十余人,以“妖言”,“诽谤”的罪名下令活埋。而随着审问地区的扩大,犯尽者超过了四百人,于是进行第二次坑儒,活埋七百余人。
从坑儒到亡秦,充分暴露了秦始皇专制君主狭隘和残暴的本性。他有“威严”,但那只是表象,其实他的内心是充满恐惧和不安的。他致死也没有寻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公元前210年,他在一声怨声载道中走向了坟墓。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为作者黎斯特瑞原创,未尽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