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说真话的名人故事

 我来答
今年的冬天没有下雪
高粉答主

2019-04-2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7万
展开全部

1、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2、曹刿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攻鲁。时齐强鲁弱,居于不利之地。本文述曹刿向鲁公献策,于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反映了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3、魏征

他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常常惹得太宗大怒,但也因此获得了太宗的赏识与尊重.一次,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儿,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太宗便下旨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

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

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

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

4、裴度诚归玉带城市

他从少年是规范就立下做人的宗旨:“只要自己不欺心,不欺人,诚实、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在裴度十五六岁时,有一年秋天到城外香山寺游览。来寺院烧香的一位中年妇女丢失了一个绸布包,被裴度拾到,他一连两日在寺院门前等待失主。

当那位妇人两日后从裴度手里接过自己绸布包后,一下子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您真是我家的大恩人啊!”妇人打开包裹,里面是两条镶满珍珠的玉带。原来这位妇人是准备用这两样东西去官府赎她父亲性命的。国灰其你正蒙冤被判成死罪。

5、哥白尼

哥白尼在1506~1515年间已经写成“太阳中心学说”的提纲——《试论天哥白尼与天体论体运行的假设》,可是《运行》一书却直到1543年他临终时才出版。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标志着哥白尼体系的最后胜利。

1685年在大马士革已有了哥白尼学说体系的译本和详尽的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由于批判《圣经》并坚决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1600年2月,在罗马鲜花广场被烧死。

Focanc
2019-03-08 · TA获得超过61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2、曹刿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攻鲁。时齐强鲁弱,居于不利之地。本文述曹刿向鲁公献策,于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反映了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3、魏征

他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常常惹得太宗大怒,但也因此获得了太宗的赏识与尊重.一次,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儿,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太宗便下旨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

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人家,便立即入宫进谏,当面指责太宗不体恤百姓.太宗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魏征病逝.太宗亲临吊唁,痛哭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这一去,我丧失一面镜子啊.”

4、裴度诚归玉带城市

他从少年是规范就立下做人的宗旨:“只要自己不欺心,不欺人,诚实、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在裴度十五六岁时,有一年秋天到城外香山寺游览。来寺院烧香的一位中年妇女丢失了一个绸布包,被裴度拾到,他一连两日在寺院门前等待失主。

当那位妇人两日后从裴度手里接过自己绸布包后,一下子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您真是我家的大恩人啊!”妇人打开包裹,里面是两条镶满珍珠的玉带。原来这位妇人是准备用这两样东西去官府赎她父亲性命的。国灰其你正蒙冤被判成死罪。

5、比干

比干(gàn),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卫辉)人。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

比干是帝辛的叔叔,也称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受托孤重辅帝辛,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终年64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邹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uodongmei1985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1-2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206万
展开全部
1,邹忌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2,曹刿 例如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攻鲁。时齐强鲁弱,居于不利之地。本文述曹刿向鲁公献策,于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反映了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3,还有唐朝的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官,他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常常惹得太宗大怒,但也因此获得了太宗的赏识与尊重.一次,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儿,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太宗便下旨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人家,便立即入宫进谏,当面指责太宗不体恤百姓.太宗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魏征病逝.太宗亲临吊唁,痛哭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这一去,我丧失一面镜子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15-12-26 · TA获得超过2.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万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1803万
展开全部
不知为不知
孔子一辈子勤于学习,知识渊博,后人尊称他为圣人。其实他本人还是很诚实,很谦虚的。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一点也不热;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这不就说明早上太阳距亢我们远,中午太阳靠我们近吗?”另一个争辩道:“不对!早上太阳又大又贺,就像车顶上的篷盖那么大;可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顶多也不过菜盘那么大,近的东西大,远的东丁小,这是普通常识。”两个孩子争得不可开交时,抬头看见两个大人站在现前,就问那位年长者“你是谁?”年长者回答:“我叫孔丘,是鲁国人。”一个孩子高兴地说:“噢,原来是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就请你评一评,看谁说得对。”孔子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以后我向理角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原来也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呀!”孔子望着笑着离去的孩子,对身边的学生子路说:“在学习上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这种诚实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知识。”
裴度诚归玉带城市
他从少年是规范就立下做人的宗旨:“只要自己不欺心,不欺人,诚实、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在裴度十五六岁时,有一年秋天到城外香山寺游览。来寺院烧香的一位中年妇女丢失了一个绸布包,被裴度拾到,他一连两日在寺院门前等待失主。当那位妇人两日后从裴度手里接过自己绸布包后,一下子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您真是我家的大恩人啊!”妇人打开包裹,里面是两条镶满珍珠的玉带。原来这位妇人是准备用这两样东西去官府赎她父亲性命的。国灰其你正蒙冤被判成死罪。
注:裴度是唐代政治家,曾做过三朝宰相,虽其貌不扬,个头矮小,但为人诚实。诚实的门德尔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杰出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来访。署名门德尔松的《伊塔尔兹》曲子演奏以后,女王对他称赞道:“单凭这一个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门德尔松平静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芬妮亚的作品。”原来芬妮亚也是个音乐造诣极深的音乐家。《伊塔尔兹》就是出自她手。由于几个史弟不赞成署女人之名,便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不妙衡2
2019-12-21 · TA获得超过716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2565万
展开全部
敢说真话的名人,那有很多古代有现代更是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