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

 我来答
北域名医
2022-12-07 · 百度认证:长春市锐途文化传媒官方账号
北域名医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相同点:两者均具有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如突触前膜兴奋引起Ca2+依赖性的递质释放,使后膜产生突触后电位不同点:

(1)突触前膜所释放的递质不同:兴奋性突触释放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抑制性突触释放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

(2)突触后膜变化不同:兴奋性突触产生局部去极化;抑制性突触产生局部超极化;

(3)机制不同:在兴奋性突触,兴奋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Na+、K+,尤其是Na+通透,产生局部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在抑制性突触,抑制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K+,Cl-,离子尤其是Cl-通透性增高,产生局部超级化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4)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在兴奋性突触,EPSP总和达阈电位,使突触在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在抑制性突触,IPSP总和,在轴突始段产生更大超级化,不能产生扩布性兴奋,表现为抑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奋性突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抑制性突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上海宇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8-06-11 广告
外泌体的作用途径和方式:外泌体由来源细胞释放入外环境后,距离较近的可由近分泌途径直接被受体细胞吸收,距离稍远的可由旁分泌途径被吸收,还有部分外泌体循环入体内作用于全身系统由内分泌途径被吸收。对于近距离的吸收,起初研究者认为外泌体是与受体细胞...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宇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