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水是怎么被污染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黄河流域的水环境污染源
水环境污染源可概括为人类行为和自然因素两个大的方面.本文重点分析研究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和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污水、废气、废渣,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
1.1废污水排放量及其分布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据统计,70年代后期年排放废污水18.5亿t,80年代初为21.7亿t,90年代初已达32.6亿t,10年间增加50%以上.其中工业废水23.3亿t,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71.5%,生活污水9.3亿t,占28.5%.从1993年黄河水资源保护局组织流域各省区水利部门进行的入河排污口调查结果看,黄河干流龙羊峡水库以下,以及部分流经城市、工矿区的主要支流,日排废污水5000t以上的入河排污口就达1500多个,其中直接排入黄河干流的近150个,约占10%.仅调查范围内,废污水年入河量已近32亿t.由此可见,目前全流域废污水实际年排放量远高于统计值32.6亿t.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主要来自流经大中城市的湟水、大黑河、汾河、渭河、洛河、大汶河等6条支流和干流刘家峡至花园口河段,约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80%以上,更集中于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宝鸡、咸阳、西安、洛阳等10个大中城市河段,约占流域总量的40%.这一格局估计在较长时段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各支流(河段)的废污水量与天然径流量之比(简称“污径比”)看,污径比大于:20(即5%)的支流(河段)有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主要支流和干流龙门以下河段.其中渭河为10.4%,汾河高达21.3%.以各支流(河段)废污水量与其相应地区的实测径流量相比,上述支流与干流河段均超过5%,其中渭河、洛河均超过10%,汾河和大汶河分别高达32.5%和22.5%.全流域废污水量与利津断面实测径流量之比亦高达10%以上.
1.2污染物产生量与等标污染负荷比
黄河流域废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耗氧有机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测算,90年代初年排放COD(高锰酸盐指数,下同)118万t,石油类8840t,挥发酚类4040t,氰化物437t,砷、汞、六价铬、铅、镉等总计为303t.
城镇和工矿区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地区.上述10个大中城市河段年排放COD达34万t,石油类3320t,挥发酚618t,氰化物85t,分别占流域总量的28.5%、37.6%、9.9%和19.4%.年排放汞、六价铬、砷、镉和铅等合计为79.3t,占流域总量的26.2%,其中汞、六价铬和铅约占流域总量的三分之一.
90年代初流域水污染物产生量与80年代初相比,多数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COD、挥发酚类分别增加1.62倍和1.60倍;砷、汞、六价铬、铅、镉等合计增长14.6%;石油类和氰化物有所下降.据分析,COD、挥发酚类增幅较大的原因,主要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关系密切.
按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评价,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COD为41.5%,挥发酚类为44.1%,氰化物为6.2%.石油类为3.1%,砷、汞、六价铬、铅和镉等合计为5.1%.由此可见,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物主要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类,而氰化物、石油类和重金属类相对较少.
1.3流域内的面污染源
黄河流域的面污染源主要是农药、化肥、废渣、垃圾和随水土流失进入河流的污染物(主要是砷和重金属类).据1990年统计,全流域年施用农药2.58万t , 化肥674万t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年排放总量约4500万t有机农药残毒高,不易降解,可长期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在生物体内富集,危害很大.化肥的流失,氮、磷元素和无机盐类进入水环境,可促使不易交换水体的富营养化.一些固体废弃物经日晒、雨淋,有害成分进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污染水体,破坏土壤微生物生存条件,影响生态环境.随暴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其自身含有多种元素和矿物质.据调查,陕北一带黄土地层平均含砷量为10.38mg/kg,其值比地壳岩石圈上部和土壤中砷的平均值高1倍左右,同时还含有铜、铅、锌、镉等重金属类物质.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河水环境呈微碱性的条件下,砷和重金属类等物质不易被水浸提出来,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危害.
2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
总的看来,黄河流域天然水质良好,PH值在8.0左右,呈微碱性,基本可满足各种用水要求.部分支流末梢,如径河的西川、北洛河上游等,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矿化度高于1000mg/L,水质苦涩,不适于人畜饮用.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水质逐渐受到污染,而且局部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也呈下降趋势.
水环境污染源可概括为人类行为和自然因素两个大的方面.本文重点分析研究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和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污水、废气、废渣,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
1.1废污水排放量及其分布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据统计,70年代后期年排放废污水18.5亿t,80年代初为21.7亿t,90年代初已达32.6亿t,10年间增加50%以上.其中工业废水23.3亿t,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71.5%,生活污水9.3亿t,占28.5%.从1993年黄河水资源保护局组织流域各省区水利部门进行的入河排污口调查结果看,黄河干流龙羊峡水库以下,以及部分流经城市、工矿区的主要支流,日排废污水5000t以上的入河排污口就达1500多个,其中直接排入黄河干流的近150个,约占10%.仅调查范围内,废污水年入河量已近32亿t.由此可见,目前全流域废污水实际年排放量远高于统计值32.6亿t.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主要来自流经大中城市的湟水、大黑河、汾河、渭河、洛河、大汶河等6条支流和干流刘家峡至花园口河段,约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80%以上,更集中于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宝鸡、咸阳、西安、洛阳等10个大中城市河段,约占流域总量的40%.这一格局估计在较长时段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各支流(河段)的废污水量与天然径流量之比(简称“污径比”)看,污径比大于:20(即5%)的支流(河段)有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主要支流和干流龙门以下河段.其中渭河为10.4%,汾河高达21.3%.以各支流(河段)废污水量与其相应地区的实测径流量相比,上述支流与干流河段均超过5%,其中渭河、洛河均超过10%,汾河和大汶河分别高达32.5%和22.5%.全流域废污水量与利津断面实测径流量之比亦高达10%以上.
1.2污染物产生量与等标污染负荷比
黄河流域废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耗氧有机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测算,90年代初年排放COD(高锰酸盐指数,下同)118万t,石油类8840t,挥发酚类4040t,氰化物437t,砷、汞、六价铬、铅、镉等总计为303t.
城镇和工矿区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地区.上述10个大中城市河段年排放COD达34万t,石油类3320t,挥发酚618t,氰化物85t,分别占流域总量的28.5%、37.6%、9.9%和19.4%.年排放汞、六价铬、砷、镉和铅等合计为79.3t,占流域总量的26.2%,其中汞、六价铬和铅约占流域总量的三分之一.
90年代初流域水污染物产生量与80年代初相比,多数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COD、挥发酚类分别增加1.62倍和1.60倍;砷、汞、六价铬、铅、镉等合计增长14.6%;石油类和氰化物有所下降.据分析,COD、挥发酚类增幅较大的原因,主要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关系密切.
按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评价,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COD为41.5%,挥发酚类为44.1%,氰化物为6.2%.石油类为3.1%,砷、汞、六价铬、铅和镉等合计为5.1%.由此可见,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物主要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类,而氰化物、石油类和重金属类相对较少.
1.3流域内的面污染源
黄河流域的面污染源主要是农药、化肥、废渣、垃圾和随水土流失进入河流的污染物(主要是砷和重金属类).据1990年统计,全流域年施用农药2.58万t , 化肥674万t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年排放总量约4500万t有机农药残毒高,不易降解,可长期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在生物体内富集,危害很大.化肥的流失,氮、磷元素和无机盐类进入水环境,可促使不易交换水体的富营养化.一些固体废弃物经日晒、雨淋,有害成分进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污染水体,破坏土壤微生物生存条件,影响生态环境.随暴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其自身含有多种元素和矿物质.据调查,陕北一带黄土地层平均含砷量为10.38mg/kg,其值比地壳岩石圈上部和土壤中砷的平均值高1倍左右,同时还含有铜、铅、锌、镉等重金属类物质.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河水环境呈微碱性的条件下,砷和重金属类等物质不易被水浸提出来,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危害.
2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
总的看来,黄河流域天然水质良好,PH值在8.0左右,呈微碱性,基本可满足各种用水要求.部分支流末梢,如径河的西川、北洛河上游等,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矿化度高于1000mg/L,水质苦涩,不适于人畜饮用.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水质逐渐受到污染,而且局部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也呈下降趋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苏州蓝湖
2024-07-25 广告
2024-07-25 广告
作为苏州蓝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员,我们深知海水淡化技术对于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性。该技术通过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矿物质,将其转化为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这不仅为沿海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淡水资源,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苏州蓝湖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