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到底多少年
木兰替父从军不到一年,仅半年左右。
理由:
1、1982年曹熙先生发表《木兰辞新考》明确花木兰确有其人,花是后人加的姓,木兰本名穆兰,穆是鲜卑人的姓。
2、尽管历来人们都一致认为《木兰诗》经过隋唐甚至宋代文人加工,但同时也明确肯定这原是一首北朝民歌,而且史学家断定《木兰诗》最早出现于北朝魏以后。可以确定,木兰是北朝人,范文澜先生认为,木兰生于约412年。
关于木兰的出生地,在众多说法中,河南地(属今日伊盟。包头人习称河西)一说与《木兰诗》中木兰行军路线“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相符,因而是最可取的。
3、然后,我们还要明确木兰参加的是哪一场或哪几场战役。据载,从402年(北魏天兴五年),社仑称汗至487年(太和十一年)敕勒副伏罗部脱离柔然为止,80多年中,柔然南扰和北魏北袭均达20余次。
(1)、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十二月,拓跋焘亲征。
(2)、次年(公元425年)十月,北魏大举征讨柔然,分兵五道并进,越大漠击之,柔然惊骇北逃。
(3)、始光二年(公元425年),拓跋焘闻知勃勃诸子相攻,关中大乱,遂乘机西伐。
(4)、神麚二年(公元429年)四月,魏廷议击柔然,五月,魏帝领军至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直逼栗水(今翁金河),柔然西遁。
(5)、(公元429年)六月,魏帝领军沿栗水西进至菟园水(今图音河),沿弱水西行,至涿邪山(约今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于七月引兵东还,至黑山,以所获赏赐将士。
(6)、(公元429年)八月,魏帝又遣万骑袭已尼陂(今贝加尔湖东南),东部高车降魏者数十万落。
(7)、(公元429年)十月,魏帝还平城,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于漠南,东至濡源(今河北丰宁西北),西达阴山(今内蒙古阴山山脉),使之耕牧,收其贡赋,从此,柔然大伤元气。
(8)、434年(北魏延和三年),吴提娶西海公主为妻,而拓跋焘亦立吴提妹为夫人,但和亲并未能维持多久,双方围绕争夺西域问题,又发生武装冲突。
(9)、472—473年(北魏延兴二年至三年),柔然又进攻敦煌,欲断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于是北魏先后连续9次出兵漠北,袭击柔然。
4、另外,拓跋焘于公元427年,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胡夏统万城,公元431年灭胡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统一。
综上所述,木兰替父从军参加公元429年的战役的可能性最大,这与诗中所写木兰行军路线相符,而且那一年木兰大约17岁,正适合当兵年龄。
之前的公元424年或427年,木兰年龄尚小,仅十二至十五岁,参军的可能性不大,更为重要的是,公元427年河南地(木兰的出生地)属胡夏国,不可能随魏帝出征,公元427年北魏破胡夏统万城后魏帝才有可能在河南地一带征兵。
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说明当时军情紧急,这与公元429年的那次战役相符。那么,何时“归来见天子”呢?还应该是公元429年。
经过大的战役后,天子往往犒赏将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与此相符,而且魏帝确实于公元429年7月以所获奖赏过将士。
所以,木兰从军的时间应该是公元429年四月至十月,共半年。或更长,从公元429年至439年,最多十年,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北魏的兵役制度(“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句说的是木兰生活的地区实行的是府兵制。)规定百姓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除非北魏连年不断征战,否则木兰不可能连续几年、十几年参战,战事间隙是完全可能回家的,而不可能真的“同行十二年”。
扩展资料:
木兰从军的故事妇孺皆知,千古传颂。《木兰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和爱国爱家的“花木兰”形象。
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立赫赫战功,却不爱功名富贵,不愿接受封赏,仍然要求回乡过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最后荣归故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兰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