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1.酝酿期:先秦两汉时期
此时尚无真正的小说出现,只在神话(先民神话),诸子寓言、史传文学中出现小说因素。以上也是小说三股源头。
2.雏形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搜奇记逸的“志怪小说”和辑录人物轶闻琐事的“志人小说”。前者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后者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这段时期可谓从野史到成熟小说的过渡期。
3.成熟期:唐代
这时期不少文人依据传说创作传奇小说,又称“唐传奇”,这标志着中国小说文体的成熟和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代表作品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这也是文言文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期。
4. 伏期:宋、元、明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言文小说数量巨大但质量不高,代表作品有宋代的《太平广记》、明代的《剪灯新话》等。
5.再盛期;清代
这时期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代表,形成文言文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黄金期。著名的作品还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文言小说指的是古代以文言记录的杂事、异闻和故事。
第一个著录了小说书目的《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着之所造也。”
这个说法代表了从汉至唐对文言小说的理解,不同于现代的小说概念。文言小说,作者都是知识分子或官吏;内容是不现与经典的传闻,杂说或民间故事;创作手法有夸张、比喻,即虚构,形式大都是残丛小语,尺寸短书,即短篇:语言是语言文字,即文言文。文言小说从汉至清,不断发展,产生了《搜神记》、《世说新语》、《唐代传奇》、《剪灯新话》、《聊斋志异》等代表作品。
我国的文言文小说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其中不少作品,虽然采取了神鬼怪异的虚构形式,却表现了积极进步的现实内容。如《列异传·宋定伯捉鬼》,讲述了宋定伯夜行遇鬼,但他并不害怕,最后迫使鬼化为羊,卖钱千五百,表现了超人的勇气和智谋。《搜神记·韩凭夫妇》和《董永》,前者描写韩凭夫妇反抗宋康王迫害,双双殉情而死后变成雄雌鸳鸯,相聚不散,后者讲述了人与仙女的爱情,均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是搜奇记逸的传奇小说。《唐传奇》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标志着文言文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其中《柳毅传书》通过书生刘毅替洞庭湖君之女——龙女传书的神话题材,赞扬了刘毅正直无私、扶危济困的高贵品质。《霍小玉传》则正面反映了唐代现实生活。进士李益和名妓霍小玉相爱,两年后,李益毁约另娶高门女,小玉悲痛而绝。这个爱情悲剧深刻地反映了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唐代门阀世族制度的罪恶。另如《任氏传》、《李娃传》等都是写的成功的作品。清代《聊斋志异》的出现,光芒四射,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峰。
三是或记人物言行,或记所闻轶事的杂录小说。南朝刘宋时的《世说新语》,就是专记魏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和风度的。特别是有关统治阶级的凶杀篡夺、贪婪奢侈的记载,像王武子用人乳喂猪,石崇用蜡当柴烧等事实,较有认识价值。
文言小说中,有的通过言讲巫鬼妖怪、神仙道术或佛教灵异,宣扬了迷信思想;有的追求烟花粉黛、搜奇猎异的记述,或“锬虚无胜于言时事”,离开了现实生活,成为无聊消遣之作。这些都对后世读者有消极影响。
文言小说在流传过程,散佚严重。《太平广记》保存了唐以前的古小说;明刻有关丛书,存有大量文言小说辑本,是我们研究和整理文言小说的基础。
刘毅传书就文言短篇小说
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聊斋志异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此时尚无真正的小说出现,只在神话(先民神话),诸子寓言、史传文学中出现小说因素。以上也是小说三股源头。
2.雏形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搜奇记逸的“志怪小说”和辑录人物轶闻琐事的“志人小说”。前者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后者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这段时期可谓从野史到成熟小说的过渡期。
3.成熟期:唐代
这时期不少文人依据传说创作传奇小说,又称“唐传奇”,这标志着中国小说文体的成熟和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代表作品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这也是文言文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期。
4. 伏期:宋、元、明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言文小说数量巨大但质量不高,代表作品有宋代的《太平广记》、明代的《剪灯新话》等。
5.再盛期;清代
这时期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代表,形成文言文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黄金期。著名的作品还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文言小说指的是古代以文言记录的杂事、异闻和故事。
第一个著录了小说书目的《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着之所造也。”
这个说法代表了从汉至唐对文言小说的理解,不同于现代的小说概念。文言小说,作者都是知识分子或官吏;内容是不现与经典的传闻,杂说或民间故事;创作手法有夸张、比喻,即虚构,形式大都是残丛小语,尺寸短书,即短篇:语言是语言文字,即文言文。文言小说从汉至清,不断发展,产生了《搜神记》、《世说新语》、《唐代传奇》、《剪灯新话》、《聊斋志异》等代表作品。
我国的文言文小说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其中不少作品,虽然采取了神鬼怪异的虚构形式,却表现了积极进步的现实内容。如《列异传·宋定伯捉鬼》,讲述了宋定伯夜行遇鬼,但他并不害怕,最后迫使鬼化为羊,卖钱千五百,表现了超人的勇气和智谋。《搜神记·韩凭夫妇》和《董永》,前者描写韩凭夫妇反抗宋康王迫害,双双殉情而死后变成雄雌鸳鸯,相聚不散,后者讲述了人与仙女的爱情,均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是搜奇记逸的传奇小说。《唐传奇》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标志着文言文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其中《柳毅传书》通过书生刘毅替洞庭湖君之女——龙女传书的神话题材,赞扬了刘毅正直无私、扶危济困的高贵品质。《霍小玉传》则正面反映了唐代现实生活。进士李益和名妓霍小玉相爱,两年后,李益毁约另娶高门女,小玉悲痛而绝。这个爱情悲剧深刻地反映了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唐代门阀世族制度的罪恶。另如《任氏传》、《李娃传》等都是写的成功的作品。清代《聊斋志异》的出现,光芒四射,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峰。
三是或记人物言行,或记所闻轶事的杂录小说。南朝刘宋时的《世说新语》,就是专记魏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和风度的。特别是有关统治阶级的凶杀篡夺、贪婪奢侈的记载,像王武子用人乳喂猪,石崇用蜡当柴烧等事实,较有认识价值。
文言小说中,有的通过言讲巫鬼妖怪、神仙道术或佛教灵异,宣扬了迷信思想;有的追求烟花粉黛、搜奇猎异的记述,或“锬虚无胜于言时事”,离开了现实生活,成为无聊消遣之作。这些都对后世读者有消极影响。
文言小说在流传过程,散佚严重。《太平广记》保存了唐以前的古小说;明刻有关丛书,存有大量文言小说辑本,是我们研究和整理文言小说的基础。
刘毅传书就文言短篇小说
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聊斋志异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展开全部
追溯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神话传说。尽管古代文献对神话传说的记载十分简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神话传说原先在口头流传,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渐凝固;有的继续在口头流传并不断丰富发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节。这些继续活在人们口头上的传说一旦记录下来,就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从神话传说到小说的这根链条中,逸史是关键的一环。甚至不妨说逸史是中国小说直接的源头,逸史中最接近小说或竟可视为早期小说的,莫过于《穆天子传》和《燕丹子》。前者对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细节描写;其中的西王母与《山海经》中的记叙相比,减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后者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与《战国策》和《史记》相比,不仅增加了细节描写而且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明)胡应麟称此书为 “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不为无见。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韩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明白地用“说”来标目,也透露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
第三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在传统的目录学著作中,有些书或归入子部小说家类或归入史部杂传类,这两类缺少严格的区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史传对小说的影响之深。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15家,均已亡佚。今存题为汉人所著的小说,其实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伪托汉人的作品,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很多,重要的如(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干宝《搜神记》,(宋)刘义庆《幽明录》、《世说新语》,(北齐)王琰《冥祥记》,(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包括后人的辑本,共约五十种,足见其兴盛的情况。
首先是神话传说。尽管古代文献对神话传说的记载十分简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神话传说原先在口头流传,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渐凝固;有的继续在口头流传并不断丰富发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节。这些继续活在人们口头上的传说一旦记录下来,就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从神话传说到小说的这根链条中,逸史是关键的一环。甚至不妨说逸史是中国小说直接的源头,逸史中最接近小说或竟可视为早期小说的,莫过于《穆天子传》和《燕丹子》。前者对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细节描写;其中的西王母与《山海经》中的记叙相比,减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后者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与《战国策》和《史记》相比,不仅增加了细节描写而且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明)胡应麟称此书为 “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不为无见。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韩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明白地用“说”来标目,也透露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
第三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在传统的目录学著作中,有些书或归入子部小说家类或归入史部杂传类,这两类缺少严格的区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史传对小说的影响之深。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15家,均已亡佚。今存题为汉人所著的小说,其实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伪托汉人的作品,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很多,重要的如(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干宝《搜神记》,(宋)刘义庆《幽明录》、《世说新语》,(北齐)王琰《冥祥记》,(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包括后人的辑本,共约五十种,足见其兴盛的情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总是被古人惜字如金的文言文所难为,因为用字少,古体字生僻字又多,便显得晦涩难懂;但是,又总是被古人短小精悍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文章所折服,因此经常与朋友慨叹:古人谴词造句之精妙,长短皆可而的妙论辨证,包含天象地理数理政治军事等万象的研究之广泛和深刻,真是让人感觉已经穷乎世界万物之广博,今天的我们似乎只有赞叹学习和解释的份了.
尤其是文言文,洋洋洒洒的古体诗文,如大家都知道的那句顺口溜:"唐诗宋词汉文章",这是初中阶段的文学常识了,就说的是这三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蜂.再向前就是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通过通俗易懂的古散文表现的淋漓尽致.向后看就是元剧及明清小说了.
它们无一例外都属于文言文的序列.
那么文言文的显著特点有哪一些呢?一是用词简;二是善用典;三是虚词多.
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呢?作为门外汉,我以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古人在甲骨竹简等坚硬的物体上刻字而不是写字,费时费事费劲费材,所以力求简洁,用一个字就可以代表两个字甚至一句话.后来帛书以及纸张都很贵重,所以这种用词法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第二,由于这种俭省的手法,在叙事抒情时有音节句子不完整的时候较多,所以就用无实际意义的虚词,予以补充以形成完整的句子.再加上当时有文化的人数较少,在文人相见时,又以文章体裁的语言交流切磋, 也助长和发展了虚词的使用.
第三,古人善于歌唱.这就象今天少数民族仍然有这个特长一样,这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文化贫乏的表现之一.但是就是这个歌唱的特长,使宋词得以大发展.宋词的节律极富音乐化,以至使传唱词令在当时就象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满大街都能听得到.实际上被称为汉文章的赋,用词华丽,节律性也特强.这些文章词令的音乐化,也是虚词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元剧也是这样,并且它的虚词带上了戏剧的特殊记号.但到了明清小说时,这种"之乎者也矣言哉"的虚词相对的就少了.
第四,至于用典,这是古人博览群书知识面宽的表现,也是论证说理增强感染力的例证手法.当然也不乏卖弄的需要.
事实上,今人的文章,特别是官样文章,应该学学古人,除了虚词之外,简练用词和适当用典,应该大力提倡.不妨来个"复古文言文"的运动,在高中某一学年(高二比较适合),就定位复古文言文年,让后来人好好学学中国古人的丰富的文化思想.文章引用自:
提起文言文,大家都会想起“之乎者也”的文言特点。如今我们早已摈弃了文言文而使用白话文。文言文的历史有几千年的历史,白话文的历史才一百年的历史,文言文为什么会有如此长的历史呢,主要源于他的优点。
一、特点:
1. 文言文的最大优点是“简洁”。一的故事几句话就可以说完,要用白话文就不一样了,要写很多。
2. 文与言分开。语言是会随着时代变迁的,所以语言跟文字如果一致,经过几百年语言变了,从前人写的东西,你一定看不懂。西方人就没有文言文这样的工具。像欧洲,拉丁文是他们古老的文字,还有印度的梵文,现代人几乎无人能看懂,只有一些极少数的考古学家、专家,才能理解一部份,而且并不能完全理解。经过时代的变迁,语、文同步所产生的弊端已显露无遗。
3.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只好用“之乎者也”代替。有点像日语里面过多的助词。
二 、简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写字很慢,慢的原因:
1.当时是繁体字,写字很慢。单字写得慢只有使句子简短一点。
2.当时用毛笔写字甚至用刀刻,远不如现在用钢笔和圆珠笔熟练。
3.最初文字主要写在龟甲、贝壳、金属、石头、布帛、竹简等笨重或贵重的东西。不能太多,否则搬不动。
尤其是文言文,洋洋洒洒的古体诗文,如大家都知道的那句顺口溜:"唐诗宋词汉文章",这是初中阶段的文学常识了,就说的是这三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蜂.再向前就是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通过通俗易懂的古散文表现的淋漓尽致.向后看就是元剧及明清小说了.
它们无一例外都属于文言文的序列.
那么文言文的显著特点有哪一些呢?一是用词简;二是善用典;三是虚词多.
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呢?作为门外汉,我以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古人在甲骨竹简等坚硬的物体上刻字而不是写字,费时费事费劲费材,所以力求简洁,用一个字就可以代表两个字甚至一句话.后来帛书以及纸张都很贵重,所以这种用词法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第二,由于这种俭省的手法,在叙事抒情时有音节句子不完整的时候较多,所以就用无实际意义的虚词,予以补充以形成完整的句子.再加上当时有文化的人数较少,在文人相见时,又以文章体裁的语言交流切磋, 也助长和发展了虚词的使用.
第三,古人善于歌唱.这就象今天少数民族仍然有这个特长一样,这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文化贫乏的表现之一.但是就是这个歌唱的特长,使宋词得以大发展.宋词的节律极富音乐化,以至使传唱词令在当时就象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满大街都能听得到.实际上被称为汉文章的赋,用词华丽,节律性也特强.这些文章词令的音乐化,也是虚词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元剧也是这样,并且它的虚词带上了戏剧的特殊记号.但到了明清小说时,这种"之乎者也矣言哉"的虚词相对的就少了.
第四,至于用典,这是古人博览群书知识面宽的表现,也是论证说理增强感染力的例证手法.当然也不乏卖弄的需要.
事实上,今人的文章,特别是官样文章,应该学学古人,除了虚词之外,简练用词和适当用典,应该大力提倡.不妨来个"复古文言文"的运动,在高中某一学年(高二比较适合),就定位复古文言文年,让后来人好好学学中国古人的丰富的文化思想.文章引用自:
提起文言文,大家都会想起“之乎者也”的文言特点。如今我们早已摈弃了文言文而使用白话文。文言文的历史有几千年的历史,白话文的历史才一百年的历史,文言文为什么会有如此长的历史呢,主要源于他的优点。
一、特点:
1. 文言文的最大优点是“简洁”。一的故事几句话就可以说完,要用白话文就不一样了,要写很多。
2. 文与言分开。语言是会随着时代变迁的,所以语言跟文字如果一致,经过几百年语言变了,从前人写的东西,你一定看不懂。西方人就没有文言文这样的工具。像欧洲,拉丁文是他们古老的文字,还有印度的梵文,现代人几乎无人能看懂,只有一些极少数的考古学家、专家,才能理解一部份,而且并不能完全理解。经过时代的变迁,语、文同步所产生的弊端已显露无遗。
3.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只好用“之乎者也”代替。有点像日语里面过多的助词。
二 、简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写字很慢,慢的原因:
1.当时是繁体字,写字很慢。单字写得慢只有使句子简短一点。
2.当时用毛笔写字甚至用刀刻,远不如现在用钢笔和圆珠笔熟练。
3.最初文字主要写在龟甲、贝壳、金属、石头、布帛、竹简等笨重或贵重的东西。不能太多,否则搬不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