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 简单来说: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再用95%乙醇脱色。
具体来说: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隙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染液复染后呈红色。
扩展资料:革兰氏染色法,是指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属于复染法。这种染色法是由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所发明,最初是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伯肺炎菌。
革兰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未经染色的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区别。
经染色后,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从而用以分类鉴定。 操作流程: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载玻片固定。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 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酒精脱色为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
(6)用蕃红染液或者沙黄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载玻片固定。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 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酒精脱色为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
(6)用蕃红染液或者沙黄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和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 [原理]:革兰氏染色目前有三种观点:等电点学说、化学学说和渗透学说。
1. 等电点学说,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在PH2-3,比阴性菌(PH4-5)低,加之碘为弱氧化剂,可降低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致使两类菌的等电点差异扩大,因此阳性菌和碱性染料的结合力比阴性菌更强。 2.化学学说,碘液在菌体内与结晶紫结合后又和菌体内核糖核酸镁盐-蛋白质复合物结合,此结合物不易被丙酮酒精脱掉,呈革兰氏染色阳性。
因革兰氏阴性菌缺乏核糖核酸镁盐,故对碘与结晶紫结合物摄取少,且不牢固,易被丙酮酒精脱色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 3.渗透学说,乙醇使阳性菌所含粘肽多糖脱水而致细胞壁间隙缩小,通透性降低,在菌体内保留了染料-碘复合物,呈紫色。
阴性菌含粘肽少,细胞壁变化不大,通透性不受影响,菌体内的染料-碘复合物较易透出,失去紫色,被复染成为红色。 [试剂]:Crystal violet(结晶紫)、Gram Iodine(碘液)、Decolourizer(丙酮酒精)、Safranin(稀释沙黄) [操作]: 1.标本处理:(1).有菌部位的标本,如痰液、粪便、各种拭子、创面等可直接涂片。
(2).无菌部位的标本,如脑脊液、胸水、腹水、胆汁、尿液、关节液等,应取适量标本(最高可达5-7ml),经3000rpm 离心10min.,取沉渣涂片染色。 2.涂片制作:菌液涂片时,用接种环沾取菌液点在载玻片上,标本可直接在玻片上涂布;菌落涂片时,先取生理盐水一滴,置玻片上,用接种针挑取菌落在盐水中涂布。
制作的涂片应自然干燥,并经火焰固定,固定的温度不宜过高,以玻片背面接触手背不烫为准,否则可能使细菌形态改变。将固定后的涂片进行染色。
3. 染色方法: (1).加上Crystal violet(结晶紫)后,染色3-5秒或更久,之后用自来水冲洗之。 (2).加上Gram Iodine(碘液)后染色3-5秒或更久,之后用自来水冲洗之。
(3).以Decolourizer(丙酮酒精)脱色约5-10秒,并用自来水冲洗之。 (4).加上Safranin(稀释沙黄)后,染色3-5秒或更久,之后用自来水冲洗之。
(5).吸干或在空气中凉干后,置油镜镜检。 4.结果观察: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红色为革兰氏阴性。
[报告方式]:革兰氏染色:检出革兰氏阳性球菌 ;革兰氏阴性球菌 检出革兰氏阳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注意事项]: 1.标本涂片不能太厚,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2.玻片通过火焰温度不能太高。
3.若涂片较厚,应延长脱色时间,直至不在出现紫色为止。 [临床意义]:通过革兰氏染色,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便于临床治疗。
[附] 1 沙黄(番红)Safranine T [C20H19ClN4=350.85] 红棕色粉末;碱基性染料。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易溶。
2 碘液配制:0.01mol/l碘液——称取1.3g碘,置于50mol烧杯中,加入2.5g碘化钾及25毫升蒸馏水,不断搅拌之,使其溶解均匀。再加0.2mol浓盐酸(体积质量1.19g/cm3),再加蒸馏水稀释到1000mol。
溶液应贮藏在棕色试剂瓶中,储于低温暗橱内。有效期为一个月左右 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代表。
大肠杆菌为兼气性菌种,一般生存於肠道中及厌氧的还境中。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徵为有一层out member 与阳性菌种不同。
目前对大肠杆菌的研究很多,除了它是一般食物中是否有被污染的指标外,很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皆需要使用到大肠杆菌当作实验宿主。
【革兰氏染色法he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银染色法的机理可以举一些的
初染剂结晶紫进行初染,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复染.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实际上,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一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过程应注意什么
一、定义 革兰氏染色法是由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一种复染色法,用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
二、染色原理 1、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隙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2、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染液复染后呈红色。三、染色目的 在细胞发放之前,利用标准的革兰氏染色法对即将发放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判断细胞悬液中是否含有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四、染色方法步骤 1 、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枪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 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 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5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 、媒染:用100-1000ul移液枪吸取约300ul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7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8 、脱色:斜置载玻片,滴加95%乙醇脱色,至流出的乙醇不现紫色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
9 、复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沙黄染液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10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11 、干燥、观察: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滴一滴浸油在玻片上,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及颜色,紫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红色的是革兰氏阴性菌。五、注意事项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
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
2、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3、选用幼龄的细菌。G+菌培养12h-16h,E.coli培养24h。
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什么是革兰染色法?其原理、结果和意义
革兰染色法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于1884年创立,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两大类。
原理: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隙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染液复染后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载玻片固定。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 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酒精脱色为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
(6)用蕃红染液或者沙黄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 简单来说: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再用95%乙醇脱色。
具体来说: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隙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染液复染后呈红色。
扩展资料:革兰氏染色法,是指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属于复染法。这种染色法是由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所发明,最初是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伯肺炎菌。
革兰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未经染色的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区别。
经染色后,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从而用以分类鉴定。 操作流程: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载玻片固定。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 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酒精脱色为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
(6)用蕃红染液或者沙黄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载玻片固定。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 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酒精脱色为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
(6)用蕃红染液或者沙黄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和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 [原理]:革兰氏染色目前有三种观点:等电点学说、化学学说和渗透学说。
1. 等电点学说,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在PH2-3,比阴性菌(PH4-5)低,加之碘为弱氧化剂,可降低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致使两类菌的等电点差异扩大,因此阳性菌和碱性染料的结合力比阴性菌更强。 2.化学学说,碘液在菌体内与结晶紫结合后又和菌体内核糖核酸镁盐-蛋白质复合物结合,此结合物不易被丙酮酒精脱掉,呈革兰氏染色阳性。
因革兰氏阴性菌缺乏核糖核酸镁盐,故对碘与结晶紫结合物摄取少,且不牢固,易被丙酮酒精脱色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 3.渗透学说,乙醇使阳性菌所含粘肽多糖脱水而致细胞壁间隙缩小,通透性降低,在菌体内保留了染料-碘复合物,呈紫色。
阴性菌含粘肽少,细胞壁变化不大,通透性不受影响,菌体内的染料-碘复合物较易透出,失去紫色,被复染成为红色。 [试剂]:Crystal violet(结晶紫)、Gram Iodine(碘液)、Decolourizer(丙酮酒精)、Safranin(稀释沙黄) [操作]: 1.标本处理:(1).有菌部位的标本,如痰液、粪便、各种拭子、创面等可直接涂片。
(2).无菌部位的标本,如脑脊液、胸水、腹水、胆汁、尿液、关节液等,应取适量标本(最高可达5-7ml),经3000rpm 离心10min.,取沉渣涂片染色。 2.涂片制作:菌液涂片时,用接种环沾取菌液点在载玻片上,标本可直接在玻片上涂布;菌落涂片时,先取生理盐水一滴,置玻片上,用接种针挑取菌落在盐水中涂布。
制作的涂片应自然干燥,并经火焰固定,固定的温度不宜过高,以玻片背面接触手背不烫为准,否则可能使细菌形态改变。将固定后的涂片进行染色。
3. 染色方法: (1).加上Crystal violet(结晶紫)后,染色3-5秒或更久,之后用自来水冲洗之。 (2).加上Gram Iodine(碘液)后染色3-5秒或更久,之后用自来水冲洗之。
(3).以Decolourizer(丙酮酒精)脱色约5-10秒,并用自来水冲洗之。 (4).加上Safranin(稀释沙黄)后,染色3-5秒或更久,之后用自来水冲洗之。
(5).吸干或在空气中凉干后,置油镜镜检。 4.结果观察: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红色为革兰氏阴性。
[报告方式]:革兰氏染色:检出革兰氏阳性球菌 ;革兰氏阴性球菌 检出革兰氏阳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注意事项]: 1.标本涂片不能太厚,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2.玻片通过火焰温度不能太高。
3.若涂片较厚,应延长脱色时间,直至不在出现紫色为止。 [临床意义]:通过革兰氏染色,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便于临床治疗。
[附] 1 沙黄(番红)Safranine T [C20H19ClN4=350.85] 红棕色粉末;碱基性染料。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易溶。
2 碘液配制:0.01mol/l碘液——称取1.3g碘,置于50mol烧杯中,加入2.5g碘化钾及25毫升蒸馏水,不断搅拌之,使其溶解均匀。再加0.2mol浓盐酸(体积质量1.19g/cm3),再加蒸馏水稀释到1000mol。
溶液应贮藏在棕色试剂瓶中,储于低温暗橱内。有效期为一个月左右 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代表。
大肠杆菌为兼气性菌种,一般生存於肠道中及厌氧的还境中。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徵为有一层out member 与阳性菌种不同。
目前对大肠杆菌的研究很多,除了它是一般食物中是否有被污染的指标外,很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皆需要使用到大肠杆菌当作实验宿主。
【革兰氏染色法he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银染色法的机理可以举一些的
初染剂结晶紫进行初染,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复染.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实际上,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一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过程应注意什么
一、定义 革兰氏染色法是由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一种复染色法,用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
二、染色原理 1、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隙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2、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染液复染后呈红色。三、染色目的 在细胞发放之前,利用标准的革兰氏染色法对即将发放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判断细胞悬液中是否含有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四、染色方法步骤 1 、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枪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 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 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5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 、媒染:用100-1000ul移液枪吸取约300ul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7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8 、脱色:斜置载玻片,滴加95%乙醇脱色,至流出的乙醇不现紫色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
9 、复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沙黄染液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10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11 、干燥、观察: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滴一滴浸油在玻片上,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及颜色,紫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红色的是革兰氏阴性菌。五、注意事项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
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
2、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3、选用幼龄的细菌。G+菌培养12h-16h,E.coli培养24h。
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什么是革兰染色法?其原理、结果和意义
革兰染色法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于1884年创立,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两大类。
原理: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隙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染液复染后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载玻片固定。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 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酒精脱色为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
(6)用蕃红染液或者沙黄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真微生物
2024-10-17 广告
2024-10-17 广告
真微生物-专业的微生物菌剂研发生产企业—————电话/微信:15975368808————集微生物原菌种、微生物肥料、饲料水产微生态制剂生物有机肥的研发、应用、生产为一体;专业研发生产微生物菌剂:聚谷氨酸、壳寡糖、哈茨木霉、淡紫紫孢菌、枯草...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真微生物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