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发生简介

 我来答
游医明达
2022-11-06 · TA获得超过261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5万
展开全部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红细胞发生的动力学及调节因子

1 拼音

hóng xì bāo fā shēng

2 概述

红细胞发生是红细胞起源、发育和成熟的过程。红细胞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经红系造血祖细胞,进入形态学可辨认的原红细胞、幼红细胞阶段,逐渐发育为成熟红细胞。

红细胞发育各阶段形态特点 原红细胞又称原正成红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1%。GiemsaWright染色的骨髓涂片标本上,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5~22μm,胞核圆,约占胞体的4/5,染色质颗粒细小疏松,核仁1~3个。胞质强嗜堿性,着墨水蓝色,尚无血红蛋白。电镜下,它除具有幼稚细胞的形态特点,如核大、染色质细疏、丰富的多核糖体外,胞膜表面常附着铁蛋白,并与胞膜一同凹入胞质,形成带有铁蛋白的吞饮小泡,称为吮铁现象。

早幼红细胞又称嗜堿正成红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2~3.6%。由原红细胞分裂后变成。细胞圆形略小,直径14~18μm。核圆,占胞体3/4,染色质变粗,核仁变小。胞质略增,含丰富的核糖体,嗜堿性强,着色深蓝,并开始合成血红蛋白。电镜下,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多核糖体丰富,有游离铁蛋白、含铁小体和吮铁小泡。

中幼红细胞又称多染性正成红细胞,由早幼红细胞分裂后生成,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10%。细胞圆或椭圆形,直径10~14μm。核圆,占胞体的一半或一半以下,染色质聚集,着色深,核仁消失。胞质嗜堿性减弱,血红蛋白增多,以致染灰蓝与橘红相间的颜色,故称嗜多染性。电镜下,胞核异染色质明显增多,聚集于核膜内侧及核孔附近。

晚幼红细胞又称正色性正成红细胞,由中幼红细胞分裂而成,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7%。细胞圆,直径7~10μm。核变小并固缩,染色质凝集染深色,常偏于细胞一侧。胞质含丰富的血红蛋白,著橘红色。电镜下,多核糖体减少,游离核糖体增多,说明多核糖体解聚,各种细胞器均明显减少退化。电镜下,上述各阶段红细胞均见数量不等的铁蛋白颗粒和吮铁小泡,这些结构与血红蛋白的代谢有关。

网织红细胞由晚幼红细胞分化而成,后者在穿过血窦壁进入血窦腔时,胞核脱出,成为网织红细胞。胞质中仅残留少量核糖体和线粒体,但仍能合成少量血红蛋白。它经过24~48小时发育,所有细胞器退化分解,变为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3 红细胞发生的动力学及调节因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